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03-108
美国犹太作家亨利·罗思的小说以不无矛盾的方式呈现出清晰的犹太性。罗思的小说着力塑造犹太人物,表现犹太生活,呈现出显性的犹太性。在其小说文本中潜藏着具有犹太特征的文化母题和认知模式,呈现出隐性的犹太性。同时,罗思对犹太传统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使其作品呈现出反讽的犹太性。罗思对犹太性的书写隐喻了传统和变迁中的犹太文明所遭遇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戚田莉 《理论界》2009,(2):136-137
<威尼斯商人>作为一部著名的喜剧,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在整个戏剧的发展过程中,数字"三"屡次出现,贯穿整个戏剧.其中,莎士比亚安排了三个匣子的选亲过程作为该剧的线索之一,成功地展示给读者一个心理上的测试,使读者从三个匣子的选择过程中了解三个求婚者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弥赛亚是犹太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在维护犹太民族身份认同和犹太人战胜苦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犹太弥赛亚观念在欧洲社会面临着来自基督教世界、世俗国家和犹太社会内部三个方面的挑战.随着近代欧洲社会形势的变化,犹太启蒙思想家根据时代精神对弥赛亚进行新的阐释,试图消除传统弥赛亚观给犹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最终改善犹太人地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是反犹主义思潮和迫害行动在欧洲大陆不断升级和蔓延的年代。人们在探寻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各种因素时,常常把基督教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和政治主宰,以及遭遣责的犹太人客民身份并列为诸因素之首。对于基督教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和政治主宰后对反犹主义的影响,笔者已有另文涉及,本文所要着重论述的是犹太人的客民身份。因为,犹太人的这一身份不仅直接影响在其后160o年中欧洲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欧洲非犹太人社会对他们所要采取的态度,而且还是导致中世纪反犹主义进一步升级和蔓延的一大根源。社会学家詹姆斯·帕克斯在论述中世…  相似文献   

5.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10,31(4):113-115
《聊斋志异》与《人间喜剧》中的商人,有共性亦有差别。诸如精明、实干、智慧、贪婪,这是商人的群体共同形象,也正因为如此,蒲松龄笔下的商人形象与巴尔扎克所写的商人形象有汇合点;又由于这些商人形象植根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两者的商人形象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徐新 《江苏社会科学》2000,1(4):102-108
香港犹太杜团是19世纪中叶我国门户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在我国形成的4个犹太社团之一.然而,由于中国内地政治格局的演变和香港的独特地位,上海、天津、哈尔滨三地的犹太杜团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相继解体后,香港犹太社团却依然留存,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唯一的一个具有连续历史和完全社团功能的犹太社团.随着1997年香港的回归,香港犹太社团实际上已成为我主权范围内一个最为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犹太社团.目前,它不仅是犹太人在我国领土范围内犹太人的最大聚集中心,而且还是连结世界犹太人和促进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犹太人团体.本文旨在通过对香港犹太社团150年历史的梳理和现状的追踪,具体考察该社团的发展轨迹,以便人们对这一独特犹太社团的历史和现状有所洞察和了解.同时论及的还包括香港犹大社团的宗教生活和与以色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奥塔开启了犹太人问题的后现代主义研究,对整个西方政治实践传统展开了彻底反思.在政治和伦理、自治和他律相对立的逻辑基础上,他把政治解放看做是消除伦理(他律)的一种尝试.然而,这种尝试必然是失败的,因为伦理(他律)始终作为政治的多余物而存在着.正是政治解放与作为伦理载体的犹太人之间的这种张力给犹太人带来了灾难.但是,利奥塔无意在反犹主义与现代性之间构建一种必然关系,相反,他把反犹主义看做现代性的他者.因此,作为他者的反犹主义无法通过任何现代政治计划而消除,它始终藏匿于欧洲人的无意识当中.也正因为超出政治和有意识的领域,欧洲人才会将大屠杀忘得如此之快.利奥塔的著作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已被遗忘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11,(5):45-45
一个犹太商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贷款部经理问:"请问先生有什么事吗?"犹太商人答:"我想借些钱。""好啊,你要借多少?""1美元。""只需要1美元?""不错,只借1美元。" "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相似文献   

