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本文以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宁市建城沿革和维、汉、回、哈民族居住史的回顾及对伊宁市的民族居住格局及其变迁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变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伊宁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呼和浩特自建城至今蒙、满、回、汉四族的迁移与居住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就历史而言,土默特蒙古族是原住民族,汉、满、回为迁移民族。民族居住格局在清中叶基本定型,此后己不能把后边几个民族看作移民。其他部蒙古族尤其是内蒙东部区蒙古族在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迁入。民国前居住格局基本按民族分区居住,辛亥至50年代初为分区居住到杂居过渡阶段,50年代至今总体上为杂居格局,只有回族还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从迁移与居住的关系上说,以前是由日积月累的民族迁移而形成一定的居住格局,辛亥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则逐渐转变为由一定的居住格局影响民族迁移。由于居住格局的不断调整,各民族的市内迁移也不断发生,使原来各族“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演化为“小聚居大杂居”的格局,而且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中。本文认为,杂居固然利于扩大民族交往,但聚居同样使民族关系和睦,而且杂居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民族杂居主要是城市化和单位制的副产品。邻居关系和朋友关系往往超越于民族关系。这大概是我国第一个多民族城市社区史系统研究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3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杂散居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的双向流动使我国"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更加明显,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散杂居民族关系对中国民族关系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在共生互补的视角下.从民族构成、居住地域、民族意识、社会交往、风俗习惯、民族竞争和民族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散杂居民族关系独具的特点,为正确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做好散杂居民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居住格局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兰州、乌鲁木齐、西宁三城市回族居住格局的变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回族分布从总体上是杂散居的格局,其间又有相对传统的聚居形式。这种居住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回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接触、交流的机会,不但可以加强族际交往,还可以促进各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区汉壮民族的居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格局是影响汉壮民族交往、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汉壮居民在居住场所及学校中的"分离指数"的测算,并分析当前南宁市区汉壮居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及影响汉壮居民交往关系的历史背景,结果显示,南宁市中心城区汉壮居民的混居已相当均匀,说明汉壮居民之间交往的客观条件非常充分;郊区农村的"分离指数"偏高说明农村汉壮居民在居住上一定程度的隔离,但由于农村居住格局的特殊性,不宜仅凭"分离指数"直接推论汉壮居民交往条件的优劣,而应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陶文俊 《民族论坛》2013,(6X):34-3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疆伊宁市各民族间在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语言甚至居住格局都有变迁的情况下,民族关系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民族关系测量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居住格局、人口迁移、民族交往、民族语言、宗教信仰五个变量来分析伊宁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并就调适伊宁市民族关系的对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疆伊宁市各民族间在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语言甚至居住格局都有变迁的情况下,民族关系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民族关系测量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居住格局、人口迁移、民族交往、民族语言、宗教信仰五个变量来分析伊宁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并就调适伊宁市民族关系的对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民族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族间的社会交往条件是民族融合的基础,居住格局是构成影响民族关系的 人文生态环境。乌鲁木齐市各民族在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推动下,在共同的居住、工作、市 场实践过程中,民族间的和平交流、交往已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9.
