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俱乐部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邻的一组区域的经济增长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是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其发生机制是空间外溢促成区域经济出现地方化增长,进而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运用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可以证明,空间外溢有可能导致空间俱乐部趋同。对中国长江三角洲1990—2007年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经验分析也表明,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确有影响,空间俱乐部趋同客观存在。在考虑空间外溢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的空间俱乐部趋同速度为1.57%。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3.
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的理论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发散理论对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家设想的那样收敛;缪尔达尔等人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解释在我国得到证实;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几乎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政府目前推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劳动力和资本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流动使东部地区的二元产业结构得以维系,这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产业的梯度转移,不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相关文献按照收敛趋势及涵义的不同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划分为α收敛和β收敛两大类,其中β收敛又被进一步划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另一种基于β收敛所衍生的收敛类型根据其特殊的收敛趋势被称为"俱乐部收敛"。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所有的收敛类型均有涉及。各个类型的收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β收敛体现了总体收入在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分配变动,α收敛体现了总体收入在经济体中分布格局的变化;而由于俱乐部收敛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收敛方式,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因此有必要单独进行研究。各个类型的收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而中国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即表现为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内容的创新,对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则尤为典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且这一趋势始终贯穿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地区差距的变动情况、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要素与西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西部经济增长政策安排、制度因素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等五个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可以看到,10年来国内学者们对于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予以广泛的关注,针对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产生了一批具有现实解释力与理论深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理论争论中的一个焦点是经济在长期是趋同还是趋异。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综述认为趋同和趋异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周期概念,而不是像大部分学者所认为的"短期趋异长期趋同"的二期概念。在研究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时本文采用非参数多项式样条估计的方法对我国1978-2011年的时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周期性的关系,即在某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区域差异在缩小(趋同)而在超过某一经济发展水平时区域差异会增大(趋异),如此反复呈现周期性。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为基础,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否存在收敛性问题进行了检验并得出结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日趋扩大,各个域间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反而呈现出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收敛性弱化趋势.针对这种现象,从要素的流动性的角度考虑用要素极化式聚集引起的梯度转移粘性对我国地带间经济差异收敛弱化的原因予以进一步的解释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丰富了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思路,是对传统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补充和发展.社会资本是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存的一种资本形式,社会资本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区域社会资本的差异是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接着引入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理论对中国省际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空间趋同性检验,并对包容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在2000-2011年期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存在东中西部的梯度差异;包容性增长不仅存在绝对β趋同,中、西部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在四大驱动力中,市场力是促进中国及省际包容性增长的主导动力,外向力在各地区均发挥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行政力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共同发生的和相互作用的.本文利用中国的数据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空间集聚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从全国层面看,经济增长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在地区层面上,本文检验了经济活动空间集中时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考察的初始时期1980年的城镇化率,与各地区1980-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及各地区2007年的人均上车子之间呈现负方向变动关系.但城市首位度的作用没有统计意义.对25个地区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是:城市化率与人均生产总值问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城市首位度与人均生产总值间则呈现的是负向关系;城市化率与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增长率间则呈现的是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