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苏联与德国签订了震撼世界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至今日已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一条约签订的背景和由此而产生的影响都已成为历史,比较清楚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对这样一个条约,众说纷纭,西方往往诬蔑它是“背信弃义的邪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苏联则针锋相对,认为正是这一条约的签订,“打乱了侵略集团的最终形成,粉碎了德意日一致投入战争的可能性”,“创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关系中继慕尼黑事件后的又一重大事件,它给当时本已风云紧急的国际形势增添了更加不安的因素,在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了极大震动。本文试图就苏德条约的签订对国际形势所产生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附属的秘密议定书,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签订的。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要与苏联签订此约,是出于它的战略需要,是为它即将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的。而苏联与法西  相似文献   

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好象一个炸弹在全世界爆炸”。四十几年来,这个条约一直是国际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从分析苏德战前的苏联对外政策入手,粗略地探索这一条约对当前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以期参加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回答了人们关注的1939—1941年苏德经贸关系对德国军事潜力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问题。作者用大量的资料说明,卫国战争前苏德的经贸关系有助于德国打破对它的经济封锁,促进了双方军事潜力的增长,客观上帮助了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但是,这种影响并不象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达到了“决定性”的程度。作者认为苏德密切的经贸关系的主要作用是掩盖了希特勒发动对苏战争的准备,使苏联失去应有的警惕性,其政治军事影响比经济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1939年8月到1941年6月间的苏德双边经贸关系是不平衡的。苏联虽然得到了某些短缺的机器设备和军事技术装备,但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牺牲了部分战略物资储备,并暴露了军事工业的弱点。此外,这一时期两国间保持的经贸关系,还被德国用来制造假象,掩盖其侵苏准备。  相似文献   

6.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利弊简析王国范1938年8月23日,苏联在与英法谈判陷入僵局、结盟无望而欧洲上空战云密布的情况下,断然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了“好象一个炸弹在全世界爆炸’’z的互不侵犯条约。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对这个条约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们认为,对之...  相似文献   

7.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揭示了30年代末欧洲国际关系十分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苏德由对立走向暂时的联合。苏德双方签约的动机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别国的利益,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文在举出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客观地评析了这一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8月23日,本世纪最大的外交炸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欧洲上空爆炸了。半个世纪以来,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大概没有哪一个国际条约能象苏德条约那样长期地激起史学家浓厚的研究兴趣,对苏德条约的评价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至今仍无定论。依笔者之见,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条约涉及苏德两国的利益,而且涉及整个欧洲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对卫国战争前苏联对外政策的估价。因此,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利弊得失,吸取其历史的经验教训,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笔者愿就这个问题谈个人一点粗浅见解,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世界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8期刊登了王斯德同志题为《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文章(以下简称《评条约》)。作者对这个条约的签订持否定态度,文章重点论述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所带来的消极作用。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对该文中的主要观点,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王斯德同志商榷。《评条约》的观点之一说:英法两国“是反法西斯斗争中可以和应该争取的同  相似文献   

10.
1939年8月23日缔结的苏德条约,“好象一个炸弹在全世界爆炸”,春天以来紧张的气氛,现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自条约缔结以后,一系列重大事件纷沓而至。如何评价该条约呢?史学界认为:德国订立该条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破坏当时英法苏三国的莫斯科谈判,是要“争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手段。史学界对此无异议。苏联为什么要缔结该条约呢?根据苏联史学界统一的口径,其观点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不可思议”的“6·13”声明 1941年6月13日(星期五),莫斯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份由斯大林亲自起草的塔斯社声明,向国内外宣布:“据苏联所知,德国也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的条款,因此,苏联各军区认为,关于德国意图撕毁条约,进攻苏联的谣言是毫无根据的。至于最近德国军队撤出巴尔干战役调到德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行动,应当认为是另有原因的,与苏德关系无关。”次日,苏联所有报纸都登载了这份声明。然而一周之后,德国却真的背信弃义、撕毁了苏德条约,不宣而战,向苏联发动了全线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了。战后,许多历史学家据此评价“6·13”声明,是苏联政府对当时国际形势所作的完全错误  相似文献   

