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代史评提要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述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史部设史评类,著录历代史评著述。明代史评收入正目仅有2部,而列入存目却多达61部。《提要》对明代史评的评论,既有对明代学风之批驳,又有对于明代学者史学素养之褒贬。《提要》对史评经典《史通》极为推崇,在对明代《史通》研究的批评中表达了对于明代史学研究的认识。对明代史评著述的评论中,反映着《提要》之史学观念与评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主要面向"天下"士人,侧重对采进文献政教意义的强调,从而以人心教化角度批评不利政统的作品。此类差异在二者的"小说家类"提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到《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变化表明清代统治者逐渐对当时"天下"文献的价值秩序及其文献秩序进行强化整合。  相似文献   

3.
《八旗通志》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分别著录的一部官书。在检索目录与阅读《八旗通志》时,不难发现《四库全书》对此书的著录存在某些疑点。本文仅对以下3点作初步考释。一、《全书》和《总目》关于《八旗通志》的著录为何不符《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本来是检索《四库全书》的工具书,但是,两者关于《八旗通志》的著录却不一致。《总目》卷八二《史部·政书类二》“军政”条著  相似文献   

4.
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是《左传》评点学史上的全盛期,这一全盛期的结束当以《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完成为标志。通过分析《四库全书总目》对《左传》及其评点的立场和评价,不仅可以认识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在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把传奇(文言故事)归入子部小说类, 《四库全书总目》将其更名为传记, 归入史部。之所以这样做, 既是为了保持官修目录学系统的统一, 也是为了与戏曲在称谓上作出严格区分。鲁迅忽视古今文体同名异质、异名同质的现象, 简单作出《四库全书总目》“传奇不著录”的著名论述, 其解读不准确。其实恰恰相反,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努力收录传奇(文言故事)而不是将其简单抛弃。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的集大成者.运用古典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将《总目》中著录的灾荒文献分类整理,有助于认识古代灾害应对思想的时代特点,同时也使得灾荒史研究在资料搜集方面呈现系统性.《总目》史部下始设“邦计”类,灾荒文献在这一类的著录最为具体;集部中的灾荒文献最为零散,且现今的灾害史研究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乾嘉时期注重辨章考据,崇尚经世致用的实学风气影响下,由官方编纂而成的。《总目》在宋人集部提要中对宋代散文多有批评,呈现出注重文章的教化之品,挖掘文章的经世之用,推崇文章的根柢学养的批评特色。《总目》宋代散文批评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宋代散文发展的真实风貌。对于《总目》宋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究官方的政治意志与时代的学术思潮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尤其在明代诗文集的介绍和评价方面具有批评史的意义,它对明初台阁体的诗文作品评析颇具特色,大致呈现出主观裁夺、扬此抑彼、细分界限和显瑜掩瑕等几种方式,揭示了台阁体文风的内涵。《四库全书总目》对台阁体深刻的文学批评和认知程度为当今研究明初前百年文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和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南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保存了大量时人诗作,尤其是江西籍诗人的作品,不仅可为《全宋诗》补苴罅漏,且有益于两宋宗室文学创作的深入研究。是书传本罕见,书名亦经改易,元明之际未见刊本。《四库全书总目》所收为范氏天一阁藏一卷本,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四卷,今通行本皆以清《读画斋丛书》所收二卷为底本,实因未见国立台湾图书馆藏汲古阁本《娱书堂诗话》四卷。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影印出版的《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是现存《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中最新、也是最先影印出版的资料。此一文献的出版,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方式与修订重点,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研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学研究而言,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究竟在何时,是确定本稿本学术价值与判定《总目》编纂过程的重要关键,因此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自然是刻不容缓的要务。此前,笔者与北大历史系刘浦江教授曾先后发表论文,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虽然所得结论不同,但由于不同的原因,使得我们的初步尝试,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并沒有达到原本预期的目的,这是一个缺陷,有待于重新的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11.
2016年6月5-6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的“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岳麓书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45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库学研究的历史、《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总目》与学术、《四库总目》的考证与纠谬补缺及四库学的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如何推动《四库全书》研究,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中华文化研究如何开展。二是在新时期推动新抄《四库全书》活动,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化现象怎样光大。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解说。新抄《四库全书》就是要写汉字、识繁体、读古人、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四库提要从四库馆臣最初撰写的分纂稿到最后形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之间,经过了撤换、增补、复校等过程,内容、文字、体例等都有不少变化,存在许多差异。提要的差异与文献的修改、缮录底本的改换、馆臣的擅改、誊录监生的随意删节与疏忽、特定的政治因素以及馆臣的学术观念等有关。四库提要文献的比较研究可以充实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充实文献学学科理论建设,也可为四库馆的管理研究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一方面沿承《隋志》,重视总集的文学功用,但论述比《隋志》更为细致全面。一方面,《总目》更强调总集的学术功用,认为总集可保存文献,可为考证、校勘之资,为典故之薮,有存史之用;另一方面,《总目》也重视总集的现实功用,认为一些总集有益于现实、政治、风教,能够反映社会风习。《总目》最重总集的学术功用,较传统只强调总集的文学功用,其总集功用观有所拓展和转变,也更为系统、全面,是站在学术总结期的富有总结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乾隆三十八年开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历时十三年完成,先后共缮写七份分贮七阁,由于历次战乱多份被毁。本文作者在整理清宫遗存典籍时,发现故宫图书馆仍然留存有文渊阁、文津阁以及南三阁《四库全书》存本。对此,作者对这些书籍的留存原因及其特殊的文献价值一一进行了考校,且对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重要的古典目录学名著,历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其言简意赅,几乎无瑕可指。本文指出《简目》也存在若干讹误,并以集部为例,按类举各种讹误,进行考辨与订正。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的多样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的显著特点。心理学研究视域的无限扩展以及学科愈来愈精细化,既促进了对心理现象的纵深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心理的进一步全面揭示;同时也给心理学带来科学认同的危机。在心理学研究日益多样性的背景下,未来形态的心理学无疑成为解决当代心理学矛盾与危机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最早的版本是蒙古宪宗五年新刊本与元至大平水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明代有宣德广勤书堂本、弘治李瀚刻本和明末毛晋汲古阁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光绪读书山房本;民国间有武进董氏诵芬室影元本,四部丛刊本和中华书局排印本皆影诵芬室本.另外,《中州集》在日本多次翻刻刊行,后出转精者为近藤元粹评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