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标记语"对了"在现代汉语口语语篇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词汇化是一种句法组合的黏着固化,以形式独立和语义虚化为标志。词汇化使其发展成为语用标记,用来组织话语,并能彰显发话者的言语思维流程。这一特点在其语用功能和语境分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句首口语词"对了"表示肯定性应答等多种语义,本文分析其语义变化以及虚化为一个功能词的基本轨迹。根据语义指向类型及句法形式特征,"对了"分为三种类型:承前型"对了1"、承前启后型"对了2"、启后型"对了3"。在口语结构中,"对了1"为述位部分,"对了2"和"对了3"则分别属于主位部分的人际主位和篇章主位。历时语料考察证明,"对了3"是由"对了1"、"对了2"在语义和功能上虚化而来。在虚化过程中,"对了"的语义同时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第一,在语义指向上,由"对了1"的承前指,"对了2"的承前启后双指,发展到"对了3"的启后指,语义指向实现了由单纯前指到单纯后指的转变;第二,在评价性命题意义上,由"对了1"纯粹表示"肯定性评价"命题意义,到"对了2"表示"肯定性评价+引领补充信息"意义,再到"对了3"纯粹表示引领新信息而失去命题意义,"对了"的命题意义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3.
词汇化、语法化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发展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涉及到词汇化的内部层次和语法化的先后进程.针对"再说"及一组相关形式(包括语法词、固化短语、照应模式等)的调查说明:"再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交叠发生,词化后继续语法化的发展历程;成为词汇词是"再说"词汇化的终点,但并不是它语法化的终点.  相似文献   

4.
连词"那怕"的词汇化始于明代,至清晚期完成,先后经历了跨层结构、跨层结构和连词并存、连词三个阶段。重新分析是其词汇化的主要机制,前景信息背景化和韵律的促动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在"那怕"的词汇化过程中也伴随着语义演变,语用推理是促动其语义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路径"含义的词汇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要素,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近年来兴起的认知语义学通过广泛调查各种语言词汇化的事实,研究了词汇化的类型、模式、机制和动因,极大地拓宽了词汇学研究的视野.在词汇化模式中,物像运动的路径是指一个事件得以完成的核心特征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考察英、汉运动事件中有关动词隐喻词汇化模式中的"路径"意义, 能够深入到抽象的认知、概念词化过程,揭示汉语在"路径"含义表达上的词汇化模式及其相关触发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为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如果作为一个词出现,是个动宾式动词,经历了由"为 期"到"为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为期"的词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限期"功能的弱化在主语上表现出来;带有[-animate]特征成分做主语或核心动词"以"主语的缺失又使"以"消失,同时促使"以...为"格式消解,使"为期"趋紧;最后时段成分由"为期"前向后移动做宾语,使"为期"完全词汇化."为期1"作为述宾词组,构造"时段 为 期"形式;"为期2"作为动宾式动词,构造"为期 时段"形式.其中"时段 为 期"形式中的时段成分可以作为话题,而"为期 时段"形式中的时段成分不可以作为话题.  相似文献   

7.
"意义单位"必须从词汇层面转移到句法层面上去考虑,即"意义单位"不是静态的词汇性单位,而是动态的句法—语义单位。"意义单位"是语言使用中形成的惯例化语言构块,有如下三个特点:(1)按照已知的句法规则生成;(2)属于线性语法;(3)明显受到汉语节律的影响。汉语"意义单位"分十级,呈现为从"语素"到"核心句"的连续体。  相似文献   

8.
"四字骈语"的词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字骈语"介于四字并列的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之间,是研究自由结构词汇化很好的窗口.出现明显的转义是四字骈语词汇化的根本动因,语义等级越低,词汇化的程度越弱,语义等级序列也是词汇化程度序列.四字语音模式、成分的非独立性、高使用度,以及与成语的类比认同等多种语言内外部因素,共同促成了四字骈语的词汇化.  相似文献   

9.
《朱子语类》中的“把来”结构经历了一个词汇化以及构词要素语法化的过程.《朱子语类》中的“把”和“来”分别有“把1、把2、把3”和“来1、来2、来3”等等多个语义,而词汇化的“把来”结构却只有“把1来3”一种结构语义关系.“把来”形成的动因和机制是NP话题化以及“把1”与“来3”词汇化的结果.“把来”的动词性体现了“把”的动作义和“来”的趋向义的回归,体现了语言在句法演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把来”的形成表明,“把来”各要素的语法化与结构的词汇化是两个互相影响的不同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随着双音节化的发展,汉语中的副词加后缀双音化日益增多,常见的副词后缀有"为"、"地"、"自"、"其"、"来"、"而"、"然"、"是"等.此类副词双音化现象受到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影响.而通过考察 "副词+后缀"的双音化现象,可以管窥词汇化和语法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双音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