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04,(10):38-39
<正>"哎!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这是黄老写在《比我老的老头儿》封底上的话,追悔而伤感。是的,写不写是我的态度,写得好不好是我的能力,我不能错过这些越来越少的国宝级的老头儿了。何况,六十一甲子,"二十岁"的黄老,在虚岁二十五的我眼里,是那般"亲切"、"真实"和"可爱",他的活力、随性、聪明,让我在8月24日他八十寿辰这个特别的日子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2.
又是中秋之夜,当圆月高挂在天空之时,我撰著的《大湘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大湘西土司》也落了笔。独坐案前,如释重负。回想近5年来,为了完成《大湘西三部曲》,我的写作可谓劳心又劳力。其间的艰辛惟有自己才深知。记得初写三部曲之前两部——《大湘西演义》和《大湘西匪殇》时,我想掌握第一手资料,曾邀摄影师罗兆勇一起跑遍湘西十多个县和数百个乡村,采访了二三百个当地知情老人。我负责文字采访与写作,罗兆勇专司摄影,我们配合默契,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采访摄影计划。当然其间也免不了吃许多苦头,比如深入边远村寨采访,多半都要走路,有…  相似文献   

3.
由湘西作家李康学撰文、摄影家罗兆勇摄影、出版人覃代伦配图的“大湘西三部曲”,历时 3年,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全面、真实、本色地解读了历史的大湘西,民族的大湘西,人文的大湘西。黄永玉先生曾说:“这是几本湘西的书。”历史的大湘西神秘诡异的土司王朝,中国历史中的异数,在大湘西涓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一枝独秀。《大湘西土司》,被誉为大湘西版的《尘埃落定》,以章回演义的文体,配以54幅精美图片,全方位解读了大湘西长达千年的古代土司史。全书以历史史实为经,从唐末五代时期老蛮头土司王吴著冲传令招驸马着笔,声色并茂地…  相似文献   

4.
2011年底,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作者李康学自费在中国书籍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大湘西系列作品集》4卷。这部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山区历史文化集大成者。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山区传奇的历史、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民族风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武陵文化"。  相似文献   

5.
略论历史上的湘西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开发”,是各民族人民对某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早在旧石器时代,湘西地区的开发活动就开始了。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湘西地区先秦时期、秦汉至唐羁縻时期、五代至清初土司时期、“改土归流”与“苗防屯政”时期、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开发活动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述评,最后总结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跳月,是湘西苗族地区古代盛行的一种自主婚恋习俗,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择配的盛会,也是苗族人民繁衍生息、文化娱乐与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由生活、向往和谐与发展的民族心理模式。尽管这种婚恋习俗在今天的湘西苗族地区已经十分罕见,或者说甚至绝迹,但这种婚恋习俗的遗韵仍然渗透进民族的心灵之中,它像一首余音袅袅的民歌,将永远响彻在苗族历史的晴空之中。  相似文献   

7.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色及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极具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多元一体,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杂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融,神秘湘西越来越吸引外界的眼球。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湘西人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珍惜这一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湘西旅游开发的“双赢”目标。保护湘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推动现代化进程的西部大开发中,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现代化进程的标准化价值取向的影响。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剧烈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蓄、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  相似文献   

9.
大湘西地区一直是国家扶贫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扶贫效益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在扶贫出现"结构软化"的新形势下,适应发展形势要求,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新道路成为必然。近年来,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大湘西的文化产业,挖掘它的扶贫增收效益,开创大湘西扶贫的新局面,切实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铁 《民族论坛》2010,(12):46-48
聂元松的《湘西叙事》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美散文集,充满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的的二重奏。在历览湘西胜景的行走中,作者怀着女性特有的温柔与悲悯抚摸这块土地曾经所承受的苦难。在过于沉重的过去和过于喧哗的现在之间,努力地寻找一个生命的支点。对湘西民族文化遗产的叙事中,作者既保持一份炙热而执着的激情,同时也满怀一份深沉的现代性的忧虑。对美的眷恋,对生命的关爱,对历史的缅怀,对文化的倾心,是聂元松《湘西叙事》中散发的迷人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苗、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多样  相似文献   

