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他突然问我,你带私人护照了吗?我说:“出国怎么能不带护照呢?”他就跟我说:“我们结婚吧,明天就去注册,好吗?” 一切都是那么突然,一切又都是那么顺利,似乎是上天早就注定好了似的。而五年后。他的离我而去,也仿佛是注定好了一样。  相似文献   

2.
我嫁了一位西藏活佛文/郭翠琴“结婚是痛苦的。”“为什么?”“如果感情不好,常常吵闹,这是幸福吗?”“不是”“如果深深相爱,两颗心紧紧地系在一起,互相挂牵,老是想:他(她)为什么没有回来?一切是否顺利?得的病是否很危险?如果其中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就会...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际场     
城市交际场吴亮商场的黄昏一位作家因为手头拮据不能为他的妻子买下华丽的衣服而伤恸无比。他的学生问:“您常常教导我们,衣服是身外之物,人的最大快乐是求知,这难道错了吗?”作家回答说:“如果不涉及金钱,知识是快乐的;但如果你的知识告诉你金钱分配的真相,那就...  相似文献   

4.
程应峰 《老人世界》2013,(11):29-29
这是我一位患肺癌的同事,在临终前几天跟我说的一个故事: 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老者问:“男主人在家吗?”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答:“那我们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5.
小文 《当代老年》2007,(10):50-50
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江南,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对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问他:“这是什么人?”张答道:“他是个农夫。”乾隆问:“农夫的‘夫’字怎样写?”  相似文献   

6.
焦阳 《老年世界》2007,(22):1-1
有一天,女人问男人:“你说,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男人想了想,说:“是生与死吧!你想啊!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去死,舍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还不是爱的最高境界吗?”  相似文献   

7.
自从“城南”项目开始后,我们来来往往差不多都得经过前门地铁站。前门地铁口总是忽悠着一帮子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一看见人就凑上去:“发票、发票……”“住旅馆吗?去八达岭,逛长城吗?”并跟着你小声嘀咕……每走两三步,他们就会继续围上来,大有不做成一两单生意誓不收兵的气势。每次在我还没到来之前,老赵就要找这些人聊一聊。其中和一个来自河北高碑店的姓马的人渐渐地熟悉起来。问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说不知道,有人说“别人管他叫流氓”,他立即更正:“盲流——老盲流!”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舆论强烈诟病“收容遣送”的恶法与褒扬“自愿救助”的人性化新法之后,时隔两年,当高涨的社会情绪已经平息,当我们在街市反复遭遇那些乞讨者的熟悉面孔,当我们看到职业乞丐的新奇装束和花样繁多的“新乞讨现象”,禁不住要问:从“强制收容”到“自愿救助”真的能够跨越吗?收容遣送制度废除后留下的管理空洞应由谁来填补?社会的情绪真正能够代替理性的设计吗?在制度改革中超越现实地追求某种抽象的价值理念(如受助者的自由、自愿、尊严等),是否能够经受得住中国现实的考验?在政府和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如何解决城市流浪乞讨——这个与现代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值得所有社会学者和管理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幽你一默     
怎么知道是醉了呢?有两个喝得酩酊大醉的男士让警察抓走了。“警官先生,”有人问,“您怎么知道他们醉了?”“他们中的一个人在扔钞票。”“警官先生,那另一个人呢?”“他把钞票捡起来,又交还给那个人。”为嘛不结婚呢?“皮尔,你不是很喜欢女人吗,那你干吗不结婚呢?”“托穆,难道喜欢鲜花的人,就都得成为园丁吗?”(阎树声译)总得有人留下丈夫在看晚报,当他读完一篇题为《女子的寿命比男人长》的文章,便问妻子:“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男人要先走一步?”妻子解释道:“总得有人留下来收拾衣服吧!”当财政部长新郎:“亲爱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不小心嫁了个爱吃飞醋的男人,这日子就热闹得一塌糊涂。我曾经无比温柔地问姜丰:“老公,你会为我吃醋吗?”姜丰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强硬派,他眼睛一翻说:“哪有大男人吃醋的?”想想也是,吃醋好像是女人的专利,他又怎能表现得那么小气呢?  相似文献   

