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     
父亲为使哥哥能在城里早些买到一套好住房,竟然把他自己大半生的积蓄也拿出来了。“孝忠!”父亲把整整齐齐的9捆人民币放到哥哥面前,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给你的9万块钱,你只要再加上两三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城里买到一套新住房了!”看着父亲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哥哥激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他急忙双手拿起桌上的人民币,给父亲递了过去“:这个钱,我不能要!“”为啥不能要?”父亲很吃惊地问。“你和母亲都老了,这钱应该留着让你们自己用呀!”哥哥实事求是地说“,买房子不着急,再过几年,等有了钱,我自己会买的!“”孝忠!”父亲动情地又把那9捆…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见到溥杰先生是在电视里。那是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内容的专题片,已经记得不十分清楚了。只记得片子的末尾,摄录者请溥杰先生谈谈自己的个人生活情趣,溥老满含爱意地指了指院子里欢蹦乱跳的数只小猫,说自己特别喜爱饲养小猫,而且还愿意把自己养的小猫送给“讨猫”的人。末了,溥老还幽默地补充了一句:“广东人跟我要猫,我可从来不给,因为广东人会把猫肉当成美味佳肴给吃了。”  相似文献   

3.
韩寒:“自我其实是件好事情。” 一到25岁,人人自危。从这点可以说明,其实这批人和上一代人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这一代人其实也是相当传统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因为很多人嫁给了岁数,嫁给了住房,而不是嫁给了爱人。但是,外界给了这些人很多的负面评价,这是不公平的。比如所谓的自我。自我其实是件好事情,而且很多表象上性格是由计划生育导致的。举凡因为独生子女而带来的问题,我想这账似乎不能算在无辜的被生下来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4.
近日,经济学家于光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来,我们有一件事情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这就是给我们原来的企业领导人起了个名字叫“企业家”有了这个名字,就使得这些人得到了一种鼓励,得到了一种思想的指导,就感到我不是一个奉命的工作人员,而是要把办好的企业当作我的事业。因此精神状态就不一样,社会地位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5.
跟你说件事,别告诉别人,我们班老师的手机不是好家伙。 有一天数学课上,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听讲。突然,一阵 “蛐蛐”一样的叫声在教室响起。老师停止讲课,把插在腰间的手 机拔下来,看了看号码,就到外面走廊去接听了。我们在静静地 等待着,走廊外传来老师爽朗的笑声,也不知道谈的是什么开心 事情。几分钟后,听见老师说:“不聊了,我还在上课。”然后,“啪” 的一声,关手机的声响。老师回到班级继续给我们讲课。 前天也是这样,上午第二节,老师刚上了没有十分钟课,令 人讨厌的“骚扰电话”来了,这次老师没接听,挂断了,但是他 …  相似文献   

6.
造船厂真热闹,许多新轮船都急着下水,老油漆(qī)工对他们说:“别急,别急,还得给你们穿新衣服呢!不然的话,身子沾(zhān)了水,就会得皮肤病的?”他边说边给轮船穿新衣。油船满意地说:“哈,我的银白色外衣真漂亮!”老油漆工说“:给你穿白外衣是为了反光。免得太阳一晒,把你晒热了,发生火灾。”货船不高兴了:“我的衣服黑黑的,难看死了。”老油漆工说“:你天天运货,穿黑的衣服才不怕脏哩!”军舰(jiàn)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说:“我懂了,这蓝灰色和大海的颜色差不多,打起仗来,敌人不容易发现我们。”海上救生艇着急地说:“我的任务是救人,怎么…  相似文献   

7.
“圣诞快乐,莎拉!”奶奶高兴地叫道,每年圣诞节,奶奶总是和我、爸爸、妈妈一起过。她每年都带着一瓶自己做的果酱和礼物来,和我们一起过圣诞节。奶奶很善良,但是她好像有些不了解九十年代的孩子们。今年,她如往年一样来和我们在一起过节。“莎拉!快!打开奶奶送给你的礼物呀!”妈妈对我说。我看了看手里拿着的包裹,里面装的一定是好看的衣服。我高兴地笑了,那一定是我最想要的一条花裙子,因为我告诉过奶奶。没想到她真的给我买了!但是当我打开包裹的时候,我的脸却沉了下来,那不是裙子,只是一件奶奶亲手给我织的毛衣,而且还…  相似文献   

8.
不老的父亲     
“父亲老了。”这是此刻砰然从我心底里跳出来的。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甚至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无端地就击中了心灵最深处的“软肋”,迫使你不得不正视眼前的现实。就如,尽管父亲明年就是90高龄了,但在我的意识里,内心间,他仍一如既往地年轻,我从没觉得父亲已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一样,现在我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了。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曾赞美沈从文的创作是贴近血肉人生的。好一个“贴近血肉人生”!我们不少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不自觉地背离了血肉人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王栋生曾说:“几十年来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写作者当人,没有把写作当作是人的生命活动。”让学生把作文与自己真实的人生联系起来,学生才会真正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王跃文曾说:“我觉得写作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作家刘墉曾说过下列一段话: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它们只是说我的心、我的情。我常一边写,一边落泪。于是,我告诉自己:管它好不好…  相似文献   

