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朝晖 《社科纵横》2004,19(5):134-136
袁行霈主编之《中国文学史》是 2 0世纪的最后一部文学史 ,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既立足于文学本位 ,也关注文学史的其他层面 ;既能够深入文学史的实际 ,进行整体的把握 ,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也十分注意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 ;既具有准确介绍基本知识和立足于学术前沿的双重性 ,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前沿性和规范性的特色 ,也在体例上有不少亮点。该书是 2 0世纪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的体现 ,其知识性与规范性、总结性与前瞻性 ,足以担当得起“面向 2 1世纪”之重任。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建构功能的凸现 ,关键是史家主体意识的弘扬 ;重视文学本体和培养文学素质的文学史 ,才能还原出文学的鲜活 ;而文化视域的对话和交流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文学史新理念和多样叙述方式的构想。文学史有它的过去 ,也有它的未来。这是一个永恒的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个有力挑战,从汉魏以来“功利主义”与“文学自觉”、汉人的“个体意识”与抒情文学的关系来看,促进汉魏以来中国中古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秦汉社会制度的变革、文人阶层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到唐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轨迹。“魏晋文学自觉说”不能全面地描述中国中古文学的发展过程,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不适宜使用“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地出版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其中,地方性的文学史,包括区域和地域文学史,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这类著作,目前学界在总体上评价不高,主要存在视角和观念缺乏新意,以及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长线课题,区域文学史毕竟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专门领域,也是"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学术增长点。因此,为了提高区域文学史的研究水平,有必要对区域文学史的现状加以考察,并充分认识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也试图为情况较为特殊的北京区域文学史、特别是当代部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邵薇 《学习与探索》2006,(1):164-167
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运动是建立在意欲打破单纯以政治需要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上的,以文学性、审美性作为文学作品入选文学史的标准.但文学史的书写能否真正做到拒绝政治,这引起了学术界新的质疑,而文学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也使得文学经典成为流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重构中国文学史思潮之后,萌生于80年代中叶的建构中国文学学术史的呼声亦见兴起。两股思潮的相互激荡,给传统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前者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一批专著的问世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如罗宗强先生的《唐诗小史》、葛晓音先生的《八代诗史》和王钟陵先生的《中古诗歌史》、程干帆先生的《两宋文学史》等等,均是富于拓展性、新意迭出的力作。而后者,也许笔者孤陋,还仅限于专题论文的探索。显然,学术史的建构大大地落后于文学史的重构。但传统学术史资料的遗存与文学资料的遗存一样丰厚,一样浩如烟海。而且有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结论: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将大大地推进文学史自身的研究。它不仅会从古人学术研究中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资借鉴,以促进  相似文献   

7.
刘宁 《唐都学刊》2007,23(4):10-11
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蕴涵了中国多种文学体式的萌芽,所谓“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宏丽的两汉辞赋、朴实的汉代诗歌及史传文学的空前发展,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根柢。汉代文学的繁荣由文体形式到文学作品的内  相似文献   

8.
一切人类活动的过程最终都要归结为历史,一切时兴的文学现象也终将成为文学史爬梳的化石。故尔一个专攻文学的学者,如果只满足于信手拈来、随意挥洒的时评,而不在文学史的治理上有一番作为,那么,终会为文学本身所嘲弄,拜领根底浅薄的恶谥,无法深入文学根本的堂奥。这其实也正说明了治史的艰难。或许主要是客观因素的怍用,较之搞本国文学研究,搞外国文学研究其着重点从“时”向“史”的倾斜远要严重得多。及时的第一手材料的获得,原就不是外国文学研究者之所长。外国文学研究的难搞也就自不待言。正因如此,当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作为“面向世界丛书”之一的《战后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既有“比较的”文学史,也有“比较文学的”史,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通有无.本文认为,“比较的”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的”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文学史,后者是学科史.“比较的”文学史是用比较的理念、视角和方法撰写的文学史,而“比较文学的”史则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繁荣的历史.前者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后者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前者的理念既可用作外国文学史,也可用作本土文学史.后者却只能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从孕育到产生再到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的文学转型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转型,它所依靠的主要推动力是政治.政治既是改变现实的一种力量,也是引发作家诗意的一种想象.这表明在文学史上存在着文学与政治相关联的一体时期,它出现在政治转型与文学转型的同步期,建构了雏形状态的中国现代的文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讴歌"新黑人",凸显种族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标志着黑人文学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崛起.黑人文学史上这一重大的文化事件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现代主流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建国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依次对各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进行描述,力图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流变过程的运行轨迹,探讨文学史家们在中国文学史观方面的优长和不足,着眼于21世纪文学史观的发展与建构,力求做出客观的总结和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13.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07,23(5):78-80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对中国历代文学的总体进程和文学史规律认识的集大成的观点,近年学界不断对这一学说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这一重要理论资源中所包含的"时代精神"要义研究得很不够。"时代精神"应是成就一代文学之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文学史研究是对文学研究的超越,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者在文中勾划了中西方文学史研究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学史观和方法论上归纳总结出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两点相同与相异之处,并从社会革命、政治思想、民族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探求了造成异同的原因:展望了当今文学史研究所面临的形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降,文学研究逐渐逾越了"文学"的界限,仅仅充当着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分析材料。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研究"的范式更是蔓延于学术研究领域,连同西方文艺理论的大量引入,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质的探究成分越来越稀缺。近年来,在文学研究领域,回归文本的呼声已渐渐浮出水面。魏耕原《盛唐名家诗论》,就是一部以充分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也是现阶段以文本研究见长的文学史研究方面的典范之作。概而言之,魏著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明显的问题意识、将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研究置于文学发展的进程中,而这两大特色的形成,都离不开作者对相关文本的细致入微的解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试论赵树理的文学模式刘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成功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无论我们今天对他的作品作何评价,我们都无法否认其当时惊人的读者数量。因而,反思与总结赵树理的创作在今天仍然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考查一个作家的创作,不外乎从两个角度─—写...  相似文献   

17.
一个真正的文学研究者,无不需要历史的眼光,对文学史诸现象作出独特的阐释,并尽力对以往文学传统的当下意义和将来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新近出版的外国文学研究专著《现代文化视野中的西方文学》(蒋承勇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9月版)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本文拟从文学史观、作家与作品阐释和西方文学对我们现时代的指导意义三方面,对该书发表几点看法。首先,本书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学史观的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性追求。长期以来,我国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基本上留于社会历史批评的直观反映论立场上,尽管八十年代中期以降…  相似文献   

18.
宋文涛 《社科纵横》2001,(6):60-60,66
徐公持先生的《魏晋文学史》一书的最大特色 ,诚如有的论者已经指出 :有较强的学术个性。这一个性突出表现在作者于书中提出了不少个人独得的学术见解或一家之言 ,像曹操游仙诗的作意、关于《典论·论文》结构的分析、应琚文学的过渡性、嵇康人格魅力的剖解等等 ,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后记》里 ,徐先生对于文学史编写中是否“充分反映直到目前为止的学术界研究成果”这一并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进行了辨白 ,他认为“成功的文学史几乎都是一家言文学史” ,因此 ,几乎在本书每一章之后或短或长的注文中 ,读者往往得见作者所加的一条条或以考订或…  相似文献   

19.
夏德靠 《唐都学刊》2010,26(3):126-128
先秦散文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研究的难点之所在。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先秦散文的研究,毫无疑问,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了丰厚的实绩,这是应予以肯定的方面;但同时在许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不难从最近出版的反思20世纪以来先秦散文研究的若干论著中看出。  相似文献   

20.
张冬梅 《学术交流》2005,(8):131-133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