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从云南到西藏的交往通道,主要有过以下几条:(1)由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经缅甸、印度到西藏,曾经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滇茶销藏”的主要通道之一;(2)由云南普洱经大理、德钦等地到西藏;(3)由云南经四川到西藏;(4)由云南经四川到陕西,再由后着古道①到西藏,其中从四}!D到陕西经由褒斜、子午、剑阁等通道严()由云南大理经腾冲翻越高黎贡山入缅甸,渡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再由葡萄到西藏察隅;(6)空中航线。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马古道”,即指第(2)条和第(3)条通道而言。实际上,第(5)条通道也应属于“茶马古道”的…  相似文献   

2.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4,(7):62-63
大理是云南较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这里先后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并持续五百多年。大理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共存互动,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独具特色。“海灯会”与“甲马”,就是由汉族地区传入,至今仍然活跃在大理民间的文化遗珍。本文将从易学的视角,探讨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哲理内涵,并进而说明二者在原理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汉族人口进入云南很早。两汉,就有大量的汉人进入,但魏晋期间,进入云南的汉族与当地民族迅速融合,处于“夷化”过程之中。唐宋时期,云南有南诏、大理地方民族政权,它们都是白族建立的政权,这一时期既是云南白族形成、壮大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汉族的“夷化”进一步加深,出现“白族化”倾向的时期:一方面表现为唐以前进入云南的汉人与当地民族融合为“白蛮”,成为白族形成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唐宋时期仍有几十万汉人由于战乱、饥荒流落或市诏。大理政权的掳掠进入云南,但他们地位低下,没有政治权力,缺乏经济基础,被南诏统治者分散杂处于当地民族中,极易被融合和同化,最终基本被融合到白族之中。元代,云南重新回到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下,又有大批的汉人以镇守军队、统治官吏和商旅流民的形式进入云南,他们地位较高.有政权力量保护,加上元代云南实行了与内地基本一致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生产关系和儒学文化氛围与内地逐渐接近,进入云南的汉人能够终元一代“保其世籍”不改,标志着云南汉族“白族化”倾向的基本中断,走上了与云南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籍中对兔子多有记载,活跃在古籍中的兔子形象可用“活色生香”概括:一是活力迸发的蹦跶兔,其善走擅跃动若“脱兔”,善营造巢穴被称为“狡兔”,喜蹲伏是为“伏兔”;二是色泽如玉的祥瑞兔,有“捣药姮娥宫”的月兔;三是生机盎然的产子兔,有多产、催生之功效;四是香飘千年的美味兔,兔肉入馔的记载在古籍中多有记载。人们观兔之形、取兔之象,从兔子的生存哲学中汲取智慧,甚至赋予了浓厚的政治隐喻,古籍中的兔子既“问鼎王权”,亦“归隐山野”。  相似文献   

5.
辛酸的流落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的白族,祖居云南大理地区,自称“白尼”、“白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称之为“民家人”,主要聚同在桑植县芙藤桥、马大l-l、麦地坪、洪家关、刘家坪等15个5镇,现有人LJ十余万,占全县总人日的234%。据史料记载,宋末元初,忽必烈与大将兀良会率军乘革囊渡金沙江,灭大理国,并利用大理段氏为向导和先锋,平服其他未降部落。后忽必烈率主力返回I:*都(今河北承德),留几良台台镇守云南。1258年忽必烈挥师南下,令儿良合台率部会师鄂州(今武汉),然后顺江而下,攻取南来民都临安(今杭州),以留…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4,(11):8-9
大理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驻地,两个“大理”,字面的重合昭示的也许就是这个寂静却绝对不寂寞的古城所得的宠爱吧。  相似文献   

7.
贾璞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28-229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有了更加详实的推测,并在原有历史史料证据基础上,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实.根据历史史料和考古文物发现分析,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比南诏时期,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在洱海、滇池等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少数技术可与同期中原地区发展水平相媲美,甚至犹有过之,彰显了古代云南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有了更加详实的推测,并在原有历史史料证据基础上,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实。根据历史史料和考古文物发现分析,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比南诏时期,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在洱海、滇池等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少数技术可与同期中原地区发展水平相媲美,甚至犹有过之,彰显了古代云南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当你徜徉在桑植秀美的山水之间,会发现一幢幢别致的白族民居,走进民居,身着白族服装的少女会为你筛上三道茶。正赶趟的话,你还可遇上娶新娘或跳仗鼓舞等喜庆事儿。桑植白族,祖居云南大理地区,自称“白伙”、“白尼”、“白子”,汉族和其他民族称之为“民家人”,主要聚居在芙蓉桥、马台口、麦地坪、洪家关、瑞塔铺、刘家坪、走马坪等乡镇,现有人口10余万人。据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与大将几良合台率一十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江,灭大理国,并利用大理王段氏充当向导和先锋,平服其他未降部落。后忽必烈率主力返回上都(今河北承…  相似文献   

10.
天府花开     
明棕 《民族论坛》2004,(5):21-22
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至如今仍生生不息,此乃天府之“花”也。花在诗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圣杜甫的千古名句让后人对这个鲜花盛开的城市产生了无限遐想。“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宋代诗人陆游盛赞成都之花,他描写成都的梅花是:“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花在途中我是个对花花草草有偏爱的人,从介绍中得知成都的市花是芙蓉(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遍植芙蓉,花开时节,满城生辉,成都因此有“蓉城”之称——编者注),一路上便开始留意,呆了几天竟然没发现一棵芙蓉树…  相似文献   