10.
是通过劳动去改造80后的"小畜生",还是像对待老婆一样对待80后的"小畜生",这是个问题推门而入黄鸣办公室的时候,这个"老畜生"正在电脑前写博客,这是他当时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一年前我说,我们两个"小畜生"来采访你这个"老畜生"吧?黄鸣不怒反乐,会意地一笑。"老畜生"和"小畜生"就分老、小坐下,围桌而言。我们敢对一个家产几十亿的老板大呼"老畜生",绝不是因为我们是他家亲戚。即使是亲戚,骂他"老畜生",不是也把自己绕上了?我的智商还没有到这种骂人不讨好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高明和 《新天地》2016,(7):54-54
有朋友问我:“你们老干部艺术团有必要这么忙吗,老了老了还要卖一膀子?”我说:“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命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把队伍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一股潮流,像大浪淘沙一样,把一切污泥浊水冲刷掉,让我们的社会亮亮堂堂,一片阳光。”我想起王令的《送春》诗,就朗诵给她听:“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相似文献   

12.
阿炳 《社区》2012,(6):50-51
妈妈感动坏了,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把我当做自己家人一样,我再也不乱跑了。”社区干部每天给张妈妈送饭,空饭盒也总是由耿大爷第二天早晨送回社区,风雨无阻地—直坚持了两年多。在耿德臣、石玉英老两口的带动下,他俩的女儿耿金凤也加入到照顾张妈妈的行列中来。逢年过节,耿金凤给父母做了什么好吃的,总是记得给张妈妈也送一份。  相似文献   

13.
写文章拟题目,也好比我们人取名字,是很有讲究的。文章有了新颖别致的题目,就像美丽的小姑娘有了一双迷人的眼睛,让人赏心悦目。有一次,我以《一件趣事》为题让学生作文,学生反映说“题目陈旧得老掉了牙”。我启发他们:“你们嫌题目不够味儿,可以把它变得新奇些;不过,要与趣事有关。”有个学生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想出了一个《种鸡蛋》的标  相似文献   

14.
童年趣事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又有趣的回忆。它们大多像天上的星星,在记忆中,闪闪烁烁,并不清晰;但有的却像刚才发生的一样。领“报告单”这件事,我一想起它,便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那时我刚6岁,在幼儿园大班。一天下午,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暑假快要到了,现在我发糖果给你们,你们喜欢吗?”“喜欢!”我们一齐回答。老师发好了糖果,又郑重地说:“小朋友们,再过七天,老师还要给你们发‘报告单’。现在你们可以回家了。”我拿着糖果,边吃边走向家里,还想:“奶油糖又甜又香真好吃,七天后还要发‘报告单’,这‘报告单’比糖果还要晚发,而且老师讲的语气更重,它一定比糖还要好吃!”不知  相似文献   

15.
爱到无力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相似文献   

16.
朱文鸿 《中华魂》2012,(15):62-63
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偶然得到了一块玉,就想把它献给本国的执政大臣子罕,子罕坚决不接受。献玉者见状,就解释说:“我已经将这块玉让专家作过鉴定,确定这是一块十分珍贵的宝玉,想来只有您才配珍藏享用它,所以我才敢向您献玉。”子罕依然不受,说:“我以不贪为宝,就像你以美玉为宝一样,如果你把美玉送了给我,而我也接受了。那么,我和你一样,就都要丧失各自的宝物了,我看还是各自珍惜与保持自己的宝物为好吧。”就这样,子罕坚持履行“以不贪为宝”的原则,最终也没有接受献玉者自动献上来的美玉。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各种诱惑,善于把握自己是保持清正廉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04,(3)
大家好!我是小新,因为想你们,这一期又来跟大家见面了。“三八”妇女节到了,我们是不是该给妈妈送上一件小礼品?本来,我已经准备了钱,打算到商店买小礼品,可是……可是偏偏有一块面团喊住了我。这块面团是妈妈准备做馒头用的,可是它突然会说话了,你听:“喂,小新,想给妈妈准备礼品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她遇见了一些麻烦,而这些麻烦,不过是每个人都会遇见的。只是他们遇见的和她不一样罢了……”在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中,张悉妮把她三岁时因病聋哑这件事,轻描淡写地称为“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19.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个农夫有一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他干活的马,但这匹马现在已经老了,干活也不行了,所以,农夫不想再给马吃东西。他对马说:“我再也用不着你了,你自己离开马厩走吧,到你比一头狮子更强壮时,我自然会把你牵回来的。”说完,他打开门,让马自己谋生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