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丁薇 《中国民族》2008,(4):17-18
26岁就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对于姚懿洲来说,绝对是一种荣耀。姚懿洲并不否认获知自己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的那种兴奋,但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真诚地说:“在体味荣耀的同时,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我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震中,一位“不跑”的老师正被无数人传颂,他是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存活了,他却永远地走了;一位撒开腿“跑”的老师也被无数人念叨,他是范美忠,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地动山摇那一刻,他喊了一句“地震了”,便第一个跑出了教室。事后,范老师论坛上发帖声称:“在这种生死抉择舶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相似文献   

3.
顿悟     
1989年的夏天,还乡之前,一位同乡好友拿了一件蒙古袍子给我,他说:“这是我前不久才从呼和浩特买回来的,是当地人穿的式样。你要不要带上?一到家就可以穿起来?”我微笑婉谢了他的好意。其实,拿这件衣服和我后来在自己家乡草原上穿的比较起来,前者无论是色彩和样式都已经含蓄和细致多了,应该算是城市人的品味。但是,初次见到,也难免震惊。受过多年美术专业训练的我,真的无法忍受这样伧俗浓艳的配合。即使我血源来自内蒙古,即使我一直深爱着那块陌生的土地,还是无法接受。可是,当我终于踏上草原,有些感觉就开始改变了。整片草…  相似文献   

4.
国政 《民族论坛》2001,(1):32-33
我儿时也好文学那杯酒,常和小伙伴们躺在草坪上说家乡出的大文人,就说到孙健忠、石太瑞。那时说到他们的名字,我们就仰头看星星,遥远而亲切。如今不用仰脖子那么累了,却也难得见上一面。那日,孙健忠说你小子的名字天天听到,就是见不着人。这不,自那以后两年我们又没见过面了。  孙健忠永远是一脸的灿烂。他贪杯中之物,却又上脸,酒后面泛桃花的他话便更多了些。有的文学青年问他文学是什么,他说那是菩萨的球----人雕的。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有家杂志发了他的一个专访,其中说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孙健忠有一回去土家山寨走访…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只有相信科学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只有依靠科技,路才越走越宽”,这是吉首市吉首乡五里牌村苗族兄弟龙清贵经常挂在口头的话。从80年代开始,他相信科学、依靠技术,成为湘西有名的蘑菇大户,人们称他“蘑菇大王”。1997年,他又利用大棚实验种丝瓜,摸索出一套种丝瓜的经验。他利用设施栽培早丝瓜,反复多次地实验,终于做到了比当地提早3个月上市,实现了人迟我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设想。1998年龙清贵开始栽培大棚丝瓜,在2个大棚里种早丝瓜0.6亩,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收入5000多元。199…  相似文献   

6.
民族印象     
在威海开了几天会,来自兰屿的台湾同胞瓦历斯·诺干就和内地作家很快打成了一片。有一天他忽然很兴奋地跑到我面前,额上汗津津的,掏出若干人民币,指着两元、一元、五角、二角的钞票,问我:“这上面的人像,都是什么人?”我虽然不知用过多少回多少张人民币,可是,对...  相似文献   

7.
101岁的老寿星“我外公有100多岁啦!他是个清朝人,还留着长辫子呢。”瑶寨老人赵福才的外孙女春凤在电话里这样给我描绘他的外公。还没等我说话,她又说了,“你想听他说话啊,不行呀,他到山上割草去啦!”听后,我忍俊不禁,“清朝人”!今夕何年呀?还有清朝人啊!不过我这一去采访还真吃了一惊,可不是,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道洞村的赵福才老人家,今年都101岁了,真正是个清朝人,比宣统皇帝还大几岁哪!老人家留着一头清朝的长发。他自己说,打从记事时起就蓄长发,织条辫,挽个鬏,一直没剪过。他说“我青年时期就有人要我下发,我就是没有下。”他至今…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的3月8日,与我相濡以沫50余载的亲密战友鲁生离我而去,三年来我日思夜想,沉浸在不尽的追忆之中。1946年我读师范的时候就在太岳《新华日报》上看到过鲁生同志的文章,当时他已经是很有名的记者,后经人介绍同他相识。清秀英俊,举止优雅,以及他的贫苦出身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7年春,我们的婚礼在太岳新华日报社举行。当时报社是在沁河畔的阳城,由一座漂亮的小楼和几座四合院组成。婚礼的地点是食堂大院,院里站满了人,婚宴的伙食是白菜炖肉和黑面馒头,这已经是战争年代最好的婚宴了。院中间摆了两张桌子,是社领导、证…  相似文献   

9.
新西行漫记:三个老外的长征之旅文/曾伟61年前,一位美国人来到中国,在经历一个艰辛而困惑的西部之行后,写下一部关于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书。36年后,他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家人说:“我热爱中国”之后溘然长逝。这位热爱中国的美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他...  相似文献   

