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等一等     
有一个人回忆,他父亲在过世前,告诉他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如果你想生气,不要立刻表现出来,要等24小时。24小时过了之后,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即使想去揍人也可以,但一定要等足24小时才能行动。”  相似文献   

2.
周礼 《职业》2014,(31):70-70
时间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都是24小时,但在这24小时里,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打口井”吗? 有两个小和尚,他们分别住在东边和西边的两座寺庙里,由于经常下山挑水,他们渐渐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关于现代人,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从文艺复兴算起,一是从启蒙时代算起。由前一种说法,现代人是人文主义者;由后一种说法,现代人是启蒙人。其实,这两种人可以合成在一个整体形象中,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起点,而启蒙主义则是资产阶级转向革命并“夺权”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0,(8)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 ,即“早餐吃好 ,中餐吃饱 ,晚餐吃少”。事实上 ,这个说法并不科学。比如说“晚餐吃少”就不符合一般中青年人饮食的需要 ,对夜间尚需伏案工作以及那些有迟睡习惯的人来说 ,晚餐就不宜吃得太少。老年人因体内代谢和消化能力不如年轻人 ,应当每餐吃好一点 ,吃少一点 ,“餐餐吃得好 ,餐餐七分饱” ,才是真正符合老年人生理要求的养生经验。葡萄糖是人体主要能源 ,餐后一小时血中葡萄糖浓度最高 ,两小时后降至正常 ,三小时后降至低点。体力消耗越大 ,葡萄糖的消耗也越快。此时 ,如不及时补充 ,就会动用储备 ,使血糖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生活环境与形态都让人极易生病,个人的健康与生活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应该根据各年龄层、自身及家人的身心体能,预防疾病的生产。零至3岁:婴幼儿时期要特别注意窒息、意外、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川畸氏疾病、肺炎、支气管炎、皮肤感染等症。出生后至少需打ZI针。这个时期的小孩需要24小时的照顾与观察,不能片刻疏忽;大小便及语言的训练也在此阶段开始。家长还要注意其智能的发展。4至7岁:此时的小孩仍需注意困意外及心脏病造成的死亡,预防注射的追加应在此时完成。要注意孩子的失足、溺水、烫伤、小儿气喘、儿童糖尿病、过度肥胖…  相似文献   

6.
赞勤 《老人世界》2010,(12):48-49
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定义为猝死。  相似文献   

7.
24年前,中石油管道公司所在的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燃爆事故,造成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大火持续烧了100个小时。  相似文献   

8.
有缘相识。只因公交车上一次义举2011年10月16日下午,葛凤云在阅读当天的晚报时看到一则新闻:这年夏天,辽宁省新民市一位名叫田波涛的美发店老板,与人一同在水库中游泳,结果为救两名溺水者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5岁。但因被救者不承认田波涛的救人举动,故而警方认定田波涛是酒后溺水而亡……看罢这则新闻,又仔细辨认了田波涛的照片,葛风云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因为她不但认识这个田波涛,还曾与他有过接触。  相似文献   

9.
生活之友     
辨伪睡觉那些事儿
  记者搜集、整理了网络上传播较多的有关睡眠的各种说法,请教睡眠及神经内科医生,以辨别其真伪。
  说法一:近几年,有人开始提倡“分段式睡眠法”,即将睡眠分摊到一天不同时间,而不是一次性睡足8小时。比如,先睡上3个小时,醒后做些事情,然后再睡3个小时,这样可以使人们睡得更少却能保持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家茶座》2006,(3):159-160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最近刊载Jacob Weisherg的文章说,有些病源于贫穷,比如肺结核、疟疾和艾滋病;有些病是因为生活富足,比如肺癌、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还有一些危险则来自极度富裕,比如打马球时从马上摔下来,快艇翻了个底朝天,或者在喜马拉雅山脉探险之旅中死于高山病。本周,华盛顿地区的报业巨头菲利普·梅里尔被认定为溺水身亡,让人们认清了上述说法。这位72岁的老人独自一人驾驶着41英尺长的帆船出海航行,也许没有带救生衣,结果消失在切萨皮克海湾。  相似文献   

11.
掌握好睡眠方法,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1.午睡不少老年人有午睡的习惯,但如果睡不好,反而觉得难受。午餐后要休息15~30分钟再睡,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午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0-60分钟为宜。避免睡在风口上,胸腹部要盖点东西,以免受风寒。现在有种新的说法,认为饭前午睡好,只睡半小时,甚至比饭后睡2小时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大。  相似文献   

12.
雨薇 《当代老年》2008,(9):44-44
一般正常人24小时尿量约为1500毫升至2500毫升之间,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500毫升称为少尿。少尿在医学上常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出现少尿症状的疾病有:  相似文献   

13.
最近,60岁的林阿姨参加了退休职工体检,发现有早搏,医生建议她去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她听后,有些害怕,急忙到医院就诊,医生让她做了一次24小时心电图监测,报告显示“24小时内见120个房性早搏、偶见室早”。林阿姨顿时慌了神,那么多早搏,岂不要命?谁知医生却说。没什么事,也不需要吃药。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2010,(1):58-58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大醉一场至少会带来24小时的免疫功能下降期。经常醉酒的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蛰居青年     
据说现在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每天24小时有23小时呆在家里,另外一小时用来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一小时还得是天黑的时候,有人将这群人命名为蛰居青年.起初我以为所谓蛰居青年不过是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称谓,后来到网上"百度"了一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健康资讯     
《女性天地》2011,(12):61-61
睡眠黄金分割点:7.5小时 一天即一个昼夜24小时,如果将白昼和夜晚视为各12小时,按照黄金分割定律,那么人最理想的睡眠时间刚好是夜晚12个小时的0.618,约7.5小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睡眠时间非常合适。一般来讲,睡眠宜早,入睡时间不超过晚10点,老年人不超过晚9点,是最好的作息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致癌真的是一个很热门的词,不信你看:反复加热的剩菜会致癌;反复解冻的食物会致癌;反复用的油吃了会致癌……我真觉得,再这么下去致癌物都快不够用了!那么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反复热的剩菜致癌?隔夜菜放冰箱24小时,亚硝酸盐含量全部严重超标,吃了致癌!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没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因此丧命。更有甚者,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生病住院。以下是十二种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错误一:白天三次服药法。"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三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而不是简单的随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人心中,泡面是不健康食品,吃多了对身体无益。但有说法称“吃一碗泡面需要肝脏解毒32天”,这让不少人惶惶不安。究竟泡面有没有这么“毒”?营养专家认为这说法不靠谱。谣言:一碗泡面需肝脏解毒32天 有说法称,泡面的面饼经过油炸,油中添加了BHT(一种抗氧化剂,被广泛用于油脂的抗氧化)。最可怕的是碗装泡面,碗的材质是聚苯乙烯,为防止加热变形,添加了BHT,冲泡过程中遇到高温,这些物质就会溶解出来。因为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只要人体摄入不需要的物质,都会由肝脏整合排出去,一般32天为一个周期,所以一碗泡面需要肝脏解毒32天才可以代谢出去!  相似文献   

20.
凡人高手     
凡人高手午睡学问进入春夏交替季节,每个人都开始觉得易困。尤其午饭过后,睡意更袭人。那么,您知道怎样午睡才能消除疲劳,确保身心健康吗?人最容易入睡的时间是清晨醒来后八小时,或晚上入睡前八小时,这期间午睡半小时,人才能恢复精神。如果睡的时间过长,或不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