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吐鲁番写经题记中“甘露”年号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吐鲁番写经题记中“甘露”年号考辨吴震“甘露”纪年写经题记引人注目,前人早有论及,然诸说皆与史实牾。今试为考辨。一、“甘露”纪年写本与前人比拟之失误本文将要探讨的“甘露”纪年写本佛经,据目前所知先后出有两件:甲件《譬喻经·出广演品、出地狱品》残卷(...  相似文献   

2.
“敦煌在历史上实际上是世家大族的敦煌。”①从西汉到宋初的千余年间,敦煌先后有李、曹、张、索、翟、阴、阎等大族。对声势显赫的李氏、曹氏、阴氏等大族的研究,敦煌学界早有精辟论述。近年来,随着《续敦煌实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等一批著作的问世,翟氏家族及其活动的概貌已昭然若揭了。本文试对翟氏家族的郡望、政治地位、建寺开窟、及其对医学、佛学、历法等的贡献作一简要探讨。文中不妥之处,祈诸先生指正。(一)翟氏郡望探讨据P2807《七月十五日夏终设斋文》记载,翟氏“原望…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方广 ,许培玲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中西古代交通之重镇。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域向内地传播,敦煌也就因此成为佛教的重要活动地区。北魏以后,敦煌一直是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域。直至宋初,敦煌战乱较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敦煌文献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敦煌藏经洞文献发现已经一百周年。一百年来 ,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外学人的努力 ,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本文试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讨论敦煌文献的价值 :一、敦煌文献的文字学价值 ;二、敦煌文献的音韵学价值 ;三、敦煌文献的词汇训诂学价值 ;四、敦煌文献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5.
回鹘佛教最初深受吐火罗佛教的影响。回鹘语《阿离念弥本生经》敦煌本属于现存最早的一批回鹘佛教文献写本,应是译自一种吐火罗语版本。回鹘语吐鲁番本较敦煌本晚出,在细节上显示出一些不同之处。将敦煌本的内容与现存龟兹语本、焉耆语本的平行文本进行比较可知,回鹘语本很可能以龟兹语本为母本,参考焉耆语本译成。比较敦煌本与吐鲁番本的一些细节可知,后者在翻译上更加贴近原文。10世纪末至11世纪,佛教取代摩尼教成为西州回鹘的国教,回鹘佛教徒抄经、译经活动进入高潮,一些先前译成的佛教文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改良的译本;同时,汉文佛经逐渐取代吐火罗语佛经,成为回鹘佛教徒译经的主要来源。吐鲁番本很可能产生于这一时期,它既是回鹘佛教进入盛期的产物,也是吐火罗佛教在回鹘佛教中最后的遗存。  相似文献   

6.
伏俊琏 《学术研究》2022,(3):168-176+2
“敦煌文学”包括敦煌出土的5到11世纪以写本形式保存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变文、俗赋、白话诗、曲子词等新的文学品种,填补了文学史的某些空白。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例如文学的起源和生成问题、宋词的源头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敦煌文学得以重新阐述。敦煌文学为早期中国文学的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方式,尤其是文本的结集问题,可以更为真实地再现中古文学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敦煌发现了一些西晋墓画.敦煌早期壁画的部分内容与敦煌墓画中的部分内容很相近;西晋墓画的一些内容直接进入了敦煌壁画;两者的联系还说明莫高窟当时所具有的中原风格,不但是传自中原的南北艺术融合的产物,也是传自西域、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与敦煌本地的汉晋艺术融合的产物.在空间上、在时间上、在艺术上两者都是近亲,敦煌西晋墓画是敦煌壁画的另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8.
查明昊 《晋阳学刊》2008,(3):107-111
唐五代敦煌诗僧群体文学可分为陷蕃时期的沦陷区文学、张氏归义军政权时期的光复期文学和曹氏归义军政权时期的孤岛文学三个阶段。敦煌地区陷蕃以后,由于与中原的交往被阻隔,敦煌文学被迫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张氏归义军时期,由于重新得到中原文学的补养,敦煌文学达到鼎盛;而到了曹氏归义军政权时期,敦煌与中原的联系被阻断,没有中原文化文学的滋养,敦煌文学也慢慢走向衰落。在敦煌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诗僧起到维系传统、导夫先路和创作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敦煌佛教歌辞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佛教歌辞是主要面向广大民众进行的佛教宣唱材料,应属于音乐文学的范畴。敦煌佛教歌辞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体式上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宗教宣传色彩;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语言浅显、直白,带有一定的口语化色彩四个方面。敦煌佛教歌辞作为一种歌唱文本,对唐代及后世流行的各种讲唱文学艺术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体制形式上,敦煌佛教歌辞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学创作借鉴和生动活泼的乐调形式;而在思想内容方面,敦煌佛教歌辞对于当时佛教思想在敦煌地区乃至中土的广泛传播,特别是促进在民间的普及和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兰州学刊》1986年第3期刊载的《试议拓展敦煌学研究的思维空间》(作者林家平)一文,指出了敦煌学研究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敦煌学的概念界定看法不一致,致  相似文献   

