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之1990—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不同民族间差异明显,由此导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化较大,与2000年比较,人口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少数民族由2个增加到4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由20个下降为19个;人口增长率不仅在民族间差异大,而且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地区间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各民族的老年人口增长率都很高.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36%提高到2010年的32.84%,但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且各民族、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延边地区民族人口结构变动与调整对策古清中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时,全州总人口为85.44万人,其中朝鲜族52.98万人,占总人口的62%,汉族30.59万人,占35.8%,其它少数民族1.87万人,占2.2%。此后,院着时间的推移,全州的人口...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相似文献   

4.
美国建国之初,领土面积为9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只有250万人。1790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392.9万人。此后,国土面积几经扩大,人口不断增加。1980年第20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为22,650万人。1982年中估计数为23,200万人。从1776年建国到1982年的206年,土地面积扩大近10倍,人口增长近92倍。 在美国的人口增长中,移民是一个重要因素。179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移民中四分之三以上来自英国,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国人、丹麦人、法国人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此后,移民日增。1861—1914年间,涌人美国的移民达2,710多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5.
截止到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发表,80年代全国大陆历年人口总数与自然变动指标,国家统计局都已公布。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0年代全国历年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来分析,是不难得出80年代较70年代末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结论。 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以下特指全国人口)113368万,相对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总人口100818万,只要稍加推算,客观数值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1982年人口普查之后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普遍偏低。尤其是1988年至1990年的三年间,自然变动指标差异则更加明显。准确地推算两次人口普查间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既是科学分析80年代人口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80年代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数据说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是由五十五个民族,八千多万人组成的,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02%,但分布面广。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有600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2%。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聚居的约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4%,其余26%散居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是一个发展变动的群体,其变动的规模和发展的趋势,既有人口过程内在的机制作用,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又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其中尤以社会制度变迁、经济变迁、  相似文献   

7.
欧洲在经历了二次大战后的婴儿激增时期后,从60年代开始,人口出生率便直线下降,个别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 欧洲(不包括苏联)1950年的人口数为3.92亿人,1960年为4.25亿人,1970年为4.59亿人,1980年为4.83亿人。1950年—1960年的10年间,增加3300万人;1960年—1970年的10年间,增加3400万人,1970年—1980年的10年间仅增2400万人。1985年,奥地利、丹麦、联邦德国、匈牙利出生婴儿数已少于人口死亡数,紧随其后的是比利时、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1985年这些  相似文献   

8.
近四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十年间,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已从1982年的6729万人增长到9120万人,8年间净增2391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38.7‰。为了弄清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形势,把握未来的趋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泰国的人口     
战后以来,泰国人口增长很快,从1946年1740万人,增加为1951年2030万人、1960年2640万人和1985年5190万人。1960年—1985年26年间人口增长一倍。 1960年以前泰国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很大一部份为人口的增长所抵消,因此国民财富难以积累,人民生活也难以提高。1961年泰国开始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从1961年到1986年已实行了五个经济发展计划,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较快,平均年增长率7%以上,并于1967年开始实行家庭计划,人口增长显著下降,出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经济》1991年第1期刊登了周祖根、梁小筠同志关于“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探讨”(以下简称“方案探讨”)一文,针对198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分析意见.本文就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方案和“方案探讨”一文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探讨.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思想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人口变动情况,自198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进行一次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以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从1982年到1988年,每年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的样本量是50万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5‰,即抽样比为0.45‰,调查的样本量仅对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有代表性.为了解决抽样调查对各省人口变动指标的代表性,从1989年起,全国调查的样本量由50万扩大到180万,抽样比为1.6‰左右.  相似文献   

11.
西汉时期,正是汉民族确立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时代。当时中国境内有很多少数民族,其中匈奴族是最活跃的少数民族之一。西汉初年,以长城为界,汉朝和匈奴形成了南北并峙的两大政权。冒顿单于时期匈奴人口在110万~130万之间;老上单于至军臣单于中期,匈奴人口达到了鼎盛时期,由130万增长到150万以上;汉武帝到汉宣帝年间匈奴人口有60万左右,不超过80万;西汉末年恢复到西汉初年的11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人口普查10%全国抽样资料,提供了2,056万多名15岁及其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未婚状况资料,本文拟依据这些基本数据,并结合1982年普查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未婚状况。一10%资料中15岁及其以上人口合计为81,835,756人,其中,未婚者占25.13%,较之1982年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反证出1982—1990年间我国人口已婚比增幅较高的事实,即由1982年的71.43%上升到1990年的74.87%。资料同时表明,上述期间我国已婚比与未婚比的变动并非  相似文献   

