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长篇小说创作看托尔斯泰美学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篇小说创作看托尔斯泰美学思想的发展逮弘秀列夫·托尔斯泰在举世瞩目的史诗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表现了其美学思想发展的鲜明轨迹──在心灵辩证过程的展示中挖掘“崇高”;在对丑恶现实的抨击中凸现悲剧美;在无法解决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文学作品评点中的叙事概念与其他艺术概念具有文化的同源性和共生性。《水浒传》评点叙事概念借鉴其他艺术门类概念只是一个表象,它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水浒传》其创作中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在叙事空间性概念,叙事间架概念、叙事一线穿的气势连贯,叙事的章法概念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水浒传》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叙事方法,展现我国明朝时期小说叙事的艺术技巧。《水浒传》融有中国建筑结构意识和文化特点,代表了中国明清小说创作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慧  汤玲 《唐都学刊》2005,21(1):14-17
无论就<白鹿原>的思想容量、文化内涵、历史深度,还是艺术表现,都足以显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实绩.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它构建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从女权主义出发,它描绘出一个"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在文化研究方面,它的文化关照可以启发读者诸多反思.  相似文献   

4.
欲望中的历史——90年代中国小说的历史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历史化叙事的主题化。所谓“历史化叙事”,有别于传统文学批评所谓“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文本之外的史实或历史事件为表述对象的;而历史化叙事,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构成中的自我认同的叙事行为·········。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历史化叙事丧失或者放弃了历史小说以现代唯物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和对“历史”的客观性(确定性、整体性)的信念。本文试图指明的是,历史化叙事在9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主题化,是90年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文学)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展现了在90的年代中国社会全面商品化运动中自我或个性的深刻危机,又构成了一种抵抗商品化的消费主义潮流的文化诗学———在历史化叙事中,“历史”变成了当前现实中深晦而····················不可触及,即商品化不能最后整合的自我的一片永远的风景:自我欲望中的永远的禁地  相似文献   

5.
杨东 《学习与探索》2012,(8):129-132
菲利普·罗斯在他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对现实的极大关注,作品都是以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为背景,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折射出整个美国社会潜在的生存危机。为了突出这一主题,作者对传统的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创新,把时空穿梭和叙事浓缩等手法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忧虑,这一时期也是菲利普.罗斯小说创作的重要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西部新起的具有"良克之忧"的小说作家,因历史真实观的不同,对西部历史讲述是不一样的.既有对历史战争景观和江山改朝换代的"宏叙事",对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的探寻,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张扬;也有对家族、和个人日常性存在"微型叙事",对历史偶然性和神秘宿使的皈依,对现实历史走向的焦虑的叩问.这些叙事努力,使这一时期西部的历史小说创作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历史潮流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7.
1957年作家曲波根据自身战斗经历改编而成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出版,当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林海雪原》的文本几经再创作,由此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1958年首演后被改编成样板戏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2003年上映的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可称为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各个时期被国家给予了支持的作品,它们在主旨上一脉相承,但在艺术上又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谱系,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同时《林海雪原》的文本流变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影响也是新中国社会演进的一个缩影,《林海雪原》的文本流变终究反映了主流思想与大众文化的互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阐释方式正是这种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正>《黄河东流去》是著名作家李準创作的、围绕黄河进行叙事的长篇小说。作品重现了中原地区的黄河儿女遭受苦难,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故事,也表现了他们坚韧不拔、与命运斗争到底的精神。《黄河东流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作者在文化创作领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还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的审美水平。本文从不同角度对《黄河东流去》的创作特色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甘肃籍导演秦川的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以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与影像中所构建的多维敦煌形象,力图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反思地方纪录影像对自身所处(或所属)的地方历史和现实的书写与呈现。从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叙事表现手法等角度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的叙事特点、多维的敦煌形象塑造以及对敦煌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诉求,有助于人们对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认知。  相似文献   

10.
晚清谴责小说对社会政治的批判,是借助于特定的书写方式而得以完成对社会生活、政治的想象性介入.影射性叙事即是其中一种政治修辞的策略.影射性叙事是指作者通过文本表层的叙事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强烈类比性,较为隐性地表达政治内容.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影射性叙事改变了其仰视庙堂的政治希求心理和温柔敦厚的美学品格,而表达出一种政治批判的自由宣泄和游戏庙堂的世俗化美学趣味,同时它也开启了现代小说直面现实、关怀政治的现实主义创作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