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是男女两性力量的结合,她与希刺克厉夫具有不可分割性.她是一个"双性共体"的女主人公,对瓦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形象揭示了西方男权制对女性的改造,不断地激励着女权主义者为追求两性平等、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内隐着艾米莉超前的"双性同体"意识,通过对性别二元对立论的消解与颠覆,她成功地塑造了走出山庄又返回山庄的"疯女人"希克厉,使其担负起实现女性在男权制社会无法实现梦想的使命;卡瑟琳也被描绘成"双性同体"失而复得的形象,借此批判了男权制对女性的强制性改造。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183;曼斯菲尔德是一名双性恋女作家。她的"双性同体"思想既关照两性差异,也提倡两性融合;既是与异性恋霸权和父权制的抗争,也是经受残酷现实的打击后作出的妥协。这在其代表作《幸福》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她以复杂的两性情感经历和独特的小说创作展示了女性对自我的追寻和关注,也流露出双性同体理想在男权社会中注定无法实现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4.
奥康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诸多作品都在探讨女性的自我价值与存在意义。通过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对男权话语的解构,奥康纳旨在揭示男权文化的背景造成女性本质的异化与没落,将女性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现象与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荒诞状态联系起来,把对女性困境的思考上升到更理性的高度。她希望借自己的作品唤醒广大女性的自觉意识,帮助她们及早挣脱男权传统的藩篱,进而鼓励人们追求两性世界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5.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自由派女诗人,诗歌《爸爸》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其中"爸爸"被诗人赋予多重角色:是因早逝而留给女儿痛苦回忆的父亲,是一个背叛婚姻爱情的丈夫,同时也象征着男权社会。本文通过解析诗歌《爸爸》来走进普拉斯,聆听她的心声,感受她的智慧和她的疯狂。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与<花间集>在产生背景、题材内容、美学风格上很相似,其中的许多作品可视为早期色情文学.这些相似之处的背后,潜藏着许多两性角色变化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大多数是男权背景下贵族男权对女性的理想,从中可以看出两性之间审视的角度、距离的变化,从而反映出两性心灵距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鼎力之作。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通常被认为是男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丧失女性自我的典型代表,但实际上,拉姆齐夫人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潜意识中渴望能有一定的社会作为,这种传统精神与超越精神的结合使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拓展和升华。以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透视出她既拥有家里天使的传统之美,又拥有博爱之母的超越之美以及圣母形象的永恒之美的多维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希望建立一种自足而开放的女性自我,希望男女两性和谐共存的女性美学立场。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彝族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千百年来,理应与男性平等的女性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处于被支配,被统治的无权状态。《妈妈的女儿》是一部优秀的彝族民间抒情长诗,通过这一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彝族传统社会中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不同、分工不同,在社会中的主导权也不同,而两性平等是人们永远追寻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弱化下,女性被保持在婴儿化状态并被控制在弱者的位置上。"女性婴儿化"既是男权制社会的策略,也是其结果。这些策略都使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成为根深蒂固、无法突破的秩序。现代女性成为符号化的生存,完全失去了自我。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众传媒所植根的社会文化是以男权意识为主导的文化,其长期积淀的对女性的歧视,使大众传媒这一两性共同的平台倾斜成男性的舞台,而大众传媒商业化的本性又和男权意识合谋,制造的消费文化使女性更沦为男性欲望的对象,成为被观赏者、被审美的客体,女性在媒体中被物化、异化成为必然。因此,在整个社会宣传两性平等观念显得十分必要,以期扭转大众传媒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1.
林祁 《可乐》2011,(6):10-10
太阳升集团总裁吕娟被誉为"日本最成功的华人女企业家"之一,是"崛起于日本男权商业社会的中国女性"。1990年10月11日,出国改变了吕娟的人生。她出国时竟身无分文,把母亲千辛万苦借来的那沓美元,让飞行大队长转交给了母亲。她满怀豪情"独身闯天下",却没想到最简单的问题:下了飞机,没钱怎么办?抵达成田机场,果然没人来接机,吕娟这才着急起来。  相似文献   

12.
