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沂蒙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释了沂蒙红色文化的构成、沂蒙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沂蒙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讨论了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的形态,最后从增强高校对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开发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内化实践沂蒙精神四大方面分析了沂蒙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借鉴和采用文化生态学的学科范式与理论方法,对孕育生成沂蒙红色文化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学意义上的考察,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探讨沂蒙红色文化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与其它区域红色文化不同,沂蒙红色文化是以普通沂蒙大众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这与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沂蒙山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经典美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沂蒙精神的图像叙事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沂蒙红色基因与革命实践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当代优秀地域文化的代表,民族大爱成为美术创作取之不竭的表现题材。通过梳理沂蒙地区的美术活动和沂蒙题材的美术作品,分析沂蒙精神在生成、发展、传播中的叙事转变和审美表现,呈现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对“沂蒙精神”进行深入的图像学研究,充分发挥图像叙事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是当前与未来美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沂蒙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双向互动,共同铸造形成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其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拓展,品格特质不断提升显现,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沂蒙精神的价值意蕴,大力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依托网络技术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以网络为载体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本文结合当前网络环境,分析新时代视域下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现实意义和传播困境,探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路径,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存在的自我意识,又是一种文化价值的理性诉求和对文化发展趋向、传播规律的艰难探索,更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实践指导。红色文化传播是"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它包括文化主体对红色文化如何产生及其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红色文化发展趋向、传播规律的正确把握,以及对传播红色文化这一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为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应加强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融合,并逐步建立红色文化学,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学科载体的建构;应借助网络时代新元素,创建“互联网+红色文化”宏观和微观共享传播平台,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传播载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需要革新传统的传播方式,在实践中进行适应化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探讨了全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何昕  潘利锋 《河北学刊》2012,32(4):186-18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视角。文化模因传播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经历着保留、变异和顺应的动态进化历程。从模因的视角看,红色文化模因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异,红色文化模因的变异顺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的认知因素和时代前瞻需求。而红色文化模因在新时期的变异与顺应促进了红色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加速了红色文化模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建党进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动红色文化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起红色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运用报刊、书籍、标语、文艺作品等形式,对工人、农民、战士和党员开展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文化传播走上了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统一的指导思想、严密的组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民众开展广泛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工作的理念逐步科学化、现代化,逐步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参与"的传播格局,规定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传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突出主流媒体地位、开发媒体融合功能,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11,(5):153-153
邢兆远、王伟、谢国静撰文指出,沂蒙人民的红色履历表可圈可点,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战争年代,沂蒙老区120万人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20万优秀儿女踊跃参军,10万先烈血洒疆场,铸造起"拼搏与奉献"的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12.
延安是我国的革命圣地,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纪念场馆是延安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立足“纪念空间”的理论视角,延安纪念场馆中的红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生成机制,建构起红色文化传播的信息话语网络。在这种生成机制中,红色记忆是场馆中红色文化的表征形式,馆藏展品成为馆中红色记忆的意义起源,历史线索构建出红色记忆的叙事逻辑,文化创意则赋予红色记忆生机与活力,三者共同催生馆内红色文化向红色记忆的转化。在场馆之外,延安纪念场馆中的红色文化外溢并搭建起城市中的各类共识符号,承载了公共话语网络和个体情感,打造了延安的“气态”城市文化形态,并助力“红色”成为延安城市的鲜明底色。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强化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陈文  周忠瑜 《南方论刊》2023,(3):110-112
青海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且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在传播长征文化的路径上形成了具有班玛特色的方式。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自红军长征离开班玛后,长征文化一直在班玛不间断地传播着,特别是寺院和民间团体的传播,这在其他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少见的。探析长征红色文化在青海班玛的传播途径和现实价值对新时代长征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索和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希芝 《兰州学刊》2012,(11):59-66
《聊斋志异》中反映沂蒙民俗的作品有34篇。蒲松龄能够成功采撷沂蒙民俗是由于作者非常熟悉民风民俗,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与作者在沂水生活时写作素材的搜集渠道有关。从民俗与文学的双向互动来看:一方面《聊斋志异》从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展示了沂蒙民俗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沂蒙民俗素材进入《聊斋志异》,使作品更具沂蒙地域色彩,厚重了作品的内涵,拓宽了知识面,充实了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性,使作品达到了"风俗史"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高度符号化的时代,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崇高精神的传播需要依靠具体符号的表征即红色符号来完成。基于红色文化史实的红色符号,是促进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载体,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凝练表达,更具有国家意识形态与革命符号属性。从符号学角度对红色符号进行理论阐释,可以明确红色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红色符号依靠“能指”表征红色精神,唤醒红色记忆;借助科学技术形成红色拟象,创设出虚拟的红色革命情景引发情感共振;以介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传达社会价值导向。红色符号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浸润式思政教学、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红色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沂蒙文化与现代沂蒙文学》(王万森、周志雄、李建英著,齐鲁书社2006年1月出版)不愧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作者们“把沂蒙文学与沂蒙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在文学中发现文化,在文化中发现文学”,的确有许多重要的、发人深思的发现。首先,他们发现了“沂蒙文学”作为学术概念确实可以成立。这不仅因为并不辽阔的沂蒙地区出了好几位在全国有名的当代作家,如刘知侠,苗得雨,李存葆,刘玉堂,苗长水,赵德发,王兆军,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家虽然各有个性特色,但又确实具有共同的风貌。本书的“导论”系统地揭示了他们文化取向的共同性;他们在人物…  相似文献   

18.
红色资源产业化是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有效接合点,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海西地区红色资源数量多、品质高,经济价值潜力巨大。通过SWOT法分析海西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海西红色文化产业化的主要原则是科学开发、创新开发与整合开发。主要途径包括改进传统红色旅游开发;发展红色影视产业开发;积极打造红色经济品牌以及开发红色动漫、红色短信等产业化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创新的重要源泉,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其本质使然和职责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德育功能。高等教育应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夯实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以活动载体建设为重点,高扬红色文化的育人旗帜;以进课堂、进网络、进生活等工作为根本,促进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魏本权 《中州学刊》2023,(7):139-145
黄河不仅孕育、承载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也承转、赓续着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黄河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黄河流域落地生根后孕育生成的近代文化形态及其当代发展,原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衍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文化的赓续传承,是原生性与衍生性文化的连续体,本质上是革命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革命斗争精神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合是黄河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黄河文化红色基因即蕴含其中。提炼具有代表性与标识性的黄河红色文化符号对黄河红色文化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小米加步枪”即是黄河红色文化的经典性和代表性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