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1年辞世的龚自珍何以成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这是因为:其一,龚自珍在晚清由古文经学转向今文经学,大力倡行经世致用的学风和指陈时弊的议政风气,开启了晚清“议政”的一代新风。其二,龚自珍对晚清社会全方位的深入批判和对社会改革的热切呼唤,振聋发聩,惊世骇俗,警醒了世人,激发起后人的改革热情。其三,龚自珍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对人才和人之个性的压抑束缚,追求精神解放和个性解放,成为中国近代“主变敢逆”启蒙思想的先导。其四,龚自珍抱负恢奇,才气横溢,他的思想更具冲击力和感召力。因此,称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之初的“但丁”,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代文学观念发轫于何时,它不断发展丰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缺乏较为明确的分析阐述,存在着争议。如赵慎修就认为,“当时(鸦片战争)的文坛论争仍然不过古代文学理论的延续,当时的文学思潮还没有显示出鲜明的近代特色”,龚自珍的文学主张“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进步意义”,近代中国文学思潮的显著变化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时期。而钟贤培则认为,鸦片战争时期以龚自珍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的文学思想具有中国近代早期反殖和反封建的社会特点,是中国文学思想进入近代社会在性质上与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有了质的变化的标志。基于这种分歧,我们选取了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辛亥革命前的梁启超这两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从文学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求更具体地把握近代文学观念的发轫、嬗变。  相似文献   

3.
150年前,思想界一颗巨星陨落了,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但丁”的龚自珍。龚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对社会变革的设想,对后来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变革实践都提供了借鉴与模式,因此,全面考察龚自珍思想源流、结构及脉络,对于探究近代政治思想的发端与演变、政治变革模式、以及知识分子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道路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他站在传统与近代的交汇点上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处封建王朝的后期。“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社会处处呈现出衰世景象,各阶层中叛逆的异端思想再度潜在复兴,农民、手工业工人、城市中下层市民的联合力量已成为社会变迁发展的催化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西方经济势力伴随着鸦片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停滞,政治腐败。有识之士凭着敏锐的直观感到中国已进入“衰世”,非进行变革不可。龚自珍便是这类人的代表。他从《周易》中借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他主张“更法”、“改革”的理论依据。其变革的主张,主要是按照封建的宗法关系来调节土地关系,以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并没有越出封建制度的范围。但是他的变革思想却影响着近代中国思想界。有志于改革之士都以他为前驱,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一再提出新的主张。《周易》的“穷”、“变”、“通”、“久”也因他的借用而获得新生,数十年来历久不衰。龚自珍本人也被后辈奉为近代首开风气的宗师。可以认为,他是站在近古和近代临界点的近代变法的预言者。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人物 ?清朝前期实学的困境为近代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龚自珍在总结古今文经矛盾及发展基础上 ,以今文经追求独立思考精神为中心 ,创造出以“我———心———私———情”为中心的个体主义价值观 ;又以古文经实测方法为基础发展了实事求是的理性思维模式。个体主义价值观和实测的理性思维模式成为嫁接中西方学说的桥梁。以此为基础 ,中国思想开始步入近代。龚自珍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人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角度,对龚自珍诗歌所表现出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对个性解放的执著追求、对“新”的人生理想的热烈歌颂等思想内蕴,作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挖掘与展 示,凸现出了龚自珍诗歌所具有的近代特征及其对中国诗歌近代转型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近代唯意志论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世纪下半叶,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曾经急切地呼唤能使天地为之动色的“豪杰之士”和“风雷之文”.经过将近两个世纪的沉寂,龚自珍率先以此自许。他“怨去吹箫,狂来舞剑”,给晚清思想界注入了鲜活的空气;尤其是他推尊“自我”,反对天命论,为中国哲学开了人文主义的新路,也引出了唯意志论思潮的端绪.由此决定了龚自珍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即中国近代唯意志论的前驱.  相似文献   

8.
一、引论:魏源——超越龚自珍,林则徐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 当我们探讨封闭的、中世纪的中国,究竟怎样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联系,成为“近代世界的中国”这个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发生在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且成为这个时期的“中外古今”的汇合点;就在这个“中外古今”的汇合点上,有一位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力图以独立的地位,开始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正常联系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就是魏源。  相似文献   

9.
国民性改造思潮的最初发轫——龚自珍个性解放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祖华 《中州学刊》2002,5(5):113-117
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可以追溯到龚自珍的个性解放思想。他倡导“心力”论 ,促使近代先驱者重视人心变革、思想启蒙 ;他对社会风气尤其是士林风气的批判 ,是国民劣根性解剖的思想灵感之一 ;他对封建政教摧残人性、人才的揭露 ,对探寻国民性病源有启发作用 ;他开启了自我批判的时代 ,开创了民族反省的一代风气。龚自珍的个性解放思想与国民性改造思潮虽有区别 ,但视其为后者的发轫、最初源头 ,却并不牵强。  相似文献   

