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忠 《江汉论坛》2012,(1):5-10
笔者曾对城市生命周期、城市生命史进行了城市哲学反思①,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城市批评史考察。回顾城市发展史,既有历经数千载而持存的城市,也有昙花一现、短暂繁荣的城市。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诸多城市的持续繁荣?又是什么导致了诸多城市的衰落,甚至成为失落的文明?什么是城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居民阶层的分化以及住宅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城市居住空间分布上出现了社区阶层化现象,这是城市经济发展、住宅市场信息导向与个人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生活背景、消费观念、择居倾向等共同作用的产物。城市社区阶层化是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在居住空间上的反映,比较中外城市社区阶层化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可以推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合理布局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避免社区阶层化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发展与学术研究正在发生一种情感转向.情感是人之总体性、整体性、可能性、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内向性确认与升华.情感与情绪、情感与理性既有共性,也有区别.情感是一种地理对象性、社会对象性、政治对象性存在.从神话时期、帝国时期、启蒙时期,从商业现代性、工业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伴随人类文明的转换,人之情感也发生着深刻的历史转换.现代性、城市现代性的推进,为情感的丰富、多样化提供了条件,也使情感遭遇日益拉大的撕裂性张力.回归朴素与率真的情感、启蒙与尊重情感权利、建构与规范情感载体、重构与规范公共权力,对解决当代情感的片面世俗化、利益化、商品化、消费化等问题,建构更为合理的城市社会,具有基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众声喧哗”和“谱系杂乱”是当下中国城市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与我们在研究中缺乏具有独立形态的城市科学体系的逻辑规约和价值引导直接相关.在世界城市化背景下,有必要形成新的理论共识和自觉,以城市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为中心,推动城市研究的学科整合,通过跟踪与解决城市重大与关键问题带动相关理论研究的系统集成及协同创新.当前急需解决的是树立正确的城市观和普及城市科学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重建当代中华民族对城市的感觉、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城市启蒙“的目的是推进人在城市中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当代城市启蒙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是建构城市理性,发现人作为城市人的存在;二是大胆使用城市智慧,破除城市化带来的蒙蔽和愚昧.人文科学在未来的城市科学中是基础的基础,具有知识枢纽和价值灵魂的双重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城市产业转型推动城市空间重构,城市经济服务化推动中心城区重新发展与城市空间扩张.目前我国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优化升级之中.在地区性首位城市如上海、北京与广州等城市,服务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正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成为城市主导产业,从而推动城市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重新布局.国际化城市郊区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从中心向外围扩张,近郊成为人口密度增加最高的区域.中心城区成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聚集地,在中心城区居住密度下降的同时,其产业密度却在上升,中心城区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进一步密集化.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城市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成为人们哲学思考的重要对象。在当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社会形成并迅速发展的时代,城市权问题受到政治哲学、社会哲学、道德哲学等多个领域关注。大卫·哈维继承列斐伏尔对城市权实践性的探索,强调城市权与城市社会运动中的街道经验与集体活动、城市化、公共行为等城市实践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来自城市生活和生产中的诉求和需要。这是当代城市哲学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推进使城市与文明的关系日益复杂。城市与文明呈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但在总体上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城市的文明效应具有贯穿性、整体性、复杂性、裂变性。城市的文明效应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效应、社会分工效应。城市发展推动、激活、深化了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及社会分工的多样化。确认城市-文明的多样性、可创造性,立足合理的人性假设建构城市制度,对于规范城市社会运行,推动城市社会的伦理化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构建智能化的新型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关系。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技术基础,但更需要把智能技术转化为实现空间建设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智慧功能,即智能技术功能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功能化创新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分形化、开源化、海绵化三个方面。智能技术功能化的效果判断要看是否具有生长性和可持续性前景,判断这种成长前景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场景"化,即创造新的生活场景,使智能技术应用改变现有的生活形态和空间形态。新场景的技术基础是智能技术应用的活态化,社会管理景观是公共空间与公共平台智能化运行的"新常态"化,新的人文生态景观是指日常生活环境中文化氛围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人的主体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无疑是城市社会的主体,是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与此同时,城市人也具有诸多主体性上的缺陷:淡漠的生态观念,工业文明“锻造”的以资源挥霍为特征的消费者,人际关系的实利性,“有限的道德”群体,非人格化的性格,阶层利益的冲突与对立,时间的奴隶,等等。这些缺陷是导致城市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韦伯主义空间研究以传统城市社会学中的空间概念为基本出发点,将城市看作一个"社会--空间"系统,指出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是同一的,城市资源的分配模式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城市社会生活机会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冲突是形塑城市空间和推动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现代化: 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目标.本文追溯了现代化概念的演变,认为我国城市在推进经典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在某些领域应不失时机地进入现代化前沿.在吸收最新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并进而对城市现代化的若干指标体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哲学角度来讲,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体现了公平效率相协调的观点;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观点。从哲学视角解读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基础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城乡发展问题有重大学术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现阶段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半截子城镇化,真正提高人的城镇化,等等。从整体上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既要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社保问题及其他新出现的问题,又要通过财税、用工、体制等各项改革,重点解决城镇的承载力与产业支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和任务。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收入分配法律制度三方面加以推进,以便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教育均衡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波 《齐鲁学刊》2005,(4):119-1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基本策略是通过更新观念,摆脱“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思维的束缚;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多元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分析浙江省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刑法哲学流派繁多,理论格局错综复杂,从时间维度及学术派别的角度可大致将其演变梳理为三大主要线索:走向启蒙的刑法哲学、趋于思辨的刑法哲学、转向实证的刑法哲学。近代西方刑法哲学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追求功利、守护正义、捍卫人道。  相似文献   

18.
肖倩 《晋阳学刊》2011,(4):38-41
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中一个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正在试图融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经济适应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剥夺。从城市安全的视角看农民工所遭遇的绝对剥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为拖欠工资,二为无社会保障。相对剥夺也是威胁城市安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垃圾既是被人们弃置的固体废物,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及处置措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的处理手段主要包括填埋、堆肥、焚烧、分类回收等几种,但效果不佳。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在处理垃圾问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垃圾问题的内生特性提出了特殊的制度需求,一些环境法制发达国家在处理城市垃圾中的立法,也为我国完善垃圾规制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公共建设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以均等化考量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会发现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文化运作方式等是造成城乡公共文化非均等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投人主体、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等是现阶段河北省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