12.
同时,德国方面还进行了广泛的虚伪的宣传活动。他们竭力把事情说得似乎苏德关系从来没有这样稳定,并且还想使这种关系蓬勃发展,1941年1月10日签订的经济协定就是这一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德国公司的全权代表,如“法本拖拉斯”指出:“俄国人打算在1942年讨论贸易契约,可见,莫斯科有意同德国制定贸易关系的长期计划。”1941年初,“德国通用电气”、“克虏伯”、“曼内斯南”、“西门子—苏科尔特”、“林美达尔—巴尔基哥”,“切依—依坎”、“捷尔门肯”等大公司的经理们经常出访苏联驻柏林大使馆。苏联大使馆的代表也常收到德国各地区上述公司的企业的邀请。恰在这一时期,苏联商务代办处向“曼内斯南”公司订购了批量的和便宜的钢管。  相似文献   

1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为苏联“赢得”一段喘息时间的传统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缔结条约未能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不缔结条约,苏联其实也不存在着首先陷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从条约的缔结至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存在的一年半和平时间并非因条约的缔结而“赢得”,而是苏联自身固有的和平时间总量中剩下的;相反,如不缔结条约,希特勒就极害怕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世界大战也就不至于提前爆发,这样苏联拥有的和平时间就不仅仅是一年半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马关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唐萍一百年前的1895年4月17日,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发动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打败了清王朝,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项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过一百年,重温《马关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这对于我们吸取历...  相似文献   

15.
尽管苏联对德国入侵早就有所准备,但在苏德战争初期依然遭受了沉重打击。关于这一事件至今仍有许多疑问。根据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中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这主要因为,战争爆发前夕,斯大林为避开战争,保护既得利益,在对德政策中执行了一条由强硬到妥协的错误路线;同时也被德国制造的种种假象所迷惑,错误估计了希特勒的作战意图和入侵时间,从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了。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约占世界4/5的人口卷入其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一次大浩劫。希特勒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他能走到这一步,也是国际环境为他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当时的大国外交政策的失误对希特勒的行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德国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失败后,苏联又和德国接近起来。同西方国家一样,苏联也没能逃脱希特勒德国践踏的厄运,而且是这场战争中牺牲最大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于各自特殊的情况,苏联同德国在拉巴洛条约的基础上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法西斯政权在德国建立以后,德苏关系逐渐疏远,苏联认为德国正日益成为世界人民最危险的敌人,世界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据此,苏联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1933年12月12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争取集体安全的决议,并向民主国家提出倡议。遗憾的是,苏联的倡议没有得到回音。 针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法等国虽不乏有识之士,要求政府联合苏联共同对抗德国,1938  相似文献   

17.
1941年4月13日,正当法西斯德国加紧侵苏战争前的最后准备,并大举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之时,苏联同德国的盟国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这是当时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之一,以这一条约为基础的战时苏日关系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不应忽视的影响。最近,有的学者撰文对当时苏联在处理苏日关系时所采取的牺牲中国的做法予以揭露和批评,并对苏联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的目的及条约本身的作用作出了否定的结论。①我以为,对通过苏日中立条约所反映出来的苏联民族利己主义的行为进行遣责是必要的,但对苏联签订这一条约的历史条件和条约产生的影响则应作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于1939年8月斯大林为何决定与法西斯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学界历来看法不一。从苏联方面来说,这是斯大林在当时极其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从苏联自身的安全利益出发,做出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做出是斯大林对当时国际形势综合考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德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爬上了欧洲第一号强国的宝座。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它从顶峰上掀落下来,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紧紧地束缚住了德国的手脚。当时,一些为协约国胜利所迷惑的外交史家,认为从此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历史的发展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德国战败后仅用十年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恢复了它的欧洲强国地位。德国军国主义为什么如此迅速地复活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想从德国二十年代的外交目标和策略的角度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运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同战胜国明争暗斗,策略巧妙、灵活、多变,分阶段地实现了它预定的外交目标。按照《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所有殖民地全部让给战胜国;德国原有领土减少八分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苏关系的演变与苏德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由于苏联极需避免两线战争,全力西顾,日本亦有避免转入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以确保南进之暂时考虑,两国通过谈判缔约使关系得到了改善.苏德战争形势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待机北进的计划,日苏关系虽受到动摇却未陷入破裂.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导致日本在日苏关系中陷入被动的外交地位,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