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明 《山西老年》2014,(3):28-28
王淑萍,62岁,2001年从运城市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自己的五位老人去世后,她就把目光锁定在身边的老人身上。她传承母亲乐善好施的美德,邻居或街巷里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去帮一帮。平日里陪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逢年过节买些好吃的送过去。经她照顾的老人去世了,她就又另找目标。当她得知一位80多岁的范阿姨是独居老人时,  相似文献   

2.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瘫痪,只能病卧在床,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欢乐知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一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  相似文献   

3.
李建平  龚茂明 《老友》2013,(4):31-31
为方便照顾外祖父,她摒弃世俗偏见,在老人的房间搭个床睡在旁边;为方便外祖父进食,她每次都把饭菜搅得很碎,每顿饭她都是先喂完外祖父自己再吃;为让外祖父舒舒服服睡觉,她每天晚上都要起床给老人更换尿布。有一次,老人大便失禁了,她没想太多,只把老人当成老小孩,一点一点给他擦洗干净……  相似文献   

4.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左腿瘫痪。她失去儿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与日俱增,她拒绝所有人靠近。只有一个人例外,邻居家那位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在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却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相似文献   

5.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瘫痪,只能卧病在床,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与日俱增,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特别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相似文献   

6.
一位65岁的老人,早年研究中医药,后来办企业开发产品,积攒起数目不小的财富之后,她又将其用于公益事业,投资兴建了一所又一所老人公寓。她是独身。我问起她取得这一切的原因,她说  相似文献   

7.
方华 《老友》2009,(3):40-42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去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系列节目中,有一位神采奕奕、思维敏捷、穿着时髦、步履轻盈的老人。她不是演员,但她比笑星还会逗乐;她不是医生,但她会让许多身患疾病的人感到心情愉快;她不是专家学者,但她讲的生活哲理却深入浅出。这位老人越活越精彩,越活越年轻,她就是北京市民宋书如老人。宋书如,192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退休前是中科院植物所学报的副编审。她60岁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9.
美琦 《山西老年》2012,(9):32-33
在山西省寿阳县有这样一位老人,提起她时,有人称她是寿阳的雷锋,有人称她是寿阳的解黎明。在更多人眼里,她是共产党员中的楷模,是老年人眼中的知心大姐,青年人眼中的好妈妈,孩子们眼中的好奶奶,她叫郭唐珍。郭唐珍老人今年70岁,退休前在寿阳县朝阳镇政府工作。已过耄耋之年的郭老,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是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按理说,作为一名空巢老人,她更多的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但是郭唐珍老人始终把共产党员的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员,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诺言。我虽然退休了,但党员的责任和追求永远不能忘。"多年来,她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帮助着许许多多的人,默默地做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10.
杜品华老人原住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辉山镇。两年前搬到了犍为县跟着她的养子生活,居住在县城内的一个单元楼里。老人的儿子、儿媳在县城做小买卖。记者到他们家时,只有老人和她的小孙女在。当时,杜品华老人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梳头,她一边说:“请坐!请坐!”一边把满头的白发拢在后面,用皮圈去扎。没想到皮圈断了掉在地上,记者给她拾起来,她很麻利地将皮圈接好,扎到发髻上。动作娴熟,像一位少妇。老人说,她的眼睛看不见已有4年了。4年前,她不但能下地干活,还经常上山割猪草、拾柴。前年,她还拄着拐杖到辉山镇赶集呢。记者问:“听说你会看病,…  相似文献   

11.
《江海纵横》2008,(4):33-33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因为小儿麻痹症,只能卧病在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甚至拒绝所有的人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逸西  舒程  成红敏 《21世纪》2014,(6):60-61
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多年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和培育了一批关心下一代的积极分子。她热衷于青少年普法教育,亲手编撰多本普法材料。她屡获殊荣,人们称她为当代老人的楷模。何图琴,一位81岁高龄的老党员,她用博大的情怀,为法治社会塑造了一座精神丰碑。关心下一代24年如一日5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彭山一老旧院落,今年81岁的何图琴老人就住在这里。走进她家,何图琴老人拖着伤残的左腿,  相似文献   

13.
方小宁是广州市政协《共鸣》杂志副总编。每年到北京采访全国“两会”和组稿,认识了许多具有民族脊梁的世纪老人。老人们把她视为可聊天的忘年小友,方小宁把这些老人视作自己人生旅途上的良师益友。冰心介绍她加入中国作协1984年,她到北京公干,有一天途经中央  相似文献   

14.
党笑 《老友》2008,(1):31-31
在江西省委党校的离退休人员中,提起王军利,大家莫不交口称赞。俗话说:"女儿好,女儿是爹娘贴心的小棉袄。"老人们说:"王军利就是我们大家的贴心小棉袄!"自1996年担任离退休人员工作以来,11年如一日,她满腔热情地把党和国家对老人的关爱,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给每一位老人,她为老人做的一件件实事好事,使老人们备受感动,倍感温暖。  相似文献   

15.
陈樱 《山西老年》2008,(11):26-27
2008年开学,位于辽宁省阜新市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校园内一片欢腾,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走进了这所神圣的高等学府。在众多新生之中,一位八旬老人送一位女新生入学格外抢眼。这位女生叫孟晓琪,曾是一名保姆,而送她入学的老人则是她的雇主李凡斌老人。  相似文献   

16.
孝子黄集金     
李秋秋  黄永东 《老友》2012,(10):30-31
有这样一个老人,她很不幸,年轻时生养了几个子女,都夭折了;老伴去世后,自己又于1998年瘫痪,卧床至今已14年之久。然而,她又很幸运,虽然她没有亲生儿子,但却有一个待她比亲生儿子还好的养子。在老人瘫痪在床的日日夜夜,养子每天为她端屎端尿擦身更衣,每餐一口一口地喂她  相似文献   

17.
彭清华 《老友》2016,(4):33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敬老院,有一位中年妇女,她一会儿给老人端茶送水,一会儿给老人端屎倒尿……她就是该院院长吴菊连。20多年来,她把青春奉献给了五保老人,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和"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又当选为"孝老爱亲"中国好人。1995年,23岁的吴菊连从萍乡卫校毕业。与其他同学争着到医院工作不同,她选择来到青山镇敬老院  相似文献   

18.
在对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百岁以上老人的生活健康长寿状况的走访调查中,我们驱车来到青山镇七一村442号拜访了罗月英老人。一进大门,我们就见屋内厅堂里有位老人正在抹桌子擦凳子,打扫卫生。她就是1910年2月11日出生的百岁老人罗月英。老人和她孙子、孙媳见我们到来都非常热情,一边请我们就座,一边端茶倒水。落座后,我  相似文献   

19.
刘双 《社区》2010,(4):50-51
“谢谢你们!我腰不好,腿不好,自己出门也不方便,真是太感谢你们啦。”这位连声道谢的老人是家住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县委院内的任永秀老人。这天,老人特别高兴,因为社区工作人员来看她,还特意为她送来了医疗保险报销金。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播出了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一位叫尹淑贞的老人巨款招领的感人故事。画面中,老人恳切地对送给她巨款的人说,希望他看到电视后能够早日将这笔钱认领回去,否则,她会很不安心的。然而,时至今日,送款人一直没有露面,这笔钱也成了尹淑贞老人的一块心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老人搞巨款招领?又是什么原因惊动了中央电视台呢?近日,笔者专访了尹淑贞老人,从她那里了解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