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舞月飞 《社区》2012,(21):42-42
现在各种少儿特长班、兴趣班招生竞争进入了白热化,而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钢琴、英语、书法、舞蹈、国学等特长班—个不能虫希望都能“穿越”。其实“穿越”太多特长班,真的很让人“忐忑”。  相似文献   

2.
家有中等生     
刘继荣 《可乐》2008,(1):38-39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们班共有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23号女生",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他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3.
教育     
你的父母想把你培养成“什么家”?你像(是)画中的孩子吗?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一下子,各种特长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赶着趟地把孩子往这些特长班、培训班送。于是,在本该休息和玩耍的时间里,孩子们被迫学习钢琴、舞蹈、美术、书法……家长们仿佛看到自己的子女已经成了别人羡慕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和什么什么明星。但是,家长们忽略了一点,教育决不是赶制糕点,只需往印模子里一摁,便可以批量地生产。每位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如果硬要将他们往“什么什么家”、“什么什么明星”…  相似文献   

4.
没用的故事     
刘心武 《社区》2012,(35):12-12
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放着一个大的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四面张望,仿佛一只小鸟。想飞,却不知道往哪边飞好。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里人不多。一个老爷爷恰好散步到那里,一瞥间,老爷爷意识到,这对母子肯定是上完了上午的特长班,还要赶下午的特长班,因为家住得远,所以只能到这公园里来小憩一下。  相似文献   

5.
幽默三则     
《老友》2014,(9)
正孩子心思这天,舅舅问上幼儿园的小外甥说:"你同桌叫什么名字呀?"小外甥答:"叫小敏。"舅舅又问:"小敏漂亮吗?"小外甥点点头,说:"漂亮,她是我们班最漂亮的。"舅舅笑了,接着问:"那你们上课说话吗?"谁知小外甥却摇摇头,说:"我从来不和她说话。"  相似文献   

6.
积雪草 《可乐》2008,(9):36-36
她经历下岗、离异之痛,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离婚之后,家里除了一台钢琴,什么都没有了。孩子偏偏非常迷恋音乐,有超强的天赋。这可难坏了她。很多人劝她别让孩子学钢琴,她执拗地说"不"。谁说学钢琴只是有钱人的专利?面对孩子每月的一大笔学费,她拼命打工赚钱。她根本就没有休息日。别人  相似文献   

7.
1941年,正在延安女子大学文化班学习的王茜平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担任刘伯承司令员儿子刘太行的临时保姆。年仅15岁的茜平刚从前线到延安,一心想着多学本领好上前线打鬼子,而现在却要她去带孩子,这种反差着实令她高兴不起来。但当她见到大大的脑袋、鼓鼓的肚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真理     
《北方人》2008,(4)
凑合还是分手?一个婚姻不和谐的朋友在这个哈姆雷特似的问题中拖了5年之后,终于和丈夫离了婚。她告诉我为什么能够下定决心。"因为孩子。"她说。"以前不离你不是也说为了孩子吗?""但事实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她说。她找出一封信,浅绿色的信笺上印着可爱的小狗卡通图案。"上个月15号是我们结婚16年纪念日。这封信是孩子送给我们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正她念书时学习日语,如今在学校里肩负着单证、国际货代、报关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时时挂在嘴边,手机通讯录中可以立马翻出所带第一届"孩子"的号码……八零后的她已执教近十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星妈""小星儿",因为她不仅是一位老师,更像一位耐心的母亲,呵护、关心、引导着他们。她是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的李晓星老师,去年获得了宝山区首届"学陶师陶"楷模称号。这些年来,李老师秉承"教育乃快乐之事"的陶行知  相似文献   

10.
邓笛 《新少年》2012,(9):18-20
在我上小学的那会儿,我所在的那个班实在糟糕透了。事实上,全校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个班不好弄,30个人尽是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五年来,我们30个人已经结成了令人生畏的集体,无人能"离间"。这也就使得我们一年比一年愚蠢,一年比一年嚣张,一年比一年让人头疼,直到六年级的时候巴拉康比老师接管了我们班。巴拉康比老师是从别的学校新调来的,我们暂时还没有摸到她的底细。我们只能从她的外貌上揣测她是怎样一个人。她大概四十岁左右,高个儿,宽肩膀,非  相似文献   