11.
香格里拉如梦也如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西部以外的人们 ,西部自古就是一块充满梦幻的土地。比如云南 ,过去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 ,从“瘴疠之区”、“蛮荒之地” ,到后来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 ,直至近些年的“彩云之南”、“秘境云南”、“梦幻云南”。这些称呼透出的 ,是不同的人对它的不同估价。同一片土地 ,人不同 ,眼界不同 ,结论当然也就不同。我更喜欢的是“梦幻云南”这个名字。然而 ,西部自身真有梦幻吗 ?当然。如梦如幻的云南 ,孕育、催生着人们的梦幻 ,而梦幻一经点化 ,也可成金。我所知道的“迪庆香格里拉”的故事 ,就是一例。如今 ,由昆明经大理、丽江…  相似文献   

12.
白族自古以来就是以云南洱海为中心的土著居民,早在两汉时期,王朝设置叶榆(大理)、邪龙(巍山)、比苏(云龙)、云南(祥云)四县,隶属益州郡,这是将洱海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辖之始。唐代建立了南诏国、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宋代建立了大理国五个长达515年的地方政权。白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最悠久、经济最发达、文化教育最繁荣、文人志士辈出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聚居的中心——大理,被史学家誉为“文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今山东胶东地区明初云南籍移民渊源的研究,不乏力作,其说法颇多。曹树基先生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提出在明初胶东半岛是一个“军人世界”,其缘由在于符合明初沿海设置卫所的事实,朱端强先生指出“从军入鲁”、“充军入鲁”、“抗倭入鲁”三种观点。除史料记载之外,也有关于移民的许多传说。传说虽不尽史实,但却映射了许多。本文在利用地方志等资料,结合其他史料的相关记载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山东胶东地区云南籍移民渊源进行相关论述。有关山东胶东半岛地区移民的研究论述,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明初政治措施对移民产生重要影响,明代治国方式的提出与施行,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根在大理 “桑植白族的根在大理!”说起桑植白族的渊源,桑植白族学会副会长谷利民说。湖南白族起源于宋末元初,是一场军事战争的终结。即1252年,蒙古军攻破人理国后,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攻取南京。兀良合台在云南建立了一支“寸白军”,由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  相似文献   

15.
大理石     
我爱我的故乡大理,我爱我故乡特有的大理石。是大理因有大理石而闻名中外,还是大理石因产于大理而誉满全球?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人们提起大理,就会想到大理石,看见大理石,就必然要想起它的产地大理。大理石有好些品种,能够显现各种天然画面的称为彩花石,彩花石中又有绿花、秋花、水墨花石之分。石质更为细腻、呈现出各种天然云纹的叫做云灰石。还有一种晶莹纯净的雪白石,又称“汉白玉”,象雪一样纯净洁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到云南的人对云南的感悟和解读都各不相同。把云南当作“快乐王国”吗?傣族泼水节上的欢快的笑声、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上热烈的舞步哪,一个不是快乐的大写意?把云南当作“体验之都”吗?搬一把藤篾椅躺在鲜花丛中,听任南亚热带温润的阳光懒懒地照在身上;背一个探险包走在原始密林,任由时隐时现神秘的小路静静地引向前方哪,一个不是体验的高层次?把云南当作“浪漫圣地”吗?在苍山洱海间有一个风花雪月的邂逅,在神山圣水中有个山盟海誓的邀约,哪一个不是浪漫的全接触?然而,无论人们对云南的感悟和解读多么不同,有一点却是必定相同的,那就是…  相似文献   

17.
贡山大理石     
誉满中外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大理石及其工艺品,已早为人们所熟知和慕爱;不久前,人们陆续在昆明、北京以及国际展销会上见到了贡山大理石及其工艺品.这种坚硬细腻、光滑秀美、花纹鲜妍和量多质优的大理石,大有“青胜于蓝”之势. 在怒族较为聚居的贡山县境内,大理石蕴藏量十分丰富.据初步勘测,从县境的腊早到丙中洛160多华里长的崇山峻岭中,到处皆有.仅暴露在山表面层的就达十多亿立方米以上.经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云南志略》(简称《云南志》,又名《乌撒志略》)是元代建立云南行省后的第一部云南省志。该书虽然流传至今者已残缺不全,但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云南史地情况的基本史料之一,尤其在研究元代地方民族史以及南诏、大理国史方面,这部著作更是不可或阙的重要史籍。该书保存最为完好的《诸夷风俗》篇,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不啻是一篇很好的“元代云南民族志”。  相似文献   

19.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与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中,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特别的边缘群体。回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产生的群体,著名的有云南迪庆的“藏回”、大理的“自回”、玉溪的“彝回”和西双版纳的“傣回”,内蒙阿拉善的“蒙回”和青海的“托茂人”等等。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回族与汉族的交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居众多,其中以大理白族民居特色鲜明,其中独具白族特色的院落陈设、照壁门楼,典型的白墙灰瓦、白族彩绘,无一不体现出白族民居特色。本文对云南大理白族民居装饰图案进行研究,分析云南大理白族民居装饰图案艺术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