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析"性侵儿童"集体记忆的媒介建构,对《南方都市报》等三家主流都市报中的"性侵儿童"新闻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我国新闻媒体对"性侵儿童"社会记忆的呈现经历了一个从集体失声到开放多元的历程;媒介在报道"性侵儿童"案件时进行着一种仪式化的呈现与编排策略;法制与教育成为媒体报道"性侵儿童"时的主流框架,基于现代新闻伦理道德的考虑,媒体更多地是把创伤复现和创伤处理置于两元对立的地位,对被侵害儿童的"创伤叙事"进行了遮蔽和掩盖。  相似文献   

2.
代际性和阶层性是当代青年文化的基本特征,"80后""90后"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代际差异和阶层差异。"80后""90后"青年对国家层面价值观最认同富强,对社会层面价值观最追求自由,对个人层面价值观最注重诚信。在代际差异上,"90后"更向往自由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80后"更看重富强和法治,并且"90后"的内部异质性大于"80后"。在阶层差异上,富裕家庭青年最认同文明、自由和法治,中产阶层家庭青年最认同民主,城市贫困家庭青年最认同平等和公正,外来务工青年最认同富强、文明和和谐,体现出不同阶层青年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领域,而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儿童的教育领域和生活领域,媒介的作用日趋强大。本文将从儿童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两个方面出发,以建构主义为出发点对"儿童媒介素养"进行解读,力求顺应儿童发展,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如今社会,新闻反转的事件随处可见,从女子被狗咬到阎肃被死亡等事件无不彰显了当今浮躁的媒介环境。在这样屡见不鲜的"新闻反转"事件中,媒介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原因入手,对媒介形象的重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六人晚餐"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友方式成为都市白领阶层的新宠,本文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六人晚餐"的特点及其风行的原因,并指出了参与者应注意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被"媒介化"现象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电视节目被"媒介化"的现象尤为明显。本文将以央视春晚为例,从打破空间限制、打破时间限制、媒介的提前策划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电视节目被"媒介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公共权力、资产控制权和技术资本为基础的中国城市阶层地位划分的理论模式,进而建构了一个由社会上层、中产上层、中产下层、技术工人及小职员、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5阶层构成的阶层结构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阶层地位是制度化的、由资源占有关系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居于这些位置上的人们是这一阶层的成员,他们享有相应的生活机遇,甚至在主观上认同这一社会身份。对中产阶层的界定应置于社会整体阶层结构中进行;中产阶层地位是位于基本阶层地位之间的阶层地位。据作者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2003年中国全国综合调查"(CGSS2003)资料所作的分析显示,中国城市的社会上层占大约0.6%,中产上层占7.6%,中产下层占22.8%,技术工人及小职员占25.7%,非技术工人及个体劳动者占43.4%;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是较典型的"金字塔"形结构。统计结果还显示,这一阶层框架对收入、家庭住房面积、阶层地位认同、幸福感等生活机遇和主观社会态度变量的方差的消减,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作者所提出的阶层分析框架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而言,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强化媒介意识是"媒介融合"产业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自身的专业学习并结合参与校园自办电子杂志《触点》的专业实践,就这一观点从媒介意识的基本界定、媒介意识的培养现状、媒介意识的强化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促进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社会学家,因此我们研究一切性问题的时候,都会从社会阶层的视角来考察。我们把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调查中的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调查地点的行政级别、调查年份这几个因素,使用聚灯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就得到中国男人的低、中、高这样三个阶层,也得到女性的低阶层与高阶层。结果发现,不同阶层在性方面的差异实在很大。  相似文献   

10.
