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周易·谦卦》是《周易》中论述谦德的专卦。谦德的作用,不仅及于伦理的范畴,而且对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化均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在深层次上参与了我国民族性格的合成。因此,对《周易·谦卦》与谦德的发展演变适当加以探讨,以确定其在今天的价值,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利涉大川”是《周易》卦爻辞中的常用语,它在《需》、铜人》、《蛊》、《大畜》、《益》、《涣》、仲手》卦的卦辞与《颐》卦上九交辞、《未济})卦六三交辞中出现,共九处;《谦》卦初六交辞的“用沙大川,吉”,取智与“利涉大川”亦同。而《讼》卦辞“不利涉大川”及颁协六五交辞“不可涉大川”这二则反面训诫之语,则与“利沙大川”形成对照。“利涉大川”在“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上传》)的卦爻辞中于不同的“卦时”“变位”多次出现,其取象设备的象征意蕴、具体内涵及其所体现的哲理启示,值得深入探析。一、“利沙大川”的…  相似文献   

3.
《需》卦新解朱维《周易》对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内在的影响,反过来,现代科学对人们理解《周易》也将提供特别的帮助。系统思想和全息思想对把握理解《周易》这部结构奇特的古籍有特别的作用。《周易》的基本单位是“卦”,而卦的要素又有卦名、卦符、卦象、爻辞几部...  相似文献   

4.
刚强劲健的中国龙——周易乾卦六龙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历代读《周易》的人,一翻开这部被学者共同尊为“群经之首”的经典,首先接触到并为之所深深吸引的便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开篇第一卦《乾》卦——卦中让读者留下最为不可磨灭之印象的,……  相似文献   

5.
一古代“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黑格尔的这一文化见解与美学论断,某种意义上似乎倒是特意针对《周易》美学思想而言的。尽管张政烺先生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的原型是数图形卦,使阴爻阳爻象征生殖崇拜的易学观点遭到责难,但这不等于说《周易》文化体系中没有任何关于人的生殖  相似文献   

6.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9):102-108
<正>《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卦象是山在地下,有山不显。山本崇高于地上,却退居地下;即德高而居民下,《谦》之象也。■谦:亨,君子有终。注释:谦卦,与豫卦(■)相综,与履卦(■)相错。下艮(■)上坤(■),卦象为山居于地之下。谦逊退让之象。谦卦一阳五阴,一阳居下卦之上,而在上卦之下,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一部在占筮的形式下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老典籍。在这部古老典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范畴体系。其中以“——”“—”两爻画象征的阴阳范畴是根基,以八卦及其六十四卦象征的类范畴是本体,而在阴阳、类范畴之上,形成了《周易》最大的范畴——“易”。 (一)关于“阴阳”范畴 、“阴阳”是《周易》的基本范畴。在《周易》古经中是用“——”、“—”两爻画具体表示的。“——”和“—”两爻画是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最基本的东西,称作阴爻和阳爻。《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话是对的。虽然在《周易》古经中没有阴阳二字并举的例证,但决不能由此无视《周易》正是用“——”表示阴爻,用“—”表示阳爻进行组卦的事实,也不能由此否定《周易》的阴阳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概念是“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列宁《哲学笔记》第194页)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和对象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也就是说,一切概念都是有  相似文献   

8.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9.
《易传》通称“十翼”,由《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组成,是古人解释、发挥《周易》卦名、卦辞和爻辞的权威著作,不但是今天研究《周易》经文的最重要的“津梁”,而且其本身的哲学内涵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诸多卦、爻辞是对古代天文现象的记载,丰卦卦、爻辞便是中国最早的“太阳黑子”及“月食”、“日食”记事。  相似文献   

12.
《离骚》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骚》之“离”,暗合《周易》“离卦”.《周易·说卦》云:“离为火,为日,为电.”又云:“离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离为雉.”故《周易》《离卦》之“离”其本义为太阳.楚人祀日崇鸟拜火,《离骚》之“离”,暗合《周易》,其义当为太阳神鸟,据我国先秦巫书《山海经》及两汉张衡《思玄赋》等辞赋,太阳神鸟即阳离鸟(或名长离鸟),即今所称之黄鹂鸟.  相似文献   

