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14,(12):10-11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据民政部2011年统计,在60岁以上老人中,有40%过着独居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个别地区"空巢"老人家庭比已达70%。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利用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 60 岁及以上育有子女且没有与子女同住的 3 712名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向代际支持对空巢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 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双向代际支持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医疗费用水平下,代际支持对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影响有差异。向上经济支持的正向影响效应随医疗费用增加而增加;向下照料支持的负向影响效应随医疗费用增加而增加;代际情感支持的正向影响效应在中位医疗费用水平下影响更大。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增强子女对空巢老人健康情况的关注, 从而有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在山东、浙江等地,这个比例已超过30%。全国3.4亿个家庭户中,至少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家庭老人需要社会照料。天津社科院和天津市老龄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1997年,天津城区有老人的家庭空巢率为54%;到了2002年,这一数字就上升到了62.5%。照此速度发展,10年后天津市区有老人的家庭空巢率将达到90%左右。全国老龄委指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高,家庭子女的减,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增加,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长,而其中老人处于空巢的时间和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空巢老人问题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数据(见表1)表明:以被调查的样本(老人个体)为基础进行计算,目前中国独居老人人数占同年龄段老人总数的7.1%;同时,越是年龄大,独居的比例就越大,60~69岁独居老人是同年龄段老人的4.8%,70~79岁的比重是9.7%,80岁及以上的比重是12.4%。在城市中,老人独居的比重为6.6%,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在60~69岁和70~79岁这两个年龄段,也低于全国平均数,分别为4.5%和8.8%;但是,80岁及以上的老人,独居的比重却超过全国平均数1.8个百分点,达到14.2%。表1“空巢家庭”所占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一、空巢家庭老人的现状厘析“空巢老人”群体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与一般老年群体相比年龄偏高,健康状况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省612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障、生活管护、经济来源和精神慰藉等养老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为:医疗需求旺盛但大病保障薄弱,管护需求迫切但各方照料严重缺位,急需经济保障但收入少消费低,精神困境突出子女社会慰藉少等。由于家庭中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对健康、自理的要求尤为迫切。为此,应加快建立家庭、社区、国家和市场联动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文章重点关注农村子女流动对农村空巢老人自评健康和慢性病状况的影响机制,比较经济支持和就近居住两种代际支持方式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农村子女流向城市会显著恶化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并增加老人的慢性病患病概率。在对子女代际支持的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经济支持效应可以改善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但对改善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微乎其微,忽视效应不利于空巢老人自评健康,但可以缓解部分慢性病的患病状况。以子女流动距离为门槛探究何种流动距离对空巢老人自评健康最有利,结果表明,当流动子女与空巢老人同县/区但不同村/社区时,空巢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最佳。上述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空巢老人照料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全国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54%,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巢化打碎了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亲情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形影相吊,孤独寂寞,郁都寡欢。要想"老有所乐",除了儿女要多给老人生活和心灵的关爱,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注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精神自助"。注重夫妻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1]。在农村空巢现象尤为明显,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占空巢老人的25%左右[2]。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查阅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调查的相关文献,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法对成都市六个主要城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区)的300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状况。成都市绝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月生活费用都在1000元以上;子女看望的实际时间与老人们的期望值存在偏差,空巢的主要原因与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且困扰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孤单。社会特别是子女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社会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吴玲 《社区》2012,(8):4
2月23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一户居民楼内,一名七旬独居老人被子女发现死于家中。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的尸体已出现腐败现象。专家呼吁社区关怀,避免此事再度发生。(《京华时报》2月24日)——"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对空巢老人真实生活的写照。而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照顾老人,一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而其中的空巢老人规模也在逐年在上升,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预计到2030到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1]。2013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空巢综合征"成为时下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徐炯权 《社区》2015,(25):32-34
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而且增长比例每年都在提高。随着“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摆在老人们面前的难题之一就是“吃饭难”。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近几年来,为切实解决高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全国各地的一些社区陆续办起了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食堂。然而,这些社区老年食堂在红红火火开办了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有的甚至不得不关门歇业,被称之为“舌尖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迁移中家庭存在留守妇女、孩子、老人问题,以及新"空巢"家庭等问题.这些非经济成本因素严重影响到农村劳动力迁移水平.因此,加快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鼓励农民工家庭式迁移,以解决留守妇女问题;加强父母与子女的联系,以解决留守孩子问题;落实《老年法》,兴办托老院,帮助老人,以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家庭情感交流,父母应调整心态,以解决新"空巢"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敏之 《社区》2014,(7):25-25
为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切实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方便,河北省唐山市友谊里社区为辖区内子女在外地的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配置了简便易用的“老年机”。  相似文献   

16.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的晚年生活幸福的一种标准,但随着儿女独立组建家庭的比例增加以及人才外流的兴起,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空巢似乎已成为孤苦、寂寞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有一些老年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更有随着独生子女外出上学或工作,空巢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中年人不甘于忍受寂寞,正在努力营造自己的多彩人生。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引起伦理规范的转型,新的以利益为重的代际关系对原有的以"孝道"为核心的代际伦理关系产生巨大冲击。代际伦理转型下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供给的双重困境,子女供养不足,政府补贴与社会救助乏力。家庭结构的变化、代际伦理的转型、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当前形势下,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应该从协调家庭关系、寻求代际公平、完善保障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调动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18.
这件真实的事件,并非个案.空巢老人独自死去,或发生意外救治不及时的事件,时有发生.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U-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2~3个社区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30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有关.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有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社会支持.空巢老人的SCL-90测评结果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CQOLI-74)结果呈一致性,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 既要重视空巢老人的躯体健康,更要重视空巢老人的心理卫生水平和健康教育,帮助老人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社区》2011,(8):40-40
今年1月5日,我国新《老年法》草案出炉,子女“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实际上,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观念的转变.“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为老人“暖巢”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