11.
敦煌哲学的提出,究竟是依据于敦煌现有的地域实在及哲学史实,还是仅仅是以敦煌的象征意义而创立的一个哲学学派,这是敦煌哲学所以成立的前提性问题。敦煌哲学缺乏实在性的哲学研究对象,因此本质上是以实相精神性为核心的创造性的哲学。以敦煌已有的一部分文化为基础,以敦煌所代表的人类追求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精神活动为象征,建构解决当代人类精神困境的哲学体系,这应当是敦煌哲学的自我定位,也是敦煌哲学对当代中国哲学事业的一大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曾活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粟特人在中国的历史和遗迹,是一个早就引起各国学术界关注的饶有趣味的研究主题。中国的汉文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粟特人的记载,但主要是由于20世纪初叶敦煌文书的发现,使粟特人在华活动的诸多方面逐渐彰显于世。伯希和(P.Pelliot)根据敦煌写本《沙州都督府图经》,对蒲昌海地区的粟特聚落作了探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有开拓  相似文献   

13.
祁晓庆 《青海社会科学》2009,(2):154-157,169
三界寺是敦煌晚唐五代时的寺院之一。有关学士郎的相关记载反映了三界寺开办有寺学,教授儒家经典,弥补了当时官学教育贵族化的不足。五代时期,三界寺道真和尚在担任观音院主、法律、僧正、僧录期间,收集各寺古坏经文,并向朝廷和施主乞经,为俗家弟子授戒,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为敦煌地区佛教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杨秀英 《殷都学刊》2002,(2):99-102
敦煌愿文作为敦煌俗文学作品之一 ,与变文一样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它保留了唐、五代时期的原始状况 ,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风貌。此文拟考察愿文中的复数表示法 ,试将其与宋代“们”的早期用例作一比较 ,并同元代白话碑中的用例相参证 ,考察复数词尾“们”(每 )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两位日本敦煌学家给我刊的复信摘录: 甘肃省《社会科学》编辑部: 感谢惠赐大札。谨遵台命,将寄上拙稿《敦煌出土贤愚经变相铭文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敦煌热的兴起和敦煌学日益成为国际性的显学,以及中国敦煌吐鲁蕃学会的成立,1984年六月,酒泉地区敦煌学学习研究会,在古丝绸之路重镇酒泉应运而生,并积极开展活动,受到了国内有关敦煌学学术单位和专家的支持和关注。敦煌在酒泉地区,生活、工作在酒泉地区的一批敦煌学爱好者,学习研究、继承发扬敦煌艺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敦煌学研究应首先在它的故乡得到开展。这一想法,得到了地委、行署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等敦煌学学术单位和一些  相似文献   

17.
敦煌曲子词与中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君 《中州学刊》2002,(6):45-52
敦煌曲子词自发现以来,学术界多注意它与西北地域文化的关系,而且从方音、方言的角度去证实它为西北本土作品,较为忽略其中保存的中原作品,也忽略了它与中原文化的复杂关系。今存敦煌曲子词写本中既有唐昭宗李晔与李嗣周、韩建君臣的唱和之作,还有花间词人温庭筠和欧阳炯的作品。《云谣集杂曲子三十首》所反映的内容、描述的情境和刻画的形象都可说明它们是中原文人的词作。敦煌曲子词所用词调四十五个,其中三十八个即为盛唐京都教坊习用的曲名。敦煌曲子词很大部分的词调来自中原的事实,更有力的说明了这唐五代早期的新体音乐文学形式——曲子词绝非敦煌的特产。敦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机缘,使中原的新体文学形式即词调在此与河西本土、西域、中亚、印度音乐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新的文化因子。此种文化现象表明敦煌曲子词所代表的河西地区燕乐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敦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西陲的神奇沃土,它不仅始终保持了中原文化的主导地位,也保持了与中原文化的同步发展。敦煌曲子词中的中原作品,不仅是以罕见的写本出现,而且绝大部分是现中原不存有的早期词作,因此可谓弥足珍贵,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国强 《西域研究》2012,(1):134-136
2010年暮春,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子湖畔召开,而2011年的春季,中国社科院文史哲学部又举办了敦煌学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仿佛预示着敦煌学研究春天的开始。在此时阅读刘进宝先生的《丝绸之路敦煌研究》①这样一本著作(以下简称《研究》),把敦煌文化的千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恰是敦煌学术史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证了俄藏敦煌文献ДX.16714《提举司牒》系为混入敦煌文献中的一件黑水城文书,文书中的“伯颜丞相”为元世祖时期灭南宋的丞相伯颜,该文书为伯颜丞相西北活动提供了实证。同时文书也透露出元代亦集乃路设有铁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敦煌、新疆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与相关的汉文文献,深入地探讨了有关唐代吐蕃与苏毗关系中的若干史事,内容涉及吐蕃对苏毗的征服与军政建制、苏毗王子悉诺逻奔唐事件、中晚唐敦煌和西域的苏毗人等,进一步揭示了隋唐时期苏毗在西北的分布、活动及其融合于吐蕃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