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的新锐,特瑞·麦克米兰致力于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生活.通过分析麦克米兰的小说《力不从心》,从挣扎于家庭亲情中的中产阶级黑人女性、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黑人女性、处在种族关系改善中的黑人女性和卸去"强大的黑人女性"形象负担的黑人女性等四个方面,看作者如何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改变,特别是她们生活上的改善,并由此透视作者对黑人女性气质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2.
以朱迪斯·巴特勒肇始创立的酷儿理论,其消解人类性/别二元对立的主张,较好地诠释了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塑造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流动的性相,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对黑人女性性态的描写,揭露异性恋男权体制对黑人妇女的压迫的思想。酷读作品,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的边缘,为了生存,她们相互团结,结成牢固的友谊,最后走出了传统的桎梏,确立了身份,建立了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艰难而曲折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废奴运动后的早期,黑人女性境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抗的力量》这部小说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集中描写并探讨了废奴后中产阶级黑人女性的生活状态。本文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几位女性在各方面的成长历程,认为黑人女性已经在诸多方面实现了自身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实现挑战了男权机制与种族压迫。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影响下,托尼.莫里森以为黑人女性写作为己任,其作品揭示了黑人女性双重"他者"的处境,谱写了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与发展的成长之歌。同时,莫里森始终关注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积极探讨如何实现黑人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推动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重心从黑人女性向整个黑人民族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同名小说《秀拉》描写了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秀拉成长的经历。分析秀拉和夏德拉克人物形象,对比黑人社区"底层"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不同反应,可透视出黑人社区无法接受黑人妇女拥有和男性同样的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7.
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是一部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小说运用"成长小说"的视角透视了黑人女性成长的艰辛和成长道路上的迷茫与困惑.  相似文献   

8.
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通过对三代黑人女性的思想观念以及婚姻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美国社会底层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双重压迫下自立自强的抗争过程,指明了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命运.爱是她创作的基本主题,但其作品中也不乏乱伦情节的描写,乱伦的背后揭示了美国黑人男性复杂的内心体验:心灵的扭曲、爱的缺失或掠夺以及赎罪心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文坛杰出非裔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非常关注族裔语境下黑人女性生存状态,非常关注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以及这种歧视对黑人妇女的影响。沃克对生态危机也表现出极大忧虑和担心,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统治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表达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他们的眼睛看上帝》是著名黑人女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小说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家对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作家通过这种多视角的写作手法 ,成功地完成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的过渡 ,从而较全面、客观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珍妮无所不在的声音 ,即整个黑人女性声音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2.
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她的第二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塑造了一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黑人女性角色-珍妮.文章通过剖析珍妮与南妮、洛根、乔迪和甜点心的关系,展现珍妮逐步冲破传统世俗的束缚,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有着自己声音的成熟女性,并最终实现和超越梦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不朽之作。书中不再反映种族歧视和压迫的主题,而是通过主人公珍妮最初对于新形象的认识到之后的追寻新形象,以至最终实现了新的自我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女性形象,为黑人女性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黑人不再为种族歧视而抗争,而是以"人"的身份过着自由的生活,这对今后的黑人女性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肤色、性别与原生态文化是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创作的主要关涉点。与白皮肤比较而言,赫斯顿认为黑肤色等族裔特征为一种差异性的美。被界定为非主流草根文化的黑人原生态文化是黑人生存的策略和非裔文化身份的标识,是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黑人与白人、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要进行种族间人与人的良性互动和种族间文化与文化的交融。赫斯顿在文本中近距离地审视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性别歧视,倡导族裔内部平等、互补的双性和谐,为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开启了一种有效的性别、种族、文化的诉求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走出身份迷误——解析《眼望上苍》的种族身份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以来,一直处在主流文化的边缘.异文化的压力和传统文化的萦绕使非裔美国人面临着种族身份认同的困惑.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土壤里维系自己的身份成为非裔美国文学的一大主题.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眼望上苍>以独特的关怀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种族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索,并以超前的视角憧憬了人类各种族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凝望上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拉.尼尔.赫斯顿堪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赫斯顿的代表作《凝望上帝》。在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思考模式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逻各斯中心文化压迫的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小说女主人公詹妮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亲近自然,追求自我完善来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颠覆父权制,倡导建立一个平等、和谐、多元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下,分析讨论非裔美国女性作家赫斯顿、沃克、莫里森及内勒的代表作文本之间多维度的互文勾连关系,即从克里斯蒂娃的广义互文角度来探讨小说对非洲及非裔文化的挖掘和指涉,以及从热奈特的狭义互文角度来探析几位作家对颠覆圣经文化的表达技巧。通过讨论小说之间的创作思想内涵之间的观照,论证非裔美国女性作家的文学书写传承性。  相似文献   

19.
对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中的自传式共鸣进行研究,探讨了作品中探寻自我和自由的主题,分析了一个黑人妇女长期寻找自我和社区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