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时间、地点问题,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有三:一曰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①;二曰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建立了太平天国”②;三曰咸丰元年九月初一,洪秀全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西征战役开始于咸丰三年四月(公元1853年5月)初旬,至咸丰六年上半年,随着此战役之全面胜利,达到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咸丰六年八月初四日(9月2日)天京内讧发生,石达开、韦昌辉等分别自湖北、江西撤回天京,西征战役结束。在此期间,九江作为太平军西征战场之重要一地,其战略地位有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会防公所”是中外反革命势力进一步勾结的产物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地主阶级较大的官僚、士绅纷纷逃避。有的逃至别乡而止,更大的官绅则逃至县城定居,最大的官绅则逃至省会,逃至新兴的大都市去安身立命。江苏省、浙江省之较大官绅则群集于上海,以外国人的居留地为他们的安乐土。据统计,咸丰十年(1860年)在上海英、美人居留地居住的中国人已达三十万之多。至同治元年(1862年)竟然剧增至五十万人。外国人以最简陋之材料、最迅速之工程,大力进行建筑住房之投机活动。一转瞬间,即可攫得上千倍的巨额暴利横财。这大量的逃亡官绅,既希望托庇于外人,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切盼借助外国侵略者的武力打败太平天国起义军,最终再次夺回他们已经失去的田产房屋、荣  相似文献   

4.
偶见清代原始档案——清军千总方鸿咸丰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860年7月16日)攻陷太平天国的松江“禀帖”,这是第一次披露.这个“禀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旗帜、服饰、武器(冷兵器和火器)等情况,它为我们研究太平天国史和上海近代史提供了第一手档案.兹将方鸿禀帖抄录如下: 五月二十七合外国兵克复松江.计搜伪王、伪侯、伪〔丞〕相等贼大小尖方黄旗并贼袍、伪王帽、号衣、号片、裤件、贼印、贼谕、地图等件开呈. 今开: 贼大黄旗四十三面;大月花彩旗四十六面;大  相似文献   

5.
正郭毅生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之一。其中第53页"太平军北上湘鄂东取南京图"关于太平军由郴州北进长沙的标注有若干需要商榷。太平军于咸丰二年(1852)四月自广西挺进湘南,七月初三日(8月17日)占郴州。七月初七日(8月21日)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学术研讨会于今年 4月2 0日在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召开 ,来自上海、南京、苏州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太平天国对江南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影响 ,并探讨了太平天国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维。一、太平天国对上海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武研究员认为 ,太平天国对江南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使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杭州等繁华城市的衰落和新兴城市上海的崛起。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华强教授认为 ,太平天国战争驱使大批移民 ,包括官商富绅、地主文人以及…  相似文献   

7.
两篇天京内讧的洋人报导:一是《裨治文通讯》,1857年1月2日写于上海,刊于1857年1月3日上海英文报《North China Herald》。简又文译作《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刊于《逸经》第十七期。一是《麦高文通讯》,1857年1月27日写于宁波,刊于1857年5月9日《北华捷报》;简又文译作《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详记》,刊于《逸经》第三十三期。这两篇报导,据简又文说;“当时在天京之西人事后报告是役真象”。又说:“其经过有西人报告,至为翔实。”罗尔纲说:“我们要知详细的情况,应该看布列治门和麦高文的记载。”经过两位太平天国史专家的评论,这两篇洋人报导,竟成为叙述太平天国天京内讧的标准记载。是否如此?还应仔细分析。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01——1861)。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是1841年美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的美方翻译,是商人,又是美国驻华公使的助手和替美国侵略者搜集情报的人员。他这篇报导,自称:  相似文献   

8.
《起事来历真传》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太平天国作家所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作品.在封面上刊有“太平天国三年新刊”字样,可知写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这一年.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阿英先生曾见到过这篇小说的一个孤抄本,他当即写了一篇介绍文章,连同小说原文公布于世,并指出这是有关太平天国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这篇小说今见于他所著的《小说二谈》中,至于其原抄本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9.
清廷于咸丰三年( 1853)起实施“就地正法”政策,藉以应对太平天国起义后全国性的大动乱.两湖地区自19世纪50年代后“盗贼会匪”充斥、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因此,此间督抚们根据清廷的就地正法政策和两湖地区实际情形,制定相关的惩办措施,不仅明确了就地正法的范围和对象,而且使就地正法执行者下延到州县官甚至乡绅、团练,他们都可以随意就地处决“盗匪”.州县实施就地正法分为绅团直接正法、州县官直接正法和州县官审讯、道府委员复讯、督抚批饬正法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1993年6月12日,由上海市历史学会、南市区政协、南市区文化局、上海豫园管理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上海小刀会起义140周年暨“小刀会起义与近代上海”学术讨论会在豫园绮藻堂举行。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6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12.
建天京于金陵,是太平天国的一件大事,也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今就有关问题,试陈管见。 建都地点的酝酿与选定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就以“扫除妖孽,廓清华夏”(《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为己任,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51年3月23日),在广西武宣县东乡,洪秀全  相似文献   