13.
《周易·蒙卦》是中国古代元典中最早的关于“启蒙”的理论阐述。《蒙卦》中涵括了华夏先祖对教育初始的认知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两个环节是自然发蒙与道德发蒙。自然发蒙主要体现在《易经》发蒙的方式方法中,道德发蒙则是“成人”教育的关键。这两个环节中潜藏着中国先贤对蒙在人事、家事、国事之间关系的认知与理解,蒙与发蒙是中国古代“成人”之道的必要前提。以自然发蒙与道德发蒙为支点探究《周易·蒙卦》中所“蒙”为何,自然发蒙是中国古代认知教化的起点,道德发蒙是中国古代“成人之道”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部分材料,并附有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先生《帛书‘周易’》两篇专论帛《易》的文章。帛《易》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新迷:它有着一种与今《易》很不相同的卦序排列。同时,帛本《系辞》没有“大衍之数五十”这一章,今本《说卦》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亦与帛本《系辞》所记很不一样。且卦名,卦辞,爻辞也颇多不同之处。关于这些问题,特别是卦序排列问题,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从字体看,抄书的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帛书‘周易’》) 张政烺先生则以为:“汉唐石经和通行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术界就《周易》逻辑思维方法展开了研讨和论争,类推与演绎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笔者认为,《周易》主要运用的方法是类推而非演绎。 1·1《周易》以类比类制作八卦 卦画是《周易》的核心内容,而《周易》卦画系统以八卦为基础,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所以,弄清八卦制作方法是研究《周易》逻辑思维方法的前提、基础。 《易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  相似文献   

16.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9,(4):151-151
《周易本义》(李红著)于2009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三编:上编是《周易》经文,以传世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逐卦对照,附以《彖传》、《象传》和《文言》;中编是《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以上两编均有白话译释。下编则“是参悟《易》道和《周易》入门的知识”,有《悟(易)本相》、《读(易)举隅》及《读(易)入门》三篇。这三篇更能看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一、四重世界的认知模式《周易》经文大体成书于殷末西周之初,十翼则大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易》本为卜筮之书,与巫术有源远流长的复杂关系。《周易》是古人用来处理天神、地祀、人鬼与人四者之间的变化沟通关系的重要经典之一。汉代的著名象数派易学家京房早就认识到《周易》是处理天神、地祗、人鬼与人之间的经典,《京氏易传》卷下云:“孔子曰: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京氏认识到《周易》包含天、地、人、鬼四重世界,殊为难得。《周易》首乾卦,乾为天,次为坤卦,坤为地,可见,《周易》十分…  相似文献   

18.
试谈《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大传共有七种,即《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两篇,共得十篇,古人称为十翼。司马迁说:“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班固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汉书·艺文志》)后儒多相信十翼是孔子所作。宋欧阳修始提出十翼“皆非孔子所作,……亦非一人之言”之说。(《易童子问》)以后继承欧阳而加以论证的,大有人在。近代有人怀疑十翼中有汉人作品。按《文言》《系辞》中有三十个“子曰”,这个“子”称颜渊为“颜氏之子”,当然是孔子。无论是否假托孔子,都足以证明十翼非孔子所作。(采《崔东壁遗书·洙泗考信录》说)《晋书》记:“汲冢得书,有《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可见象《说卦》这类易传,战国时代已经出现。说十翼中有汉人作品,并无坚确的论据。管见以为十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所说“非一人之言”,《彖》《象》比较早些,可能在春秋末期。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讲义理,也讲象数;有些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很明透的理论,但也带有一些巫术色彩和神秘意味;对于《周易》古经的意蕴,做了一些正确的说明,而突出的是抒写作者们(以下简称作者)的世界观,好象借《周易》古经的旧瓶,来装自己的新酒。由于作者不是一人,说法不免有所分歧,可是主要观点,并无矛盾。十篇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发挥,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周易》大传是一部古代哲学的著作,又是一套崭新的《周易》学,比起《左传》《国语》中的《周易》学,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李景春同志新著《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一书,于今年六月份,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探讨了《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及其辩证法因素,对《易经》、《易传》和六十四卦中的最初五卦乾、坤、屯、蒙、需(作为例证),进行了通俗扼要的阐释。作者在本书《前言》里指出:“《周易》哲学中是含有辩  相似文献   

20.
通行本《周易》的卦序乃文王所作 ,所谓文王“重卦”和作卦辞为不实之辞。卦序是文王的发明创造 ,而非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