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央苏区文艺的本质是以宣传为目的"工具论",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宣传性和组织机能性.宣传性,即文艺是宣传的工具;组织机能性,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文艺的本质是以宣传为目的“工具论”,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宣传性和组织机能性。宣传性,即文艺是宣传的工具;组织机能性,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五月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为《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列主义文献。四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讲话》为文艺制定的工农兵方向,是我党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文艺的指南 《讲话》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因此,无可争辨:文艺是为地主阶级的,这是封建阶级的文艺;文艺是为资产阶级的,这是资产阶级的文艺。那么,无产阶级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呢?《讲话》首先解决了这个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强大动力;而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则只能起扼杀社会主义文艺的作用。这是一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所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两条路线斗争在文艺领域的反映是敏感而尖锐的。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以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文艺、开展正确的文艺批评、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正常发展上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  相似文献   

5.
<正> 时代在变革,文艺自然也要变革,不变革就不会有发展。在文艺的变革中文艺观念的变革,尤其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的观念的变革是当前很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对文艺的本质的理解上,几十年来一直受着苏联的影响。根据别林斯基对形象思维的论述以及季摩菲耶夫、毕达柯夫等人的文艺理论,把文艺的本质界定为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个观念在我同已经形成为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势。一谈到文艺的本质就认定是艺术形象。文艺与非文艺的界限就是在这里划定的。直到如今有些新出版的文艺理论著作仍然沿用这种说法。文艺的本质果真如此吗?在要求变革文艺观念的今天,有关文艺的本质的传统观念要更新,既定的思维定势要打破,这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了。  相似文献   

6.
陕北前期,在对文艺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上,在对文艺表现目的和表现对象的理解上,在对作家知识分子立场的评判上,丁玲均表现出了鲜明的二重性.一方面,她宣扬“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大众”和“改造知识分子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她又申张文艺的独立性质、文艺“化大众”的责任和创作主体的知识分子立场.这说明,在丁玲此期文艺思想中同时存在着以政治为核心的功利型文艺观和以个体为核心的启蒙型文艺观的元素.二者的并置,缘于其自我身份的复杂性及其思想意识的矛盾性;同时,在那一时期也具有其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艺价值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文艺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从文艺的价值取向上来看,要树立"双为"的文艺价值观;从文艺的价值实现角度看,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德艺双馨;从文艺的价值评价角度看,要形成完善的文艺价值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周扬在文艺问题上的反思,由于未能触及他的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体系的根本,因而不过是有限反思.周扬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进入新时期之后,这个口号成为历史.此时周扬在反复强调文艺不能离开政治的过程中,重申文艺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重申文艺不但要服从虚的政治,还必须服从实的政治,即服从人.这表明他的观点实际上没有改变.周扬也承认过去有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情况,因此提出应该允许文艺的范围和作用多样,不应该要求所有的文艺都从属于政治.又提出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继承传统与革新的关系三者中,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基本的.还提出必须重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既然不能从根本上弄清要求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给文艺带来的是什么,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周扬的认识,终究不过是在旧城堡里踱步,他的局限也正表现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我们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农村,了解工农兵群众的生活,为他们服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个口号,缺乏正确的理解,似乎革命的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就是、或者只是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就是、或者只能是写工农兵;认为提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缺乏阶级观念的表现。这种片面的理解,给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文艺造成了一些损失。实际上,周恩来在建国前夕对文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以及如何全面准备地理解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问题作了正确的的阐释。他说,“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是大家赞成的。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文艺和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流行的理论,即认为文艺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文艺不能直接和经济基础发生关系,只有以政治为中介,通过政治才能和经济基础发生间接的关系。文艺通过政治和经济基础发生关系的情况是存在的,这是事实,毋庸置疑。但是文艺是不是只能和经济基础发生这种间接的关系呢?我表示怀疑。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以为就要明确文艺究竟是不是远离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赖大仁 《中州学刊》2007,2(4):226-231