回族城市化和城市回族与兄弟民族居住格局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社会交往的相互动态影响,是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回族社会所南临的重大课题。文中以宁夏银川市为区域个案,运用民族社会学方法,对城市回汉族居住格局的交错、变迁、相互影响、社会交往、民族文化的困惑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优化民族人口空间布局是推动构建民族互嵌社会格局的重要抓手。在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认识民族人口地域分布与互嵌格局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各民族比较视角,从离散分布、地域扩散、族际接触等维度,对民族人口地域分布与空间互嵌进行分析。发现少数民族人口地域扩散趋势明显,同时各民族人口地域扩散模式差异显著,并遵循向心移动规律。在此过程中,各民族人口居住空间内聚性进一步减弱,族际空间互嵌程度不断深化,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民族种类与民族多样性指数快速提升。借助各民族人口地域扩散期,统筹协调推进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民族聚居区与非民族聚居区等地区民族工作,是再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何平 《世界民族》2001,(5):45-53
佤族是一个以阿佤山为中心 ,主要分布于中国和缅甸两国交界的边境地区的跨国境民族。跨国境民族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民族压迫或人口压力等因素 ,导致某一民族的一部分由原先居住的国家向邻国迁徙 ,从而形成跨国境分布的格局 ,即形成了所谓的跨国境民族 ;另一种情况是 ,某一民族原来就居住在某国的边境地区 ,并没有明显的、大范围的迁徙 ,但由于边界的变动 ,从而成了分布在两个国家的跨国境民族。今天分布于中缅两国边境地区的佤族的情形就属于后一种情况。而且 ,佤族的跨国境分布格局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都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民族迁移、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聚居区转变为杂居区,以及城区边缘地带出现的新聚居区,这种变化还在进行之中。这种居住格局的变化虽然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本文对未来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演化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百多年来,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构成从族群隔离状态一直向着族群混居的方向变迁.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下,乌鲁木齐最终形成了民族混居的居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商品房制度的发展,流动人口形成了散居型和聚居型模式,给乌鲁木齐社会空间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出现了新的格局,如城市中少数民族人口增加、民族成分增多、居住格局和交往模式发生变化,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特点日益突出。因此,现阶段协调城市民族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应从多方面入手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5.
耿静 《中国藏学》2012,(2):16-21
作者分析了都江堰市藏族居民在"5·12"地震前后居住格局的变化及民族关系,认为地震前后该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因素具有差异性。震前,藏族居民主要集中居住于干休所,与当地居民的交往较少,民族间相对隔离,因而很少出现冲突。震后,由于灾后重建,藏族居民散居于多个小区,各民族的交往更为深入和广泛,对社区的依赖和要求也不断增加。可见该市的城市民族关系在震前具有更多民族性,震后具有更多社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中的民族关系在社会变迁中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出其特殊的复杂性,兰州作为西北重镇,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研究兰州的城市民族关系,对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变迁中的兰州少数民族在居住格局、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族际通婚和宗教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此,我们对民族关系从法律法规、民族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宗教等方面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历来是不同时期国家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中国的多民族国情和民族问题,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位置,并不断探索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工作理论,深化了民族工作实践.青海的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是我国多民族状况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关系的典型.历史上为羌族、月氏胡、鲜卑、吐蕃等古代民族活动的重要区域,后经元明清时期的持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等六个世居民族为主体、包括人口在万人以下诸多民族成分的多民族居住格局,构成当代青海居民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8.
罗卜藏丹津事件后,为了削弱和硕特蒙古的势力,强化清朝中央对青海蒙藏民族的控制,清朝在政治上实行了蒙藏分治和“扶番抑蒙”的政策,其结果是经历雍正、乾隆、嘉庆到道光元年,青海蒙古族不仅人口锐减、牧地日缩,且民众流离失所,生活极度贫困;而藏族则人口与牲畜数量剧增,蒙藏两族从清初期的“蒙强藏弱”变为“藏强蒙弱”.为了拓宽生存空间,自嘉庆朝开始,居住在黄河以南的藏族各部就不断向黄河以北迁徙.这既冲击着清朝划定的“北蒙南番”的居住格局,也使蒙藏地区社会局势动荡不宁.那彦成基于当时情势,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经济封锁政策以保证青海蒙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伊朗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也是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强国; 当代伊朗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中央集权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叉点,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徙通道和征服对象,历史上外族多次入主伊朗,影响了伊朗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波斯民族一直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影响周边的民族和入侵民族.伊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居中央、少数民族居边疆和大分散小聚居为主、混杂居住为辅的民族、地域关系.同时,历史上伊朗国家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在近、现代形成了包含多样性的统一的国族文化和顽强的国家认同,当代的伊朗民族关系格局为"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促使乌鲁木齐市民族社区居住格局变迁的几个主要因素。详细分析了经济转型、国家政策、技术变革、政府和企业行为等因素对城市传统民族社区居住格局变迁所起的作用。建议在城市改建中应避免追求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而应以人为本,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宜居的现代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