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英国的责任论者(Jeontologists)——主要是普里却得(Prichard)、卡里特(Carritt)和劳斯(Ross)——的见解时常受到人们批评;约翰逊的书由于也是对这一群人的主要论点进行谨慎的叙述和批评,所以涉及的范围都是人们熟悉的。还有,本书大部分都只限于规范伦理学的那些问题,而不涉及元伦理学(metaethics)。但是这本书写得很不错,而且多数的论证都很新颖。那些困难我觉得在别的书里从来没  相似文献   

2.
题记:无论是“百家讲坛”,还是《阅读与作文》,我们希望做到的都是给观众或读者提供一份精神方面的营养大餐。一本书该怎么读,该选择什么角度去理解,对于那些对这本书已经有很深了解的人来说不难,但对于那些对这本书不了解  相似文献   

3.
汉森教授新著”美国经济”一书的主要优点,在于把已经讨论得很模糊的立场说得清清楚楚。这立场就是:有力地认可“福利国家”的观念,不单纯因为它是以公道为基础,而且大部因为它在需求的高压力下是维持一种经济的手段,而这种高压力,作者认为,对有效能的活动,是必要的。本书写得非常流畅,并有着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存在过500多年的行业,它在上个世纪20年代消亡又在世纪末重现围绕镖局在中国出现年代的问题,一直有不少争议,《水浒传》中保护"生辰纲"的那些人还不算严格意义上商业化了的保镖。《镖局春秋》的作者古彧认为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个人行为。在他2007年8月出版的这本书里,古彧将保镖在明末出现归为私有经济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5.
训诂学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学科。一般人对它很陌生,常常把它看成一门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学问。一九八一年五月在武汉召开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有的代表谈到,在赴武汉开会的途中,听到有的群众把“训诂学”念成了“训话学”;这充分说明,训诂学亟需普及,必须深入研究祖国的这份珍贵的遗产,并把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训诂简论》,就是陆宗达先生为普及训诂学的基本知识而著述的一本书。它从训诂的概念、范围、内容、方法和运用几个方面,对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和前人在训诂上的成就作了简要通俗的论述和介绍,在许多问题上有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读了这本书,使人感到,训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苏东坡传》是很精彩的一部文学家传记。它尽力展示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深入挖掘形成伟大人格的原因。作者学贯中西,知识丰富,因此该书文笔纵横开合,善用对比来揭示苏东坡的独特个性。透辟的分析与独到的见识,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思维通脱而不拘泥,辩证法被运用得很自如。既忠实于传记史料的严肃性,而又能妙笔点染,随境成趣。善于通过苏东坡生活经历的变化展示其文学风格的发展演进轨迹。作者的语言自然流畅,有一种摒弃铅华的大气。总之,这本书是富有创见,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7.
昨天当报告文学刚刚呱呱落地,来到人世间时,许多人把它看成是个“毫无价值的”小不点儿,且不说资产阶级对它不屑一顾,连我们队伍中的人对它的作用也都发生怀疑。高尔基曾劝一位作者去写特写(报告文学),这位作者犹如面对第一辆出现的火车的人立即给高尔基回信道;“我因为创造力的昂扬而全身发抖,您却劝我试写特写,这是开玩笑吧?”在这位作家看来,报告文学是个劣等的文学样式,写它不需要创造力。在苏联,有位作者曾因写过一篇很有名的长篇小说而一鸣惊人,这本书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后来有人请他写一篇重要的关于当前迫切问题的报告文学,他说:“感谢上帝,现在我已走到一条大路上来了,我可以不再写报告文学了。”这二例,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对刚出土的报告文学的误解和冷淡态度的缩影。但是,报告文学却并不因此而夭折,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  相似文献   

8.
顾乃忠教授的力作《历史决定论与中国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提出了非同寻常的观点,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时代责任感、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和探索真理的非凡勇气,具有逻辑彻底所具有的那种抓住人心的震撼力量。不论是否完全同意作者的某些结论,对于关心中国现代化这个时代主题的读者来说,都会觉得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著作。一、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这个时代主题,抓住了时代的主旋律,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时代责任感正如本书书名所标示的,这本书的现实主题是中…  相似文献   

9.
以下野总统的身分,又不甘寂寞,一本又一本地出版着颇有见地的国际问题政论集的,在美国历史上可能就是尼克松这一个人了。而《超越和平》这本书则是他辞去总统职务后所写的第9本书。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个人作品结集,收录的是作者郑昌锭先生多年来撰拟的嵌名联.它既展现了作者良好的中国语言文化素养,也介绍了文教科技各方面的贤良才俊,使人读后既获审美的快感,又增广见闻.  相似文献   

