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交际中的动态语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际的成功离不开语境。语境不是一个静态的、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交际过程中,语境也随之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前,语言学家们多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语境的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语境研究引入“动态”的概念,语境的动态性也逐渐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孙蕾 《理论界》2005,(9):141-142
交际语言教学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至今日,这种教学法已得到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被广泛应用在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中国,交际语言教学法经历了抵触,接受,采用的过程。在传统语言教学法根深蒂固的中国和现有以学习语言结构为目的的考试制度下,如何能更好地应用这一方法,如何在教室学习环境下让学生更好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等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广大语言教师和学习者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在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语言教学法的重要性,分析归纳了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教师的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互相依存,互为支持的,是不可分割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只有兼顾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地利用好外语进行交际,实现交际目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外语学习中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语言学家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结合在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提出了在语言教学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语言交际能力之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语言学家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结合在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提出了在语言教学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的产生与发展、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语境,语言与交际之间的辩证关系,交际法的原则以及对交际法的理解等方面阐释了语言与交际的正确思路,强调交际法或功能教学法成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陆海曼 《学术论坛》2012,35(12):215-218
当前,提升学生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任务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由教师布置的贴近现实生活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正确运用语言获取和交流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交际与语言教学性质不同。我们常说的培养能力是指语言生成能力。交际经验具有世界性,可迁移。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的是语言规则,不是使用规则。共核说自然削弱了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功能为纲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在我国,叶斯柏森的交际概念更切实际;功能意念表无意义;生成理论比交际理论更有价值;应给“翻译”以合适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语言文化学来源于语言哲学奠基人洪堡特的思想。洪堡特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19—20世纪语言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决定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语言文化学研究的进程。在语言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论,经过众多学者的探索,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日趋成熟。自20世纪90年代语言文化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在俄罗斯学界形成了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几个不同学派,探索不同语言单位中凝结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语语言国情学的研究核心是研究文化差异,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语言的三种功能,印:交际功能、文化载蓄功能和指导功能。语言国情学的目标是主要通过对词语文化,即“作为民族文化信息载体和渊源的语言称名单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俄的国情,了解“当今的现实生活”。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语语言文化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文化科学思想的新聚合体,主要研究语言功能中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借助系统方法,探索语言内部与语言外部(文化)内容相统一的一个完整的单位结构的一个过程,以现代先后次序和文化定型(规范体系和全人类价值体系)为研究对象。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专门讨论,可以概括出三种主要的基本观点:语言文化学包含语言国情学;语言文化学与语言国情学之间没有本质差异,两个术语可以同时并存;语言国情学包含语言文化学,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The advent of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raised new issu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ve ability is emphasized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refore test that could reflect a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need to be constructed. Communicative testing is such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approach.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mmunicative testing, it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ral proficiency tests, so a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testing is built into practical tests.  相似文献   

12.
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没有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在分析沟通行为与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在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不同于传统理性观的沟通理性。他以沟通理性为核心概念剖析现代西方社会理性化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病症的方案。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补充和拓展了以往理性观的内涵,他的理性观也为西方理性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又是基本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环节(背景知识导入,课文理解,语法和词汇教学)中利用交际法并发挥其优势,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交际角色、心理因素、交际场合和交际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言语交际的主要因素。指出要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要注意身份地位在交际角色中所起的作用 ;注重个性心理品格的调整和心理障碍的排除 ;把握交际的时间、空间、交际情景和言语表达方式 ;同时也要考虑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钟敏 《兰州学刊》2008,(Z1):227-228
文章略论了海莫斯(D.H.Hymes)的交际教学法,包括其理论基础、特点、教学原则等;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出运用交际教学法,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使语言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提高以交际为最终目的的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各种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 ,带有极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它像一面镜子 ,能够反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心理状态。以往对委婉语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列举委婉语的应用领域和实例。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英语委婉语的形成规律及其交际功能 ,从而更好地揭示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明白”与“精确”是我们在讲话或写作中所追求的标准,但是不可否认,模糊语言却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所感到的使用某个语言符号同他所指对象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是由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语言自身的有限性、交际双方背景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交际活动中发挥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它不仅可使语言更加礼貌,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幽默,还能使文学作品达到显著的艺术效果。模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多媒体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多媒体教学广泛进入英语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全方位的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