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别对农户受到的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与供给型正规信贷约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贷款利率显著影响农户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户正规贷款意愿的强弱;第二,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较弱,农村地区需求抑制现象严重;第三,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额度也逐渐增大,富裕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占据了农村地区信贷的较大比例;第四,收入、可抵押品资产、是否是党员等农户特征对两种类型的正规信贷约束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甄别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农户信贷约束尤其是正规金融信贷约束主要减少了低收入农户的生产性收入。基于研究结论,为了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收入,提出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服务、加强非正规金融机构监管、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和信贷约束——基于江西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往往因为信贷资金的缺乏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能够极大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江西省872个农户为样本,用直接衡量方法不仅考察农户的显性正规信贷需求,也考察农户的隐性正规信贷需求,进而甄别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类型和程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较高,农户贷款金额以中短期小额信贷为主,资金需求以消费性用途为主,生产性用途比例较小;农户供给型信贷约束程度较轻,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严重。因此,相比信贷供给,农户信贷需求的发掘是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不均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由于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供给不足,我国农户受到严重的信贷约束。基于对四川、河南、浙江和黑龙江4省1 030份粮食种植户农户样本,运用Logit计量模型分析农户风险态度对各类信贷约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约束率达到71.6%,由于农户抵押担保不足,风险偏好越强的农户越容易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贷款大小户存在较强的异质性,贷款规模较大的农户更易受到实际供给信贷约束;农户的风险规避性越强,越容易受到实际需求型信贷约束,且资金需求小户更为明显;风险偏好越强的农户越易受到名义信贷约束。基于以上结论,为了缓解信贷约束,金融机构与政府应针对不同借款农户采取不同政策,对于贷款大户,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对于贷款小户或资金需求小户,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等;对所有农户,构建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农户风险规避程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陕西省1091位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农户的生产性正规信贷分解为是否获得生产性信贷、是否获得生产性正规信贷和获得的生产性正规信贷金额三个阶段,运用Triple-Hurdle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得生产性贷款的影响,进而重点考察了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总体社会网络提高了生产性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交易型社会网络增加了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降低正规信贷交易成本能够增加农户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农户在申请正规信贷过程中由于专用性较高、交易频次较低、不确定性较高所导致的高额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因此,增强农户社会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正规信贷的交易成本,进而缓解农村地区生产性正规信贷约束,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743份江西省农户样本数据,基于Probit模型,探索农户的政治参与、金融参与对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机理和作用程度。研究发现:约55%的样本农户受到信贷约束,政治参与和金融参与对农户的信贷约束都具有显著影响。计算了样本均值处的边际效应从而测算了政治参与和金融参与对农户信贷约束的作用程度。最后从拓展农户政治参与和金融参与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有效缓解农户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农户小额信贷“正规化”趋势的渊源以及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方法。从小额联保和动态激励两个方面对正规农户小额信贷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大花旗”数据库中1 581户样本农民的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抵押品、贷款证、非农收入、农业保险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正规农户小额信贷的业务发展,各级政府应完善农村地区经济模式、产业模式以及征信体系等方面的机制,发挥正规农户小额信贷的联接作用,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解决农村信贷难题迎来新机遇。基于陕西915份农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Probit、Heckman两阶段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正规信贷约束的发生概率,并且对农村“长尾群体”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但“精英俘获”现象仍然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约束、金融知识水平和家庭非农收入均在互联网使用缓解家庭正规信贷约束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当拓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着重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互联网普及和普惠金融教育。  相似文献   

9.
农户特征、家庭禀赋及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约束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抑制对农户信贷约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升农户受教育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降低农户贷款利率水平,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对于降低农户金融抑制程度,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具有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农户信贷约束;社会资本;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杨凌、阎良、泾阳467个农户的调查,从农户金融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信贷约束、农户融资困境及其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社会阶层、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是否遭受金融排斥的共同原因,不同金融服务的排斥状况亦有其他不同的影响因素。减轻贫困、增进农民福利需要,可缓解农村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问题。金融机构在制定利润目标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农户提高自身素质和信用、政策部门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可有效减轻我国农村地区的信贷约束和金融排斥问题,从而缓解农户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信用合作社在农村信用制度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信贷市场合约不可缔结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辽宁省北票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实例,探讨了对于农村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等问题,信用合作社作为信用中介机构在信号传递、公示信息和节约征信制度建设成本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构建农村信用系统工程、健全农村信用制度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规范农村经营制度和金融制度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农村信用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战略目标工程、主导工程、主体工程、基础工程和战术工程等在内的农村信用系统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工作才能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必须以深化改革促发展 ,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历史和现实的问题 ,并从股权设置、民主管理、商业化经营、政策支持、立法、合作银行建立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演变史迹中,存在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农贷悖论命题:本该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农信社,却没有为弱势者服好务。农信社始终被国家所控制,其经营目标主要是满足国家效用而非社员效用,这是农贷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破解农贷悖论的关键在于正确界定国家在农村信用社的行为边界:国家要么退出农信社,要么控制农信社。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信用欠佳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当务之急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大力推广建设“信用工程”,实现“信”、“贷”的良性发展,破解农民小额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信贷需求的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要面对较大的成本和风险压力,而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难以适应信贷需求的特征,难以有效解决成本和风险问题.基于此,农村金融改革需要从金融组织、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以实现农村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责任是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回顾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60多年艰难历程的基础上剖析其原因有:缺乏专门法律保障而执行的政策多变;受行政干预过多而得到财政支持过少;信用功能不断强化而合作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借鉴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农村合作金融成功的经验:及早立法规范,财政大力支持,特殊监督保障。最后提出强化政府责任的相关建议: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财政投入;政府要旗帜鲜明地强化农信社的合作性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事关"三农"。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产权处于虚置,"三会"流于形式,所有者监督缺位。应该改革现有的产权制度,使之尽量清晰,强化所有者监督功能,在此基础上改革现有的组织形式,使之符合产权设计的要求。追求利润最大化应该成为新的经营目标,支农的政策性变量应有相应的政策条件。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立法,央行监管和自律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经历了建立发展阶段、受挫曲折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和深化改革阶段。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不断改革进步适应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也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相应的信贷业务。针对现在农村资金融资来源情况,文章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角度,探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农业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建议政府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加强法律建设、提高全民信贷意识、打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和推进农业保险在农业贷款的应用等多种措施发展农业信贷。  相似文献   

20.
指出农村信贷配给是一个普遍现象,介绍了信贷配给的图示解释;分析了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现象;指出中国农村信贷配给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并存,最后提出解决中国农村信贷配给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并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