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苏联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推动的自觉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演变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的有意所为。这个既得利益阶层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萌芽,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完成了从“人民公仆”到既得利益阶层的蜕化,他们占据党和国家权力金字塔的上层,享有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特权。他们反对任何有损自己既得利益的改革,使苏联的多次改革尝试流产,在改革潮流势不可挡时,便假言改革,真行复辟,把改革变为改制,以使他们长期以来通过不合法、不正当手段占有的社会财富和各种权益合法化。随着苏联的演变,既得利益阶层对国民财富的滥用和隐性占有变为公开所有,在经济上进入了大所有者(新资产阶级)的行列,在政治上保持了高层政治地位,顺理成章地成了俄罗斯的新主人。“苏联共产党是惟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党”,苏联的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为改变社会制度而采取的完全有意识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苏联发生演变的原因决不能笼统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也决不能笼统地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从根本上说是苏联党内提出并贯彻了一条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所导致的。否定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在理论上表现为修正主义,在实践上则会导致资本主义化;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的共同方面,否定不同国家应有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特殊方法和形式,在理论上表现为教条主义,实践上则是照搬苏联模式,不思改革。对于“斯大林模式”中有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必须充分肯定,对其中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内容要作具体分析,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则是错误的,总体上应采取基本肯定、局部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研究·对 10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刘昀献 ( 1-1)…………………………………………………………苏联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推动的自觉过程宙 翔 ( 1-8)…………………………………………………………“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轴心牛先  相似文献   

4.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有各种复杂的原因,而斯大林模式却是这些原因的原因,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斯大林模式曾经使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辉煌几十年,但最终又葬送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我们不妨对其作个“对半开”的评价,目的在于要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以警醒自己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走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5.
尽管苏联对德国入侵早就有所准备,但在苏德战争初期依然遭受了沉重打击。关于这一事件至今仍有许多疑问。根据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中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这主要因为,战争爆发前夕,斯大林为避开战争,保护既得利益,在对德政策中执行了一条由强硬到妥协的错误路线;同时也被德国制造的种种假象所迷惑,错误估计了希特勒的作战意图和入侵时间,从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周总理在我们党的“十大”报告中说:“苏联修正主义统治集团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这二十年来已经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它对内,复辟资本主义,实行法西斯专政,奴役各民族人民,使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益深化;……”。今日苏联国内民族矛盾越来越严重。苏修叛徒集团为了掩盖国内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事实,大耍转移视线的伎俩,以欺骗苏联各民族劳动人民,挖空心思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它进行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不是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两种改革观的原则分歧与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及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行对照,以未剧变国家为何没有步剧变国家后尘作为重要的参照系,比较这两种改革观之间的根本区别,系统分析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执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彻底背离马列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体制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探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必须从理论上、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进行.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能够始终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从而导致思想僵化、模式僵化,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最终引发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0.
苏联剧变本质原因研究朱桂谦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分析苏联剧变和解体原因时,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从本质上看,不是右葬送了社会主义,而是‘左”葬送了社会主义。”“右是对‘左’的反动,右只是充当了‘送葬人’的角色。”[1]“表面看来,苏联演变在国内是由...  相似文献   

11.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2.
1956—1978年是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时期。苏共“二十大”是这次改革的起点,对斯大林的评价影响了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中苏冲突、论战使这次改革偏离了正常的航道。应该看到,中苏冲突、论战含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因素,认识中苏冲突、论战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而应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正确评价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第一次改革为第二次改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3.
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是上个世纪末世界形势的一大巨变。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抗格局被打破,冷战结束。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东欧苏联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其国内没有形成坚定的共同信念,没有大幅度提高生产及改善人民生活,国内民族矛盾冲突不断等。因而,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吸取经验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尤其还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我党在新时期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界定了在当前谈政治文明应该特指暴力的减少、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 ,提出了公共政治、公民国家、共和民主的文明政治观 ,指出了计划经济和集权政治所依赖的苏联政治观对现代政治文明的阻碍 ,并分析了苏联政治观的哲学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的政策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借鉴和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聘请教育专家是向苏联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从1949到1960年间,随着国民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聘请苏联教育专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苏联专家活跃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当时新型教育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和<青年近卫军>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然而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股全盘否定<青年近卫军>的逆流.今天重新评价<青年近卫军>,可以说,它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技巧方面,都堪称是世界反法西斯和苏联卫国战争的最优秀作品.法捷耶夫曾经得到斯大林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非如一些攻击者所说的是斯大林的"心腹"、"影子"和"棍子";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法捷耶夫最后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的死属于战士的死,表现了他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凸现了他宁折不弯的人格,令人崇敬.  相似文献   

17.
沈宗武先生在<斯大林模式重评>一文中提出了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看法.本文就斯大林模式是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是否创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以及是不是苏联剧变的根子这三个问题与沈宗武先生商榷,从斯大林模式与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理论的探索不相一致、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其自我强化的机制给后来的改革带来了困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从列宁到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 ,直至形成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模式。苏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 ,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建设,是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国的伟大实践。苏联所实现的这一伟大历史性跨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