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明茹  木子 《职业》2011,(7):18-19
“父为子纲”的传统家庭观念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环境,陈禾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父母,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规划未来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现在很难准确预测十年、二十年后的就业环境或创业条件,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崇尚自由、追求个人理想,父母本身的良好规划只能提供子女参考,如强求子女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决定未来,必然会产生矛盾,对子女的发展也未必有利。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出生未满月,生父就因犯罪判刑入狱。后来,生母改嫁,我靠继父抚养长大成人。现在,我的生父年老体弱,无生活来源,要求我赡养他。请问,我履行了赡养继父的义务,还有赡养生父的义务吗?家旺家旺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第三款,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可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问题。目前网上就流行着一种“父母祸害论”。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相似文献   

4.
赡养协议怎样才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同志:在乡下常有多子女达成的分养父、母或轮流赡养父母或均摊赡养费用的协议,这类协议有效吗?如发生纠纷,应如何处理?巡天巡天同志:赡养是晚辈对长辈承担的供养责任,由法律确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而且这种赡养扶助义务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内容。多子女达成的赡养父母的协议是否有效,不能一概而论,应视情况考虑以下因素:(1)看是否征得父、母的同意。赡养扶助是针对父母的,父母是权利人,子女达成的赡养扶助协议,必须征求父母的意见,取得父母的认可。(2)看是否有利和方便于父母…  相似文献   

5.
赡养父母,人之天职;孝顺父母,人之常情。《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掬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这种恩情是子女们永远报答不完的。  相似文献   

6.
张老汉的子女和张老汉约定了出游的时间,选好了旅游路线和旅行社后,在去旅行社交费时,他就遇到了问题。旅行社看了张父母的身份证后被告之,其父母年龄超过了七十岁,每人需比一般游客多加三百元,作为“特服费”。旅游中一路下来,张的子女并没看到对年老父母的任何“特服”。都是子女们为老人跑前跑后。  相似文献   

7.
王开珍 《当代老年》2009,(10):43-43
有空巢孤独感的老年人,可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心理自救: 认知疗法 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烦恼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根据父母与子女进行沟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父母应多参与孩子的活动,设法了解孩子;重新认定父母角色;多赞美孩子;及时传递“家书短信”;由于“烦恼期”阶段的孩子的大脑处于人生发展中的第二个高峰期,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等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父母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金秋茶坊     
《老年人》2001,(3)
儿女干涉父母再婚违法   据《解放日报》报道:在我国近 1 3亿老年人口中, 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有 4500万,这个数字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老年人再婚,越来越多地受到儿女的干涉,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子女暴力干涉父母再婚的现象。这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为此,《婚姻法 (修正草案 )》第二章第三十条对老年人再婚问题作出了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婚姻法 (修正草案 )》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 2001年 1月 11日公…  相似文献   

10.
王景龙  胜秋  孙艳 《老年世界》2010,(16):30-30
国内一家门户网站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老人“退而不休”,主动为子女带孩子,其中有八成的老人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因孩子的教育方式等与子女产生过分歧。下边请看发生在我身边的王老太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因此,当子女有条件赡养老人而不履行义务时,父母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法院根据父母的诉讼请求,查明情况后,可判决令子女给付。如子女坚持不给,法院还可强制执行子女的财产。  相似文献   

12.
朱述古 《金色年华》2007,(12):28-29
今年春晚最感人的节目可能算是诗朗诵《心里话》。30个据说是从3800名外来务工者子女中挑选出来的孩子,用质朴而稚嫩的童声诉说着民工子女的今天和未来。随着诗句“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的铿锵上扬,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主持人也不禁潸然落泪。  相似文献   

13.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一声呐喊,距离今天近乎一个世纪了。鲁迅的时代,孩子受“旧习惯”、“旧礼教”、“旧风俗”的压迫,只有做父母的发言权,没有做子女的发言权,因而要救救孩子。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孩子的解放依然没有进展,仍然期待来自社会和父母甚至制度的解救。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金林 《金色年华》2010,(4):15-15
丰子恺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先生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内容如下:一、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相似文献   

15.
“父母皆祸害”,如此叛逆的话语确实让人震惊,而这却成为了网络讨论组的名称。日前,这个被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的小组成员已超过两万人,他们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伤害过的孩子。80后子女用“祸害“这样另类的词语来形容50后父母,不少人感到十分惊讶,由此也掀起议论的狂潮。  相似文献   

16.
风扬 《老年人》2015,(1):20-21
2014年8月25日,网友“文竹马甲”在天涯论坛的“婆媳关系版”发帖,就“老婆要离婚,因为父母同住,谁对谁错”的问题求教网友。此帖引发了十多万名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争论的主题只有一个:父母穷尽一生的积蓄为子女买房,婚后父母该不该跟子女同住?父母栽了树,子女却不愿意让父母纳凉  相似文献   

17.
湍水石 《老年人》2011,(4):13-13
在第6次再版的《辞海》中,“父母官”这个词条被正式删除。这与其说是历史的进步,倒不如说是顺应了民意。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故而“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两个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老百姓,这就足“爱民如子”。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女事资讯     
■美国:父母上网看幼儿只需每月支付25美元,工作繁忙的父母便可在任何地方上网看到自己孩子在托儿所内的生活,好让他们安心工作。这种网络摄影机自1997年在美国推出以来,已有几百家托儿所装上此系统。此系统由“家长看护公司”设计,为防止陌生人上网偷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还加装了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虽然网络摄影机对忙得不可开交的父母来说,可以减少他们对子女的担心,但也有人质疑摄影机侵犯隐私,并阻隔家长和老师之间最基本的沟通。■泰国:女子公共汽车泰国曼谷市政府于最近推出了一种专供女性搭乘的公共汽车,在每月最后…  相似文献   

20.
从艺路上不孤单,因为有父爱相随 1975年3月19日,徐若瑄生于我国台湾岛的台中丰原县,本名徐淑娟,是家里的二女儿。 徐若瑄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不断更换职业,先后搬过三十几次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