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数量众多、建设于上世纪城市发展初期的老城区火车站从发展的增长极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成为当务之急.在深入剖析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布局模式特点和问题及全面总结国内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理念,并以阜阳站为例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多数存在交通需求构成复杂、周边交通环境欠佳、设施空间布局局促等问题,采用"按需定供、资源整合、外畅内达、立体交通、以人为本、碳中和"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并改善交通组织,可以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实现城市的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工开展工作的社区是深圳的老城区,老年居民特别多。为方便老年人就医,社区专家义诊室每周—上午开放,片区中医院派驻一名主任医师负责接诊。这样的场合和时机,对社工与社区老年人认识、接触并建立关系非常适合,经过社区协调,社工在医师接诊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总结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方法。通过对美国交通影响评价的分析,从分析目的、作用、方法、基础理论四方面提出适合我国交通影响分析一般方法的特点,并对交通影响评价在协调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关系的定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绿道所具有的"生态、文化、游憩"等多功能特性,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和慢行交通系统、遗产廊道、雨洪管理系统相结合,以利于城市建设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景观保护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本文从"中尺度"的城市层面对西安老城区的绿地格局、慢行交通、遗产分布及雨洪排放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老城区的绿色廊道网络、慢行系统网络、雨洪调蓄网络的基本策略和概念性规划,并指出将三者复合叠加,以绿道网络为枢纽形成复合性网络系统,可为"中尺度"层面的老城区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尹来盛 《城市观察》2021,75(5):69-7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城新区开发建设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相反,老城区的发展问题曾被忽视并逐步陷入衰退.进入新时代,如何促进老城市新活力,实现老城区与新城区双轮驱动,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地处广州荔湾老城区的恩宁路汇聚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却一度成为老旧街区衰败的典型.通过微改造,不仅保护了历史环境的原真性,同时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之路.文章据此进行分析,并从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防止侵害消费者权利和公共利益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尹来盛 《城市观察》2021,75(5):69-7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城新区开发建设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相反,老城区的发展问题曾被忽视并逐步陷入衰退.进入新时代,如何促进老城市新活力,实现老城区与新城区双轮驱动,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地处广州荔湾老城区的恩宁路汇聚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却一度成为老旧街区衰败的典型.通过微改造,不仅保护了历史环境的原真性,同时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之路.文章据此进行分析,并从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防止侵害消费者权利和公共利益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老城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明,演绎了城市的悲欢与离合.而如今,老城区如同一个日渐老去的长者,老街老巷,夕阳斜照,一个“老”字道尽了城市的沧桑。 其实,老城区也是曾经的新社区,曾经的新房屋,曾经的新邻里。然而,月换星移,岁月荏苒,一切都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老去。老城区走过了多少岁月,目睹了多少年代的苍穹?曾经萦绕在街坊邻里之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温暖和温情,在人头攒动的挤占嘈杂中渐行渐远;传统社会“千金买屋万佥买邻”般的孟母择邻,“远亲不如近邻”的济贫助困,弥补过多少“父母在,不远游”和事业学业拼搏之间的矛盾与尴尬的邻里睛愫,就这样慢慢地走出了现代人的视野。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一切曾经的美好在今日都成了古老的故事。老城区在岁月中老去,就像彩色照片褪去色彩后变成了黑白照,老街、老巷、老邻居也都在古老的歌谣中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客货分离是目前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中亦存在着客货协作。客货关系的演进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追求协同效应和降低相互干扰是客货关系演进的基本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客货需求的替代转换、科技进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都会对客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为协调好客货关系,交通政策规划要立足规模基础、注重平衡协调和完善规划监管。建议有序推进民航货运机场建设,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在保障客运功能的前提下发展高铁货运,按照客货分离解决港口城市的疏港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9.
范小勇  曹伯虎  邹哲 《城市》2008,(5):26-28
城市社会羟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交通量的增加,而交通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交通与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与管理,特别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江雪峰  陈富昱 《城市》2009,(8):56-58
一、概述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是指设置于公路和城市道路之上的.用于规范、管理、控制道路交通行为的设施,种类上包括标志、标线、隔离栅栏等安全设施和电子警察、诱导系统等信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的目的在于配合交通管理.使道路系统的整体效率最高、交通事故最少、公害程度最低。道路系统规模越大、交通功能越复杂、交通需求越旺盛就越是需要依赖交通管理设施来协调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广州市客运交通管理处最近组织专家学者举行了一个研讨会,会议提出以完善广州老城区西部密集商业区电车线网为主要内容的近期发展规划,要加快在市中心区域发展电车,减少城市交通污染。 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的电车已成为广州市环保的热门话题。电车的最大优点是在运行中不产生污染空气的废气,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2.
王明浩 《城市》2010,(2):77-77
由于资源枯竭、区位优势丧失、主导产业缺少活力和竞争力弱化、投资环境恶化等原因,世界上许多老城区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如何使老城区重新焕发活力,实现老城区的复兴,是—个世界陛的难题。由刘文俭等中青年学者深入调研、精心谋篇、潜心研究、数易其稿的《老城区发展研究》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老城区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部颇具开拓意义的力作。该书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文俭 《城市》2010,(1):68-73
老城区发展不仅是老城区本身的问题,而且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新城区的建设很容易引致老城区衰退,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最后甚至有可能把整个城市引向衰败。这种现象和苗头在我国某些城市的老城区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4.
贾伶玉 《城市》2013,(12):19-23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一直以来,交通被看作是区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处于基础性地位,不可被替代,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还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正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一定是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同样,交通的发展需要与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品味阆中     
彭忠富 《老人世界》2013,(12):39-39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中游,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之称。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古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依山傍水,这是古人筑城的通例,也是讲究风水的体现,阆中也不例外。这样一是享舟楫、捕捞之利,二是有薪炭、猎获之便,三是山水可以作为城市防御的屏障,真是一举数得。  相似文献   

16.
曹娟 《老人世界》2010,(6):37-37
初夏时节,我陪着朋友一起来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阆中,拜谒张飞墓冢和祠庙。  相似文献   

17.
阆中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春节文化无疑是阆中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最闪亮的一张名片。阆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春节文化的无限魅力,这座千年古城也因此成为游客争相前来打卡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处于四川省东、南、西、北旅游区的交汇地带。阆中古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被建筑学家定为“风水古城”。“绿色阆中”是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较早关注的绿色城市样板。“绿盟”内含的“绿都银镇”文化城建品牌项目(含“生态综合体”)及“绿色中国”神州行活动,将再一次聚焦阆中。为之,记者专访了“绿色阆中”建设工程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不容回避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老龄化人口流动问题已成为关系我国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聚焦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协调不足的问题,紧扣当前老龄化人口流动的现实需求,基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动健康路径的分析和老龄化人口流动失序的判断,明确了由其引发的城镇化发展困境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理想养老居住地"营建为核心,涵盖"生活空间、经济保障、情感交流、养老服务、交通联系"五大方面的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协调机制。围绕理想养老居住地"在哪建"和"如何建"两大核心问题,最终尝试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建设大型老龄人口社区"的具体应对策略和实现途径,以期为实现城镇化与老龄化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晓燕  黄一凡 《城市》2019,(8):55-61
绿色慢行交通以最优的交通效率实现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环境多元协调。作为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它满足了多种交通方式共存发展的需要,达到了实现有效土地开发利用的目的。笔者以银川慢行交通为背景,从步行街区、自行车道规划建设两方面进行了规划分析,探究了银川慢行系统中步行分区、街面设计、自行车道分级等关键要素规划内容,提出了银川慢行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