当代文艺不断向审美价值立场回归,这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如何理解文艺的审美特性与价值功能,实际上存在很大分歧。当前文艺审美观念上的一些偏向,必然会影响文艺实践中的审美价值取向。文艺审美本性论、审美快感论、审美日常生活化是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影响较大的审美价值观。事实上,文艺审美本性论,意味着文艺拒绝责任与使命,仅仅以自我为中心,自娱自乐;既不能解释文艺的历史发展,更无法回应当今时代文艺的发展要求。审美快感论使审美学意义上的感性解放,被替换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感官欲望的放纵,使人的精神美感下降为动物式的官能快感。这不仅会造成审美本身的异化,同时也将导致人性的异化。文艺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一方面使文艺从精英回归大众,从艺术回归生活,在民间生活中获得生命力及消费市场;但另一方面,文艺审美也往往不得不屈从日常生活中审美消费的潮流,从而不断降低艺术审美的水准,消解真正的艺术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文艺民族化问题又引起了文坛上的争沦,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涉及到文艺民族化的概念与实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重新否定文艺民族化,造成了理论的倒退和混乱.应当承认,文艺民族化的理沦探讨,是文艺理论领域里研究为一个薄弱的环节.众所周知,文艺民族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带有根本的、全局性质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以下简称为《谈话》,没有注出的引文均属《谈话》)在这个问题上,既提出了若干基本的理论原则,又作过相当深刻的理沦分析,可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关于文艺民族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文献.今天重读《谈话》,对文艺民族化问题有新的认识,突出的一点,文艺民族化;一个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艺功利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文艺真实性,是研究建国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三个重要问题。评说它们需坚持回到事实、站稳立场、放开视阈的方法。之后会发现,主张文艺的社会功利性是出于中国特定现实的需要,和文艺自律性并不矛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根本的意义不在于其理论本身,而在于它代表着从前苏联到中国自己的立场转移;过去把作者思想的正确和文艺的真实性相提并论,也不尽是消极,里面也有打破主客体截然对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的讲話》中明确指出,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根本,也是文艺战线上两个阶級两条路线斗爭的焦点。长期以来,刘少奇、周扬一伙疯狂推行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竭力反对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他们推行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革命样板戏为我们树立了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輝典范,文艺战线出现了大好形势。但是围绕方向问题的斗爭并未止息。与林彪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呈现出“立言”为“立功”服务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形成。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对中国文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文艺的方针政策;二是自己的文艺作品和评论。“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则是形成这种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区别于以往统治阶级文艺的少数精英立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然而,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人民性文艺?列宁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致力于使人民摆脱“文化贫困”,培育人民性文艺的社会精神土壤;明确了人民性文艺的内在要求,坚持文艺创新来源于人民、文艺发展依靠人民、文艺成果服务于人民;强调文艺的“党性原则”,反对文化领域的虚无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坚持人民性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列宁的探索为我们在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启示:一是促进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国家和民族立魂;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对文艺问题的专门性论著,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它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指明了文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和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喜欢阅读各种文艺作品,直到去世前十余天还向秘书索要南宋的笔记小说《容斋随笔》;毛泽东在文艺界有许多知心朋友,经常和他们或书信往来,或促膝谈心;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个大文艺家,在诗词、书法上有很高造诣,他的诗词豪放雄浑,气势磅礴,他的书法纵横潇洒,飘逸神飞;毛泽东又是一个大文艺理论家,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我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路线的形成,奠定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开辟了我国现代文艺的新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和文艺诸多方面关系的论述,来透视毛泽东的文艺爱好、文艺创作、文艺思想,以便对毛泽东丰富的生活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是整整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在以《讲话》为核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曲折,从幼年走向成熟,尽管她在人类文艺史上还属于最年青的文艺,但她以崭新的姿质、形象体系、审美风范展现在世界文艺舞台上,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强大生命力,在资产阶级文艺已日趋没落的20世纪,她给人类文艺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曙光、新的春天,展示出人类文艺发展的广阔美好的前景。历史的实践证明,《讲话》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文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给网络生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文艺作为文艺的一种新形式,由于其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规模大、传播快、受众广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在思想传播和价值导向功能上较之传统文艺有着更大的影响力。网络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且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紧密。正确把握网络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不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迫切需要,更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现实要求。只有坚持以中国精神为导向,以内容建设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党的领导为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文艺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