9.
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隔都是中世纪欧洲社会通过法律手段对犹太人实行强削隔离而设立的犹太区.它人为地将犹太人从非犹太社会中分离开来,对犹太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隔都生活又将犹太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犹太人非但没有被同化,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使犹太民族历经劫难却顽强地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原貌乃是古代占筮之书.<左传>、<国语>所记载的十六则"神奇灵异"的<易>筮实例,令后世学者论说纷纭.历代学者关于<左传>、<国语>筮例的论述,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寻绎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左传>、<国语>筮例提出拟议和评判.  相似文献   

11.
<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和<名实论>五篇,在思想内容上与<墨经>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对"名"的认识、"正名"的标准、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和<墨经>不仅基本主张相同,而且在语言表述上也极为相似.而<指物论>则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  相似文献   

12.
<关雎>一诗在<论语>、<孔子诗论>及汉初的<韩诗外传>、<毛诗故训传>、<韩诗薛君章句>中都有出现,各书给予了不同的解说.对此加以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关雎>一诗在儒家的传诗体系中,讲解内容逐渐儒学义理化,基于切实情感体验的诗学逐渐消失,代之以儒家经义的渲染和宣扬,在风格上则表现出由平实、引申到夸张、渲染,甚至带有玄幻色彩.这正是儒家诗学经典化策略之一,是对<诗经>传解所作的经学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国际商事仲裁适用《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法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现代商人法于国际商事合同领域中的集大成者,尽管其本质上属于非立法性文件,但是它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彰显的准据法功能却日益繁荣.本文系统解读国际仲裁视域下<通则>适用的三大法理机制,并比照中国立法现状透视<通则>之仲裁适用机制带给我们的立法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九简评论了<诗经·小雅>中<天保>、<祈父>、<黄鸟>等三篇作品.孔子对<天保>宣扬的敬天谀君思想提出否定意见,正面提出君权德授、王福德赐思想,是孔子仁学德政思想在解读作品时的具体体现,论诗角度具有多样化特点;孔子明确肯定<祈父>的责问理由及诗歌本身,评论有理有据,用"责"字概括<祈父>的内容特点,见解深刻独到;评论<黄鸟>时用"困而欲反其故"准确概括诗旨,并且揭示出"多蒙耻受辱者往往会抨击社会"的普遍现象.<孔子诗论>的面世,可使汉儒、清儒与宋儒的争讼得以了断,为辨正汉儒以来对三篇作品的误读提供了最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礼记>当中的<表记>和<缁衣>两篇共引<诗>42处,呈现出量大而广、反复引证以及喜引<风><雅>的引用特点.引<诗>过程中,方法多样,本义、喻义、断章取义,交织运用,为后世文学用典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蔡婆是《窦娥冤》的一个重要角色。关汉卿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精彩,一方面在于蔡婆的性格契合她的女性商人身份,遵循了一定的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表现出复杂矛盾的内涵;另一方面从颂扬儒家道德、批判商人精神的主题意义出发,使蔡婆的价值观与窦娥形成巨大反差,从而构成了作品最激烈的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18.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2,23(4):36-39
《金瓶梅》中的商人与官吏之间有的是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有的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但更普遍的是一种金钱买卖关系。官吏以政治权力的不公正使用换取商人的钱财美色,商人用钱财美色购买官吏的政治权力以谋取商业上的暴利和商业之外的社会特权。《金瓶梅》中商人与官吏的金钱买卖关系基本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与官吏买卖关系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学术史上对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多有各异之论.随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日益精细化,今天已经完全能够对<老子>一书的创作年代做出较为明确的回答.<老子>主体内容的编定问世的年代在<孟子>之后,<管子>之前,具体年份为公元前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二月革命后,苏俄境内的各种犹太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受到禁止,促使哈尔滨成为东亚地区犹太人的聚居中心.其中,哈尔滨犹太人所创办的报刊业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通过这些报刊活动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使哈尔滨成为东亚与巴勒斯坦、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世界取得联系的唯一途径,巩固和维护了哈尔滨犹太社区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日后回归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奠定了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