青年农民工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他们已经成为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本文着重研究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相关定义,然后,具体分析W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层面来探讨他们融入城市的情况,并且得出结论:他们的城市社会融入只是"嵌入"式和"失范"性的融入,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媒介竞争的激烈、新闻采编人员专业知识缺失、新闻专业主义失守三方面分析了食品安全报道"误读"现象的成因,剖析了其给民众造成的恐慌心理。然后从加强媒介自律,增强把关意识,增强细化记者专业分工,提高食品安全记者素养,新闻传播与知识传播并重,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素养三个方面给出了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东地区人权语境逐渐宽松,颁布了各种伊斯兰特色的《人权宣言》,不同层次的人权组织在伊斯兰国家开展活动,这都为中东非政府人权组织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非政府人权组织推动了中东人权观念和人权批判精神的成长,提升了中东各国政府对人权关注程度,并成为国际人权标准内化的重要媒介,缓解了社会内部的对立。"人权依赖综合症"影响到非政府人权组织的特征,人权组织多为社会精英阶层所领导,其活动多限于特定群体和地区。在现代社会,人权组织虽面临诸多挑战,但无疑已成为推动中东政治民主化和人权发展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中非农业户口无业青年在其阶层地位与阶层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出现错位现象.此现象导致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外的"游离的人"的产生,并伴随着原有优越阶层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出现.转型社会中"游离的人"与"优越的尴尬"情结迫切需要人民的关注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青年的生活价值观呈现整合和分化并存的趋势。一方面,不同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与"60后""70后""80后"相比,"90后"更崇尚简单和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注重个人发展,淡化权威,体现出后现代的价值取向,同时,"90后"更注重家庭、工作和科技发展,表现出现代的价值取向,"90后"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同步发展。另一方面,阶层之间的分化非常明显,不同阶层的人在对待生活方式的选择、追求个人发展以及工作和科技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90后"价值观特征的形成与当前中国的宏观社会环境密切相关。"90后"一代的生活价值取向既区别于日本的"低欲望",也区别于"小确幸",是一种具有发展取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因不堪忍受上司骚扰,洛阳女孩辞职闯进了充满商机的羊城。从做"红酒小姐"到"候妻吧"老板,十年的风雨磨砺,不仅使杨雪在广州立稳了脚,自创出一种全新职业,这位普通打工妹也凭借自己的一个个惊人"创意",最终跃入了"富人阶层"。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至2014年的2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大变化特别体现在媒介的不断创新。2014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20年。20年间,伴随新媒介同步出现了一个新的"青年族群",即"80后"和"90后",尤其是"90后",直接被称之为"互联网一代"。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互联网20年间与青年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事件,通过新媒介事件的"原点"来观测中国新青年的网络社会是如何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女人味"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群就分为男人和女人,估计从那时开始,男人就有男人味,女人就有女人味.只不过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的阶层对"女人味"的定义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争论已久的话题,对于四要件、三阶层或其他犯罪论体系我们该如何抉择?中国的犯罪理论体系应该走向何方?这些都是刑法学界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文本阐述四要件与三阶层理论的基本内涵,结合"推倒重来论""维持通说论"的观点,从历史、逻辑、应用层面多方面比较,总结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在最后就犯罪论体系提出一些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一代农民"有分化无分层",当前中西部二代农民出现了阶层分化,代际分化与城乡分异构成其基本逻辑。其中,代际分化取代了人口分化成为农民分化的主导机制,城乡分异取代了村内竞争成为农民的阶层表达方式。随着二代农民主导的中间农民大量进城,城乡两套社会系统正在逐渐被一套阶层分化的逻辑统一起来,从二元走向整合;大量中间农民家庭正处于半城半乡的过渡阶段,进退不再是选择,而是成败与身份的标志;新的认同、阶层结构和社会秩序正在诞生。在农民家庭弹性城市化路径和刚性城市化需求并存的情况下,农村和中小城镇共同构成基层社会的缓冲区与稳定区,应一方面确保农村发挥基本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小城镇建设,让农民有村可回、有城可进。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干部阶层的地位变动和腐败的利益根源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期干部阶层的地位变动和腐败的利益根源及治理陈烽本文以分析转型期干部阶层的地位变动为基础,对转型期腐败的利益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指出,改革以后干部阶层的整体权力、地位下降,内部发生分化,失去原有利益平衡;个体、集团的自主性、独立性提高,局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