11.
本书不是试图对近60多年来美国基督教传教事业作一详尽的或全面的叙述;作者的主题是,传教是美国对中国影响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基本假定是完全同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信仰格格不入的;由于不符合中国人的需要,所以在50年代的早几年里,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胜利地结合时,传教运动便寿终正寝了。《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述者认为,从伐格这本书里可看出,美国一直害的是单相思病。“经过50年的艰巨基础工作,至1890年时,传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运用社会契约方法来构建他的正义理论,而这事实上意味着以原初状态中立约人 的选择或同意作为其正义原则合理性的基础。但立约人的选择或同意是基于理性考虑的选择或同意, 也即是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追求的选择或同意,简言之,是基于利己主义理由的选择或同意。这就表 明,利己主义的理由才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最终基础。若是这样,则基于利己主义考虑的差别原则不 可能蕴含他所阐发的那些利他主义精神。欲保持理论的自洽,他要么舍弃契约论的证明方法,要么抛 弃他对差别原则利他主义精神的相关论述,但无论哪种选择都伴随有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当你知道了科甘这本书的内容以后,就会满意地发现:第一,它是合乎逻辑地、有根据地研讨所提出的课题;第二,它没有回避那些在我国生活中仍然存在、其原因也不仅只是根植于旧时代残余的所谓敏感的问题;第三,它专注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实际的现实问题。不妨把第三点作为这本书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方面来强调。  相似文献   

14.
<清代西北边疆地区民族政策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作者对清朝政府所实行的民族政策既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考究,又对其内在延续性和规律作了质性的评价,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新意迭出.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力图将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主题中,尤其是对民族政策学的探讨,有一定的前瞻性.本书不足之处在于对西北各区域的研究存在不平衡性,对一些重要的政策(如土司制度)没有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旅程中,一定有一本书,放在我随身的背包里。就算在录影的空档也一样,总会有一本书,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这已经是一种习惯。好像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习惯。多年来,保持着这种习惯。习惯,是一种镇静剂、一个护身符,我靠它得安稳。我是一个很喜欢新挑战的人,也常常想要改变轨道,从来不肯循规蹈矩,然  相似文献   

16.
题记:无论是“百家讲坛”,还是《阅读与作文》,我们希望做到的都是给观众或读者提供一份精神方面的营养大餐。一本书该怎么读,该选择什么角度去理解,对于那些对这本书已经有很深了解的人来说不难,但对于那些对这本书不了解的或者一知半解的人来说却无异于登天之难,适当地从别人那里学习经验是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百家讲坛”、《阅读与作文》等媒体都是这样平台中的一部分,我们所做的不是把已经“嚼过的馍”送到别人口中,而是像挑鱼那样,把一条鱼中最有营养、最有滋味的部分摘出来给广大读者品尝,让他们可以品尝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我必須先声明我很感兴趣。卡尔先生在本书的几篇广播稿里,提到我的次数荣幸地仅次于黑格尔和马克思(虽然对我不象对这两人那么贊許)。我已在別处试图答辯卡尔先生的責难;現在暫不談我们关于决定論和历史上道德判断的意見分歧,我只限于卡尔先生在这部明白、鋒利,写得很好的书里,以严厉而热情的态度来討論的那些論題。看見卡尔先生扔掉自己喜欢的,他的有权威的历史的束縛,而大胆地找上真的或假想的敌人,令人感到輕松愉快。卡尔先生在这里并不自以为沒有偏  相似文献   

18.
在1946年,斯通教授出版过一本很重要的书,《法律的范围与功能》。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法律规则的考察(这些法律规则特别是从英联邦与合众国的习惯法管辖领域中汲取而来的),以及它对有关法哲学和法理学传统著述的考察;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它是在强调必须对那些规则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进行探索的标题下安排讨论。作者一贯是霍姆斯法官先生那条严格原理的宣教人:“要成为任何一门知识的内行,你必须掌握好与它相近的那些知识。”法律家们——至少英国的法律家们——习惯上向来满足于他们自己的学科。对于阅读过《范围与功能》的人们说来,恰好在说服他们为什么不能满意他们以往所受的教育这一点上,它是开头几步中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周棉同志近年来致力于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一书,就是其中成果之一。我有幸读到这本书,深为作者的卓识和这个课题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所感动。本书是周格计划中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系列”的一种。本书的主题,显然集中在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方面。研究留学生问题可以有许多视角,本书从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影响人手,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最大限度地衬托了这一课题的价值。本书的作者都是一批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在周桐同志主持下,紧紧围绕留…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不管是写景,还是抒情,也不管是哪种文学体裁,它总要表现作者一定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或者说明什么,或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总之,有个主张,有个中心,这个主张或中心,就是人们常说的主题。主题在记叙文中,有人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内容”;在论说文中,有人称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在文学作品中,有人称为“主题”或“主题思想”。没有主题的文章是乱七八糟的材料,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文章,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由于主题的不同,选择材料的角度有异,因此,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主题的表现形式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就教于写作界的同行和广大读者。主题的表现形式有以下种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