13.
近人陈恭禄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一书中,首倡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死者殆有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约一万万以上”之说,其后论者咸因之而不废。直至近年仍有学者将《东华录》同治三年(1864年)25,674万与咸丰元年(1851年)43,189万人对比,作出“十四年中剧减40%”,“中国人口下降到惊人的程度”的结论。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因略抒管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继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咸丰二年(1852)八月(农历,下同),在广西又爆发了朱洪英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长达八年之久,其活动范围遍及桂北及湘、粤交界一带。1854年建立了“升平天国”这个地方农民政权,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朱洪英,又名朱声洪、朱胜红或朱世雄。其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湖南东安县渌埠头人(见《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4第33—41页);另一说是湖南耒阳县人(见光绪11年《湖南通志》卷89)。此二说孰非孰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后期将领,纪王黄金爱,自1863年12月,与英国人呤唎离无锡赴上海等地采办兵船后,便无音讯。直至今天,在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人物时,仍是一大质疑。黄金爱,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1861年(咸丰十一年)4月与吴定彩等从安徽天长、江苏六合一带往援安庆。次月,随陈玉成至桐城联系救兵,失利。后封纪王。1863年(同治二年)3月,随李秀成自天京(南京)至安徽巢县,拟攻安庆,入湖北,迫敌从天京撤兵。4月进围无为石涧埠,寻撤围转攻庐江、六安、浙江寿州(今寿县)。6月经天长、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十九日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130周年纪念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历史学会、南京大学、南京市历史学会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于3月15日至19日在南京举行。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4篇(其中有关太平天国史研究总论方面的4篇;定都天京与政权性质问题的13篇;军事斗争方面的18篇;“天京事变”方面的8篇;人物评价方面的12篇;各项政策和制度的19篇;有关史料、遗迹考证的10篇。)来自北京、广东、广西、四川、浙江、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西、贵州和江苏等十六个省市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一百多人,济济一堂,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决策的得失,天京事变的真相及其历史教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以及定都后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洪杨矛盾,就是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出现洪杨矛盾,这是不足为怪的。但是,钻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北王韦昌辉,利用了这一矛盾,于一八五六年九月,在天京发动了一场反革命暴乱,杀害了东王杨秀清,屠杀了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的优秀将士达两万多人,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这样,就使得“洪杨矛盾”这一  相似文献   

18.
江西是太平天国进行革命斗争最激烈地区之一。自公元一八五三年(清咸丰三年)春至一八六四年(清同治三年)冬,太平军在江西地区先后转战十二年,铁骑遍及全省各地;留下了大批珍贵的遗物和遗迹。但由于清王朝反动统治阶级的破坏、销毁,以致今日得以保存下来的遗物已是寥寥无几。建国以来,江西地区发现的太平天国文物总共只有十件。其中除三件告谕已经发表外,尚有七件火炮未曾披露。在这些火炮上,又都铸有铭文;考证这些铭文的史实,对研究太平天国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之所以在咸丰皇帝即位之初兴起,原因较多。如果从清政府的应对角度来探讨,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解释,故有必要深入探讨咸丰初政的情况。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新逝,咸丰即位后,京师的激烈内争不仅是高层的权力斗争和党派较量,而且与清方的对外政策及镇压太平天国的方针和用人密切关联。如果联系起来观察,可以发现,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之初,之所以将帅屡易,应对不力,实与新旧交替之际的激烈内争以及新手主政之初的措置失宜很有关系。乾嘉以至清末,一朝天子一朝臣成为惯例。从新旧交替、皇帝初政的角度来考虑,可为分析晚清的普遍问题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为了把反帝斗争推向全国,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的领导下,以上海总工会为核心,联合上海学联会和商界,于六月一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和罢市运动。消息传来,太原各界纷纷起来罢工、罢课和罢市以及通电、捐款等表示坚决支持,并组成了“太原市沪案后援会”。随着形势的发展,于六月二十五日在文瀛湖(现海子边人民公园)举行了群众大会,傅懋功(彭真)担任大会主席,参加大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