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长篇小说《莫比·迪克》(又名《白鲸》)中充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造了小说的永久魅力和超时空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短篇小说中的一篇杰作。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杰克·伦敦的独特风格:善于设置特异环境;精细的心理描写;熟练灵活的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中期剧作《大神布朗》中的面具手法独具特色,不仅开拓了奥尼尔的艺术领域,为他后来对戏剧的探索和成功铺垫了道路,更丰富了现代戏剧的舞台,为世界戏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分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及其创作手法,可以发现她诗歌中的意象既有荒诞性、暗示性,也有解体和情感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德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君特·格拉斯在小说<铁皮鼓>中,通过小说主人公奥斯卡这一怪诞而又真实的艺术形象,以一个侏儒的视角,向人们叙述一个神奇故事.小说的很多情节是荒诞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然而它又对德国现代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现实生活作了真实、细致的描写.作者把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与他极为丰富的想像力相结合,通过荒诞这种特有艺术手法,创造了"现实"与"超现实"的艺术对接.  相似文献   

6.
现代小说产生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表现日常的、普通存在的创伤,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写作手法不仅具有单纯的美学性,同时也被理解为现代时期的创伤后遗症。通过追溯创伤的理论渊源、早期创伤小说的发展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创伤的概念在现代时期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同时,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使得创伤与现代性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创伤作为对现代性回应的基本要素,在现代主义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作品中,以不同方式得到了展演,使现代主义创伤小说成为见证痛苦、审视暴力、反思伦理的有效途径;而超越现代主义创伤小说的写作范式,则成为当代创伤小说的挑战和任务。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塑造了马丁·伊登这一超人形象,他是作家超人英雄观的显现。马丁·伊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伦敦的超人英雄观:他的超人是野性的,是复杂矛盾的,是追求完美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凡·高是十九世纪荷兰的艺术大师,其艺术风貌独特、成就卓著,但其人其画都过于传奇而歧义颇多。他写给亲人的信件为我们留下了深刻认识他的人生、他的艺术、他的作品的唯一的和最重要的材料,本文以分类梳理的方法研究他的书信,给凡·高及凡·高艺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在小说《亚尔培·萨伐龙》中,以对比、映衬手法和诗情浓郁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一对在爱情沦为金钱奴隶的社会中为真情顽强奋斗的恋人,谱写了一支震撼人心的浪漫的恋曲、现实的悲歌。  相似文献   

10.
关于阿瑟·密勒,《美国最优秀剧选》的编者约翰·加斯纳认为是和田纳西·威廉士并驾齐驱的剧作家。剧评家理·瓦特则认为,他们俩加上威廉·英兹,是继龙金·奥尼尔以后的三位严肃剧大师,无疑会在世界剧作家的光荣榜上永远留名。这是五十年代的评价。到了六十年代末,另一个《剧选》编者巴恩斯沙为他的《代价》仍是该年代最优秀剧之一,但他的成就将无法驾乎爱德华·阿尔比之上,在某个意义上其历史地位可能还比不上尼·西门。  相似文献   

11.
《猫的摇篮》与《冠军早餐》这两部作品,对于冯内古特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在这两部作品中,冯内古特对自己的艺术美学观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冯内古特自成体系的美学观,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的影响。拟结合这两部作品,从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力图廓清冯内古特的艺术观。冯内古特对美学和艺术功用的思索,体现了他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2.
赵建常 《学术探索》2012,(5):127-129
当前,日记已成为自传研究的一部分,真实性是二者的共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巴别尔马背日记》是一部记录作家生平活动的自传作品,包含许多极有价值的一手资料。日记记录了苏波战争期间巴别尔本人在骑兵军里的所见所闻,留下了他最真实的记忆和最真切的感受;它是一位孤寂者在自我诉说中呈现给世人的战争真相和个人真情,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全之 《齐鲁学刊》2001,1(5):127-131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战争经历对老舍的人生记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战争记忆在老舍的生活经验中不断被新的战争经历和海外生话所激活,从而奠定了老舍创作的“仇洋心理”,使老舍创作表现出复杂的国家复仇意识。国家复仇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是老舍创作的核心意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生活对汪曾祺的思想和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汪曾祺继承了现代文学中鲁迅、废名、沈从文等人开创的书写故乡的传统.书写故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故乡对于作家来说既是一种写作资源也是一种思想资源.在汪曾祺晚年关于精神故乡--昆明的写作中,体现着他个性化的小说观小说是回忆.同时,小说"追忆过去"式的叙述模式在阅读上产生了一种恒在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端木蕻良的小说采用了一种立足于生活而又超越庸常生活的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加上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深刻哲思,从而使其笔下的乱世英雄传奇、家族历史传奇、战争流浪传奇和浪漫爱情传奇闪现出与众不同的神采,充满了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经过从元初到元中叶许多文人对文与道关系、理与气关系折中调和、合道统与文统为一的不懈努力 ,元代散文最终走向了文章并尊先秦两汉和韩欧的道路。姚燧是元代前期南北文学整合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其散文创作中的明道、复古色彩 ,在折中文理、兼综古今中求得变化的特征 ,影响了元代特有的内容经世致用、文法秦汉唐宋并尊、文采与性理融合的文质彬彬、雍容温雅的散文气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语气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决定了该作品的特定风格。好的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时时考虑到“语气问题”,并且尽量达到原文和译文语气间的动态对等。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文体风格的英译汉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引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来强调译者要对语气的重要性进行关注。文章着重阐述了体现文学作品风格的文体标记,并通过图表说明检验翻译效果的方法及差异。  相似文献   

18.
穿过云层的阳光--论路遥及其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已故的作家路遥及其创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讲是一个独特的耐人深思的文学现象。当时 ,他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 ,以传统的在当时被认为过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逆时而行 ,完成了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 ,虽不为时人所理解 ,但是时间最终显示了这篇作品的巨大生命力和艺术价值。路遥及其创作的成功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讲 ,提供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吴怀仁 《阴山学刊》2004,17(2):39-41
在写作中,写作主体总是以强烈的感觉、内心的激情和隐秘的冲动以个性化的方式建构起个体性与公共性关系通融和互动的表意模态,使写作成为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写作作为主体的精神存在方式而成为言语交往的社会性公共存在,写作主体以表达模式、表达方式和表达策略三种表达途径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意图,为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提供一个更自由的表达写作意图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郭杏芳 《学术探索》2012,(6):134-137
苏东坡对词的最大贡献公认是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和社会功能,提升了词的品位,指出了词的向上一路,使之与诗相媲美,成为传统文学上的双璧。他对词的创新在贬居黄州时期表现更为突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之作。通过对他在黄州时期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及创作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黄州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人文环境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条件和创作思路,是苏词创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