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不同语言之间词的借用。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英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音译+类别借用词和字母词/英汉混合借用词。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的互借词在借用方式、构词能力、普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层出不穷的借用词,我们应从外来语中汲取营养,丰富中华文化,同时重视对外传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从词汇学的角度,比照不同时期出版的英汉语工具书,我们认为英语意译词对当代汉语新词新义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方式有以下五种:1.英语原词的词义在汉语中空缺,通过意译导致汉语产生新词;2.英文单词一词多义,用汉语对应词的中心义项翻译英语对应词的边缘义项,导致汉语对应词词义增加;3.英文单词增加新义,导致汉语对应词新义增加;4.英文同根异词性的词在翻译中对汉语词性词义发生影响;5.英语中近义词译成汉语,代之汉语对应词词义变化。而中外关系的加强与中外文化的发展,为意译词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促进了汉语新词新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惯用法结构。汉语的惯用法结构是介乎词和固定短语、临时短语之间的特殊语言成分形态 ,具有结构上的准固定性、意义上的准凝固和大都呈对应状态的特点 ,其形式和内容常常镜像出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 ,是汉民族文化观念的反映。汉语的惯用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拟在阐述汉语惯用法结构的性质、范围的基础上探讨进行非母语教学时的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两种语言之间产生了诸多的文化差异,其中一个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词汇层面上。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语言词的文化意义,并且针对词的文化意义的差异,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替换、增益、意译。  相似文献   

5.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构建材料,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其文化的负载者。汉、彝、英亲属称谓词是汉、彝、英语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反映社会的亲属关系,还积淀了民族文化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词做参照系,通过对汉、彝、英具有代表性的亲属称谓词作对比性地描写分析,旨在探索它们在宗族关系、长幼次序、背称面称的差异上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语言中的色彩词在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特点的同时,其自身也被打上了生态文化的烙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意义重大。文章从色彩词和传统生态观分析入手,探讨汉语色彩词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生态观,为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制度在语言中的反映。借词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蒙古语亲属称谓词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蒙、汉两个民族在婚姻家庭层面上的影响特点。从语言、文化和婚姻的角度可以说明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借入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同语言包含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思维模式,学习外语与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不可分的.从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发现母语文化对其英语书面表达产生了较大负迁移.  相似文献   

9.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英语写作是英语言表达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反映着西方所特有的语言结构模式和文化思维模式.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普遍受到母语文化干扰,写作成绩仍处于低谷,本文将从词法、句法、语篇结构等方面分析英、汉语差异性,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文化干扰,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义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民族文化语义往往反映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个性.本文从联想意义和形象取向的角度对俄汉语语义层面的语言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对此,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信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认同感,加强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12.
华人宗教与“华人经济”的共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的传统宗教活动的诸多特征与"华人经济"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华人传统宗教与"华人经济"具备相似的特征,相互影响,并遵循相似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人的文化本体是人的根本,是人得以立足的基础。同样,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是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本。然而,当今中华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遮蔽了,“关于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论的确立”就理应成为中国哲学界文化研究的迫切课题。走出困境,就必须使中华文化本体回归并建构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对全人类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华学是关于中华民族整体研究的发展所催生的新学科,是中华民族现代化过程中进行深刻自省自觉的学术产物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学好语文。具体地说 :在识字与写字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字 ;在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感悟语文的魅力 ;在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 ;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掌握语文的学习规律 ,提高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林建筑作为景观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以叠山、理水、造屋、铺路和莳花、植木展现着传统的抱合自然的哲学观和入世乐生的民俗观。园林建筑的民俗观主要表现为:刚柔相济,阴阳和顺;时空流动,内外交通;除凶纳吉,入世乐生;统一变化,彰显个性。园林建筑的民俗观借助建筑构件、门窗雕饰、脊饰瓦饰、花木配置、花街图案、山岛设置、神话传说,以及对景、借景等手法而得到象征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以意象形式来反映人的外部世界和内心感受的,汉字以其意象性结构为汉语文学提供了一种对世界审美把握的最佳资源:(一)汉字语象成就了汉诗的"画意"追求;(二)汉字意象孳乳了汉诗的比喻意象;(三)汉字分行排列凸现了汉诗的丰美意象。有血有肉的汉语文学源于对汉字的精心雕琢,现代汉语文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美的资源",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保持地方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类推分为类推拉平和类推创新,汉语语法和汉字构形主要体现为类推拉平和类化拉平。汉字构形的类化拉平可见于其历时演变、共时简化及其书写艺术。汉语语法的类推拉平可见于其音读、变调构词、字化及语序类型。汉字构形的类化拉平和汉语语法的类推拉平具有通约关系,其理据植根于深层的汉民族诸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华民族面临着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一神圣而崇高的目标指日可待。民族的复兴与语言的强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语的圆际化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目标的必经之路。由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所引发的席卷全球的汉语热使我们看到了汉语走向国际化的希望,增强了我们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