13.
郭未 《人口学刊》2014,(6):13-21
本文根据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汇总资料数据,借鉴经济学科中的区位商方法,从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就业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的差异及其在十年间的变动。同时,采用每万人大学生数、新生儿存活状况、第三产业就业分布三个指标构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分析发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指数在十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蒙古族、藏族和壮族人口的素质发展指数略有提高,而回族和维吾尔族则有所下降。研究认为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高等教育水平为突破口,可以逐步改善少数民族人口就业的职业阶层分布,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整体健康状况,最终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高度集中是大城市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在迅速增长.十九世纪初,居民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全世界只有45个.然而,到都市化时期,拥有10万居民以上的城市却变得平平常常了.二十世纪初,全世界已有830个这样的城市.今天,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大城市的一切特征.目前,世界上评定大城市的人口标准起码在50万人以上,到二十世纪末大城市的人口标准可能达到100万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人口发展很快,仅从1950—1970年的2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86座城市  相似文献   

15.
以1982年以来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年龄别受教育模式、 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为主要测量方法,分析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总量、 结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递进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中国高等教育年龄人口总量、 结构和变动趋势.研究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年龄人口总量进入下降阶段.各年龄队列之间人口规模从差距巨大,向差距显著缩小转变.预计今后高等教育年龄人口规模将持续稳定下降,人口规模从2015年的12849.16万人下降到2035年的9114.74万人,比2015年减少3700多万人,下降幅度接近1/3.未来的高等教育年龄人口在校规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预计2020年之前高等教育年龄人口在校规模处于下降趋势,2015年至2020年保持在3000万—4000万之间.  相似文献   

16.
基本状况人口的增长:1949年解放时兰州人口只有72.71万人(包括三县和两个远郊区),到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已达237.63万人,三十三年来人口增加了2.2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6%。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9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十年中净增82.68万人,平均年递增7.6%;1960~1975年净增60.19万人,平均年递增2.2%;1976—1982年为增长缓慢阶段,六年中净增22.05万人,平均年递增1.2%。第一阶段由于建国后各项事业急需发展,吸收了一大批干部和工人,支边人员和中央下  相似文献   

17.
祖国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1990年全国大陆除汉族人口以外,各少数民族人口9120万人,分布在祖国各地。云南有52个民族,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人口1234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其中,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1232.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9.86%;居住在云南境内的特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人口550.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4.7%,这些民族除白族以外,都占全国各自民族总人口数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陕西人口的历史和现状陕西的人口,据不完全的史料记载,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二年)起至清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的1700多年间,全省人口一般保持在300万至400多万之问,发展极为缓慢。西汉元始二年,全省约有82万户,3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3%,到唐天宝元年(七四二年)  相似文献   

19.
尼泊尔在本世以来,1911—1954年43年中,人口平均年增长0.9%。在1954—1961年期间,增长速度每年大约为1.8%,1961—1971年十年间,年增长率在2%左右。根据1976年典型抽样调查,1971—1976年五年中人口年增长2.1%。以上情况表明最近几十年尼泊尔人口是稳步增长的。人口增长的直接后果是人口密度升高。尼泊尔1961—1971年十年间人口密度大约上升23%,从每平方公里65人增加到80人。其中尼泊尔首都所在地加里满都地区每平方公里高达567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就美国建国200年来,城市人口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作一初步的介绍、分析和研究,以供研究我国城市化道路时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变化 200年来,美国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发展变化是很剧烈的。1790年,2.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只有两个,到1950年时发展到522个,1970年达到916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820年普查时才出现,到1950年发展到109个,1970年达到156个。1790年美国有24座城市,1950年增加到4077座,到1970午时发展到了7062座,近二十年间的发展速度接近过去160年的发展。5万人口的城市是划分大都市区的主要标志,它也从1900年的78个发展到1970年的39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