11.
爷孙论短长     
正文 《当代老年》2009,(2):31-31
一天,上小学的孙子问我,是尺长还是寸长?我应声答道:“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尺长了。”他又问:“那为什么电视里说‘尺短寸长’呢?”我连忙解释:“尺虽比寸长,但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得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它用来比喻人或事物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孙子听罢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2.
外语课     
林浩 《中外书摘》2010,(11):60-62
现在中年以上的人,有时会说他的外语“不大行”。这常常不是谦虚。看着电视,他会问年轻的人:“这个人说‘谬贼克’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嘘!严肃点     
慈 善 在一个慈善会上,肖伯纳邀请一位矜持傲慢的女士共舞。在华尔兹舞曲声中,她问:“肖伯纳先生,你怎么会想到邀请我跳舞呢?”肖伯纳回答说:“这是个慈善舞会,对吗?”跟 踪 有位先生怀疑妻子有外遇,请私家侦探跟踪调查。第二天,私家侦探来向他报告:“昨天她去过一家旅馆。”先生紧张地问:“去会别的男人吗?”“不,她是跟踪你去的。”先准备钱 孩子病了,父亲打电话请医生。“医生,在您未来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医生回答:“把钱准备好。”都是为了妻子 菲思特从公司领薪水回家,当他拐进一条小巷时,突然被一个蒙面强盗…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关于“混社会”的对话基本都是这样的:甲:啊!老乙,最近过得怎么样啊?乙:哎呀,是老甲啊,没啥好的,这社会,凑合着混呗!尔后常常是甲乙二人同叹一声,或者会心地一笑。由这段对话出发,当我们试着把一些动词与“社会”这个词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一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搭配:“间社会”、“入社会”、“进社会”,但能够用来表示人在社会这个地方的存在状态的这个东西,最终似乎都是“混社会”或者“在社会上混”,似乎不存在“住社会”之类的用法。而“闯社会”、“入社会”、“进社会”又都在表达一种从社会外到社会内的状态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相似文献   

16.
儿子最近又换了大房子,那天他电话通知我时,我很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装修?”儿子一句:这是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只好淡淡地说了声.买了就好,很尴尬地放下电话。过了几天,我得知儿子想买车,就问:“你们不是有一辆车吗,怎么还要买车?”  相似文献   

17.
1.克朗益作家想写个电影剧本,可感到场面太大,人物众多,迟迟没有动笔。有位领导知道了,问他:“怎么还不动笔呢?”作家讲了自己的难处。领导听完,开导他说:“这有什么难的,搞个宽银幕不就装下了!你搞吧,我支持你。”2、路牌某人常以画家自。一次有人问他:“这次画展有您的东西吗?”“有点小东西,当然比不了您的画!”“挂出来了吗?”“当然.就在人口处边上最显眼的地方。”“祝贺你,我一定要去看一看.访问画的是什么?”“一块标明‘公厕往右’的牌子。”3.省钱作家:“我最近写了一本小说,不知道您看过没有?”读者:…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无浪漫     
风中,他问我:“可曾看过一部片子《公主奇遇》?”我摇头。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遮住了那双毫无特色的眼睛,但同样平平的嗓音却在敲打我的心;“王子对公主说:‘如果你是女的,我们就结婚;如你是男的,我就先杀了你,再自杀。’”他笑,耸耸肩:“故事毕竟不同于生活,但是……”“没有什么‘但是’,不是吗?”我也笑着说:“这一切是个开始也是个结局。”于是我们分手,我是掉头就走,没有回头,不知他回了没有。 男友是学电脑的,春节刚过,就为我配了一台。于是我迷上了上网。刚开始只是看看新闻,学学英语。接着便是上聊天室。但那…  相似文献   

19.
亲子趣事     
《女性天地》2010,(5):53-53
奶奶是哪国人 儿子问我:“爸爸,外国小朋友怎么是黄头发呀?眼睛和我们的也不一样。” 我不知道跟他如何解释,就说:“外国人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是黑眼睛黑头发一样。”谁知儿子又说:“那我奶奶是白头发,她是哪国人呀?”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工作,社工于是常常被“寄予厚望”。社工也常常会反思自己:我的服务有影响力吗?我的工作有成效吗?然而很多时候,帮助个人、家庭、社群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效果也很难即时呈现。于是有人开始质疑:“那些人就那样,花那么多心思去帮助他们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