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远缘可溯史前的原始宗教及巫术,近缘直达先秦的道家学说、神仙方术等。就历史之悠久来说,当今世界上几种主要宗教可能均难望其项背。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可见道教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远。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次"灭佛"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道教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前景胡孚琛,张群英什么是道教?从道教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可以这样定义道教的特征:所谓道教,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原始宗教在演变过程中,综合进古老的巫术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各类方技术数,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和理论支...  相似文献   

3.
楼观之为道教圣地,道教界虽已共识,然学术界并无多少专论。本文从考察中国道教形成的历史过程出发,详细论述了老子之所以成为道教共尊之教祖、楼观之成为道教共朝之圣地的根本原因。对道教界和研究者均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4.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近代以来,神道教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支配下,神道教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工具,对外成为武力扩张的精神动力。近些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神道教又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基础,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纵观道教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道教、道派的创建,道教思想和各种修炼功夫的发展演变,乃至丹经道卷的收藏和流传,似乎都与各名山大岳结下了不解之缘。道教徒长年汇集于名山胜地,代代承袭,形成道教山居习俗的传统,并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道教与高山的关系,道教山居习俗形成的原因,不仅与神仙思想,更与原始宗教的魂灵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从居住方式的角度,探索这些思想对道教的影响,以及  相似文献   

6.
道教文学是一个体例与内容都十分宽泛的学术概念,它以道教活动为本原,以与道教思想、精神或信仰等相关内容为题材,通过多样文学体裁和多元创作方式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追求审美以反映道教文化之种种。用纵向的历史眼光来看待——道教文学——作为互为背景的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结合之典型代表,这独特的文学类型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国道教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相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兴起与葬俗之理性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原始道教的兴起与魏晋以降丧葬风俗变迁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原始道教的兴起,对于秦汉以来出现的厚葬风俗,具有重要的移易作用,使葬俗逐步走向理性化。这种作用的根源,则是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的原始道教神学  相似文献   

8.
对五斗米道"师君"、"祭酒"、"鬼卒"等教内称号以及"义舍"、"三原"、"行刑"等教内组织制度的深度剖析,可以明确五斗米道大范围效仿汉制的"官僚性"特质。据此可判断,五斗米道立教之纲或当脱胎于"汉家"之制,因而具有明显的在世"官僚性"特质;与此同时,出于宗教立教之考量,五斗米道又对这层"官僚性"赋予独特的宗教内涵,故也呈现出一定的出世特性。五斗米道刻意汲取汉制的现象,不仅具体反映出五斗米道的宗教乌托邦追求,更从实证层面揭示"汉家神学"对原始道教的内在形塑作用,以及原始道教从精神角度保存"汉家"秩序的宏阔愿景。这一点正是原始道教发起汉末宗教-政治运动,重建"太平"理想秩序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身优良传统,即爱国爱教,自食其力,惠施人群,重视科学,强身健体之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既是道教生命力之所在,又是道教得以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之所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认识道教的优良传统,对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中的鍾山,又称章尾山,其名称的含义就是至大、至远之山,是一座原始宗教的神山.那里既是生态优良的乐土,又是干旱地区.鍾山之神是光明神,又是旱神,还有其他旱神相伴.原始宗教中的鍾山具有相互矛盾的双重境界和属性,反映出对原始自然生命力的崇拜.<十洲记>的出现,使鍾山成为道教仙山.这里的鍾山既有原始宗教昆仑山的投影,又对它有所超越.夏禹在鍾山获得秘典的传说,出自道教早期的灵宝派.这个故事借鉴以往相关传说,同时又有多方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