11.
<正>因为爱孩子,她选择了做一名幼儿教师;也是因为这份爱,她几经周折,负债创业,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幼儿园。从1996年到今天,从只有28个孩子的幼儿园到如今登陆澳洲上市的大型教育集团,她用十四年执着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带领她的团队走出了一条"笑笑"特色的成功之路!她就是童永榕,杭州笑笑教育集团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7,(21)
开学了,打浦街道打算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孩子放学后没人管的难题,但是--今年暑假,上海市不少社区成功开办了暑托班,为家长解决了暑假里孩子没人管的问题。开学在即,不少社区借鉴暑托班的成功经验,欲让晚托班走进社区,为双职工家庭解决"三点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妈妈的老师     
妈妈的老师很了不起吗?没什么了不起的。她的老师是一个孩子,那孩子就是我。我是沈阳市大东区辽沈一校六年二班的学生,叫袁佳文。  相似文献   

14.
赵常民 《社区》2009,(6):33-33
山东的李女士来电咨询:在一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幼儿园,幼儿园根据家长接孩子的早晚时间,将接送孩子的班分为早接班和晚接班两个班,早班的费用是每月100元,限时接送孩子;晚班的费用是每月120元,不限时接送孩子。我和我妻子下班都比较晚,所以我们将4岁半的女儿送到学校幼儿园托管并选择了晚接班。有一天我们因为有事没能及时去接孩子,孩子自己靠在篮球架旁等我们接她。有几个高年级的小学男生放学后没有回家,在学校玩扔石头比赛,有一男生扔的石头正好打在我女儿的眼睛部位,我女儿痛得大声哭叫。  相似文献   

15.
石灵玲 《社区》2012,(15):36-37
今年初,教育部发文,严禁幼儿园(含学前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然而,笔者走访发现,在不少幼儿园里,孩子还是照样每天要完成作业,学校的兴趣班还是照办不误。  相似文献   

16.
做一个中国人需要多大的能耐,这个问题并不幽默。重庆媒体刊登了一篇长篇报道,9岁女孩姗姗(化名)3年换了6个特长班,仍无任何特长兴趣,向父母写下保证书:我自愿不学钢琴、电子琴、二胡、舞蹈等多样,还包括  相似文献   

17.
正一、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再傍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她迅速完成了从普通鞋帮工到"徐总"的嬗变。1979年,徐爱英从华侨中学高中毕业后进入第二皮鞋厂,从普通鞋帮工做起,一直做到产品检验员。1983年,年仅21岁的她毅然辞职下海,向长辈借了2万元,在自己家里筹办了"西山塑革鞋厂"。准确地说,只能称皮鞋作坊。她充分发挥自  相似文献   

18.
东风 《成才与就业》2012,(10):34-35
前不久,一部穿越大片《步步惊心》在各大卫视热播,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主人公若曦之所以能在风云瞬息万变,到处勾心斗角的皇宫里处变不惊、游刃有余,除了因为她是从21世纪穿越到清王朝的现代人,也因为其待人处世谨慎细致、有礼有节。如果把这个故事放到现在的职场,又何其相似:皇上就像"大老板",几位"阿哥"就像部门经理,其他人像同事和下属……这样看,若曦又像是在演绎一场另类的"若曦升职记"。细细品味《步步惊心》这部穿越大片,其实在无形中诠释当今职场的"生存规则"——  相似文献   

19.
案例放学了,我走进教室,看到她的脸已经拉得很长,但她还在那里背书。我脚步轻轻地走了过去,她看到我,赶忙说:"马上就要背好了,老师你等等我。"可要知道,昨天,她还是我班有名的"刺头":对人很轻蔑、大嗓门说话、举止粗俗,时不时还进出一两句粗话,不像一个女孩子。在初中时,她有逃学不归、任性顶撞老师、经常与父母吵架的"光荣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她的父母对她有求必应,以至管束无效。来到我班后,她动不动就与我顶嘴。  相似文献   

20.
四(2)班最后一节课是信息技术课。下课铃声早就响了,但四(2)班的信息技术教师刘心还没有宣布放学。因为她遇到了件小事——一台电脑的鼠标坏了,就是那鼠标的心球被人给抠走了。说是小事也不算小吧,这可关系到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哩。再说这损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