鲁镇文化是一种吃人性的文化,祥林嫂被鲁镇文化的幽闭就是被吃人性文化的幽闭。祥林嫂的幽闭恐怖症是社会角色强加给祥林嫂的精神恐怖。祥林嫂从夫家的出逃是对男权制幽闭的反抗,但夫家把他抓回当作商品卖了出去,说明她不可能逃脱男权制的幽闭;祥林嫂想从死了第二个丈夫的幽闭恐怖症中逃脱出来,但鲁镇文化却使祥林嫂更为妖魔化从而更加重了她的幽闭恐怖症;祥林嫂想要向人们诉说死了儿子的悲哀获得人们的同情,但人们的冷酷却使祥林嫂的精神更加幽闭恐怖;祥林嫂想要在知识分子那里获得灵魂幽闭恐怖的解脱,但知识分子并没有给她一点精神的出路。祥林嫂被鲁镇文化幽闭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3.
因男性对女性的长期权力统治,致使女性内在化了男性的意识形态,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男性统治的帮凶和走卒。美国著名女性主义者安德丽安·里奇用“强迫的异性爱”对此做了经典概括。毕飞宇小说《玉米》中的玉米便是这种典型:一方面男权意识已渗入她的意识深处,严重地并化和扭曲了她的性格,她是男权意识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她又自觉地接受男权意识,成为男权意识的帮凶和走卒。  相似文献   

14.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统摄下,男女两性对立的主客体模式已被固化。女性不可能达到自在自为的生命状态,她注定要成为男性构筑自我形象时的一个镜像:被男性目光所打量、缠绕,成为男性生命的补充和附庸。在该语境下,就连被冠以“女性意识先觉者”的美狄亚和细侯也难逃被男权话语扭曲与肢解的命运。在菲勒斯镜城的映射下,她们的女性本真被遮蔽,生命逻辑被歪曲,最终沦为男权话语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重视人身体外观的现代社会中,女性性的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女性的身体已经被完全性征化了。在耶利内克的小说中,女性性征化使女性成为男性欲望客体、自我监控主体和社会从属性别。对女性身体的规训是唯一一种自行实践的社会性别压迫,它重申现有的性别结构,反对任何改变或者转变权力关系的努力。男权制社会正是通过对女性身体性征的强调而否定她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以及她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她心甘情愿地继续处在被压迫的从属地位上,放弃改变现有性别结构的一切努力。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是一个少有的自觉为女性而写作的作家。她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视野和胸怀,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出了女性作家与她们的生存空间,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同体”既是女性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男女差别的最好途径。文章从妇女写作的困境、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及追求两性和谐与互补三个方面探讨了伍尔夫对当代中国女作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一位追求妇女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苔丝.作品通过她与亚雷和克莱的感情纠葛,表现了男权传统势力对女主人公的压抑、摧残,以及她的抵制、抗争.妇女地位包含社会及家庭两个层面,社会地位(经济、政治、人际关系等等)向来为论者所关注,而对于家庭地位(执家权利、家务分工、感情状态,特别是性角色)则有所忽视.对作品中两性活动的表现,传统上多为误解、排斥、禁绝.本文认为,这些内容恰恰从较深层次细微、准确地表现了妇女追求以心灵解放为核心的自身的平等、自由,是解读哈代不可忽视的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以高度的笔调赞美了中国女性,肯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与现代觉醒美,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她在男权制的国度里提倡男女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及互相体贴,在中外交流文学史上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末路狂花》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影片将时代特性与女性自我意识紧密结合,通过几位男性配角的烘托,刻画出在男权压迫下两位女性从依赖顺从到觉醒反抗、从争取人权到捍卫女权的英雄形象,展现了现代女性主义与传统男权的交锋,并引发我们对两性对立下女性情感需求、命运和出路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因此,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建构,应重视性别哲学维度的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