10.
《尊隐》是龚自珍(1792—1841)自称其少年时所作之“高文”,素称难读;而“山中之民”则是《尊隐》中的中心词语。搞清“山中之民”的实在含义,对读通《尊隐》和正确评述龚自珍早期思想,关系很大。关于“山中之民”的含义,学界迄无定论;对《尊隐》所反映的龚自珍思想,因而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指的是农民,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把希望寄托于农民”的思想。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是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只把扫荡黑暗、促进未来社会巨大变化的希望寄托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人才’身上,那些‘鄙夫、皂隶’们是没有份的”思想。有的认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岭南近代文学研究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2 0 0 1年年会于 5月 1 2日在广州花都举行。与会者有广东、澳门、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2 0多人。会议以“新世纪中国与岭南近代文学研究的走向”为中心议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过去 2 0多年 ,广东的近代文学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管林教授、谢飘云教授、罗嘉慧副教授等人的发言对此作了较全面的回顾 :研究者发表了大批质量较高的论文 ,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 ,如《广东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散文史》、《龚自珍研究》、《己亥杂诗注释》、《龚自珍诗选》、《龚自珍诗歌…  相似文献   

12.
“书生议政”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而打破清中叶以来经学统治的僵死沉闷局面,首开中国近代“书生议政”风气的人物,是杰出的思想家龚自珍。 龚自珍以思想家特有的敏锐眼光和批判勇气,凭“三寸舌、一支笔”(《行路易》,《龚自珍全集》第440页。以下只写《全集》及页码),抨击时弊,倡言改革,慷慨论天下事,不仅使人们读之“若受电然”,对“晚清思想之解放”也起着巨大作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54页)。而且时至今日,他那讥切时政、愤激辛辣的诗文,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近代社会开端的一位先进思想家。他的社会批判和社会改良思想,对晚清思想之解放,发生过重大影响。因此,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对他备为推崇,尊之为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4.
以龚自珍、谭嗣同和杨文会为代表的士大夫佛教是晚清三大社会思潮之一。龚自珍首先张扬晚清“批判佛教”理性 ,而谭嗣同则第一次试图调和儒、佛和西学 ,杨仁山开始把天台宗和净土宗思想柔和在一起 ,创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 ,出版经书 ,培养佛教僧俗人才 ,成为“民国学术佛教之祖”。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性格与学术中的近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全顺 《学术论坛》2005,1(6):127-131
龚自珍的"狂"、"怪"、"呆"人格特征是在传统社会面临崩解、西方文化之山雨欲来冲击下形成的,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进人物的"异端"符号。儒家文化的衰落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新时代召唤着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传统型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型的转化,龚自珍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他毅然"烧尽虫鱼学",由汉学考据转向经今文学,而又不谨尊常州学派之家法,学主兼综,不立门户,反对荒诞迷信而具有近代科学色彩,确立了"通经致用"的治学大旨,"甘作东京卖饼家"而"慷慨论天下事",开近代风气之先,并将学术重心由经学转移到史地之学,"标志着嘉道之际学风转变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学术命题 ,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该命题的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汉书·艺文志》、章学诚、龚自珍以及刘师培的祖父刘毓崧 ,但是对此作系统阐述的是刘师培。刘师培认为“古学”形成于一个以宗教、实验为背景、以“王官”为主体的礼制文化传统 ,这对于认识上古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出“古学”与王官中的“史官”关系尤为密切 ,并且还解释了古学掌于史官的原因、弊端。最后刘师培得出古学不仅缘起于史官 ,而且古学的兴起又是对史官的反动这一结论。刘说在近代学术史上不乏立异者与同调者 ,但是刘师培对该命题的论述可以说“成一家言”,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显赫的。一位著名学者说:不了解龚自珍,就无法研究近代文学。此言甚是。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解放以来,学术界(主要是指文学研究界)对他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尽管也发表过若干篇论文,不仅研究面狭窄(主要集中在他的诗),而且深度也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管林、钟贤培、陈新璋三位同志合著的《龚自珍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一书的出版,是值得我们欢迎和珍视的。《龚自珍研究》(下简称《研究》)全书分十章,对于龚自珍的生平、政治和文艺思想、诗、文、词,以及经史研究、佛学思想与龚自珍创作的关系,和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观点明确,时有新见,是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国有识之士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他们开始反思传统社会的弊端,并把目光转向外部世界,致使当时的士林思想发生了剧变。首先变化的就是传统的以重农抑商为核心的、以本末、义利、奢俭等封建伦理道德为补充的经济思想。但从“抑商”到“重商”的转变历程,充满曲折和反复。本文试图从近代几位著名人物的思想变化,粗略地勾画出这一转变轨迹。一鸦片战争前后,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摆脱汉学和宋学的束缚,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龚自珍。龚自珍在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初期的进步思想家。他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清统治的腐败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能给读者以启示,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思想家,有的研究者往往要从他的思想中寻找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好像没有这些内容就不配为进步的思想家。 看一个思想家有无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首先要看他的经济思想。而龚自珍的经济思想却是很保守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是商业资本的发展,龚自珍对商业的发展抱有厌恶的心情。他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作《平均篇》,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商业和商人兼并,认为“十家之村必有贾,三十家之城必有商”,造成了社会上的不平均,那些大商人  相似文献   

20.
“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慨是名家”,是龚自珍的诗句。这位生长在风雨飘摇大厦崩危的封建社会末期的诗人,又是一脚踏进新时代却又猝然中断了生命的社会批判家,对于文艺的见解,有不少发人深醒的东西。后人读龚自珍集有触电的感觉,就包涵有本文所论述的龚自珍具有特色的文艺思想这个因素。这里对他的文艺思想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