10.
我小时候做过许多好事和聪明的事,也做过许多傻事和愚蠢的事,给乡亲们留下许多回忆和笑料。我每次回到家乡,有一个汉子必定要到我家来看望。他来后先看我一眼,憨憨地笑一下,然后只说一句话:“老肥,你转来啦。”每回都是这样。由于他的语言很少,因而也就越发显得珍贵。说完这句话后,他就不再同我聊天,也不像别人那样向我问这问那。然后,他就自己搬了一把小板凳,岔到老良或是兴华中间,一个劲地抽烟。他抽的是当地的草烟,自己身上一般很少带,到谁家就抽谁家的。他抽烟往往不用纸包,随便从板壁上挂着的烟帘中扯下一皮来,放在嘴…  相似文献   

11.
许鑫 《中国民族》2007,(2):22-24
黄平山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汉子,黝黑的皮肤,深邃的眼睛,以及在谈话中不时流露出来的几分害羞。我同他初次见面,是在另一个朋友的工作室里,我们相约一起讨论有关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守望者系列的话题。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交谈,只是从他谈话过程中,眼神不断流露出的坚定判断出,这是一个一旦决定方向,就会义无反顾一路走到底的人,一个坚持的人。  相似文献   

12.
施娟 《中国民族》2008,(9):75-76
“我叫沈利萍,是宁夏书画院的职业画家。像所有幸福的母亲一样,我也曾经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大起,我就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然而,一场意外的灾难改变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陈亚丽 《民族论坛》2013,(12):56-60
我想告诉所有人的是:这位诗人真的非常优秀,非常富有才华,而且非常坚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能坚持文学创作,已经是一个奇迹,因为他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许多困难,他比所有人都更加不易!如果通过这篇文章,能让他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理解,将是我心中一个很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萨空了(连载之二)文/萨我的三叔本是个小职员。解放初期,自己弄了个小作坊,磨镜头。夫妻两人干,请过一个亲戚帮忙。社会主义改造时,神差鬼使,他没加入合作社,却把作坊和大厂家合并了,因此就成了一个只有三千元资本的小资本家。戴着这顶帽子加入了光学...  相似文献   

15.
画坛大师黄永玉是个大忙人,很难见到一面。然而我和他算是有缘分的,三年内,我们交谈了两次。多年前,他的名字是和沈从文一同在我脑海中炸响的,早在认识他之前就令我惊愕不已:一个小小的凤凰县城竟出了两个大师,一个是文学大师、作家沈从文,一个是艺术大师、画家黄...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个裱画工人,曾经很郑重地叩头拜齐白石为师学过画,所以,也能抹几笔虾。齐白石对我们裱画工人很尊重,因为他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1948年的春节,我陪徐悲鸿先生去看望齐白石老人,徐先生推荐我给他裱画,老人高兴地答应了。他说:"我也是裱画的,我跟师傅学了好几年裱画。我不但会裱新画,还会裱旧画。"说着,他就叫夏文珠女士取来两张画,一幅是他早年画的山水,一幅是乌鸦  相似文献   

18.
一这本书到手的时候,我已经对马良骏阿訇神驰心往,想象许久了。那几年,只要我一脚跨入甘肃南部,就不禁默默地思索他的事。他背过身一去不返的家乡——张家川上磨乡的风景,就平铺在我的视野里,青山绿水的长条梯田,包裹着庄子,像一幅黄绿模糊的淡彩画。不用说,若是赶上一个光阴,他会破例接纳我这五功不勤的瞎汉,一如在他以后,在西海固,在甘青新一样。他不单是个念经阿訇,而是罕见的文人。那时候我弄不到这本《考证回教历史》,仅仅见过他翻译的《穆罕麦斯》。瞎汉臧经,我也留着一册。赠书的是川里弟的老父亲,译文是经堂语,滋…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历来是重要的。民族问题处理得好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知道这个道理。举一个例子,清朝在顺、康、雍。乾。嘉时代就很重视处理好民族问题。我初到国家民委工作的时候,萨空了同志就告诉我,要到承德看看清朝人是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的。他特别介绍清朝总结的经验,“因其教,而不易其俗”。我先后到承德去了几次,深深感到清朝人的不少作法是值得借鉴的。解放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民族问题是关系到边防巩固。祖国统一、安定团结、四化建设的全局性大问题。十二大政治…  相似文献   

20.
春节前批准我回家探亲,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正在准备东西,台长王建林来了。他一进门就笑咪咪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毛泽东选集》噢!”我点着头回答:“不会,这保险忘不了,还有什么交代,你就说吧!”我们俩不在一个台工作,可是我俩的肠子却象接在一起的直筒筒,从来都是直来直去的。他这个人很喜欢找别人谈心,许多同志也喜欢找他谈心。特别是谈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就越谈越起劲。所以,我一提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