12.
正陶器,在湘西民间又称土陶、瓦器或窑货,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湘西陶器的制作和使用,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已经有上万年以上的历史。在湘西发掘出土的大量陶片以及日用陶器,诸如鼎、壶、罐、盆、钵、碗、杯、盘、瓦等,可以证明,生活在湘西大地上的土著先祖们已经有成熟的制陶经验,而且一直无间断地生产和使用着。大大小小分布在龙山、永顺、保靖、泸溪等地烧制陶器的民窑,土家、苗族人家摆放的粗犷质朴的陶器用具……都是一道道散发着浓浓人间烟火味的风景,见证着湘西古远而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说的大湘西,泛指湖南西部的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直到今天,这一地区的经济仍然落后于全省乃至全国主要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与交通长期的落后封闭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科技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局面,从而在新经济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一、大湘西信息业现状在信息社会,信息同物资、能源一起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产生、处理、管理和使用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随着…  相似文献   

14.
<正>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奇异的山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西部大开发、湘西大开发的启动和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不断增多,一些湘西独有的民间工艺品,也渐渐地走向了市  相似文献   

15.
“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境内,集中居住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由于该区域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实行了有别于内地民族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因而,该区域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原始古朴。民俗旅游资源是“大湘西”旅游的明珠,系统地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合力,是构筑“大湘西”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和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一、“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风情、…  相似文献   

16.
《走进湘西》大型电视纪录片是配合湖南西部开发而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在今天的开机仪式后,摄制组就启程上路了。我衷心祝愿各位朋友一路走好,愿你们满怀希望而去,满载丰收而归! “走进湘西”,怎么走,才走得进?我们不仅要看到湘西的外表,更要看到它的深刻内涵;不仅要看到湘西优美的山光水色,更要看到它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要看到湘西的暂时贫困,更要看到它美好的发展远景。 走进湘西看山看水,是一种享受和陶醉。湘西有闻名于世的张家界,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粗犷的雪峰山,奔腾的沉水河……大山,铸造厂湘西的筋骨和气魄;大…  相似文献   

17.
正"这里是画、是歌、是诗,也是谜。以武陵山为脉,沅、澧二水逶迤萦绕着这片大中国神奇的地带——大湘西。"从"中国的马丘比丘"到中国南长城,从"夜郎古国"到"东方庞贝城",从苗疆高腔到侗寨大歌,一路风情一路浪漫。芙蓉镇、边城、里耶、蒲市,四大古镇今犹在;素有"西楚咽喉、滇黔门户"之称的怀化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城古镇古村群落";老司城、凤凰入选世界文化申遗预备名录。历史的沉淀与文明的遗泽,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大湘  相似文献   

18.
湘西背篓     
黄青松 《民族论坛》2007,(11):34-35
<正>放眼湘西,扑面而来的是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之中最惹人眼目的就是湘西背篓了。如果说青山绿水是湘西写在蓝天白云下琅琅上口的诗行,那么背篓就是在诗行中跳动的精灵。(一)在湘西,背篓是人们劳作的最基本的工具。山多、山高、山陡,背篓一上肩,山多不要紧,这山爬了爬那山;山高不  相似文献   

19.
湘西自古就是神秘之地,那里有许多灵异古怪的事令人匪夷所思,赶尸便是其中一例。 我们常用“行尸走肉”这个词,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百无一用的“活死人”。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湘西这块土地上流传着一种巫术叫作“苗司赶尸”,也称“辰州符”。“辰州符”能驱使已经死去的人走路,那光景才真正算得上是“行尸走肉”呢。 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其巫术的组成部分。 我们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族文献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大湘西地区是一片蕴含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地,这些遗产大多打上了较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烙印。大湘西地区的许多民族文献,对当地文化遗产做着重要的记录与反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它们将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这类文献的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