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意大利发展模式"是指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为特色的中小型企业集群型产业区的发展模式,它的出现是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的颠覆,对其兴起条件的分析以及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西部地区拥有和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产业兴起的相似条件,"第三意大利发展模式"是提升西部经济能级、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部崛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品牌缺失的双重难题,区域品牌从供给、需求和产业优化升级3个方面对中部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发展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进行科学定位和政府大力支持是培育中部区域品牌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现状综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部六省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中国中部地区有某种“塌陷”态势。如何实现中部经济的崛起成为众多专家和政府官员关注的话题。目前,对中部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6个方面:战略地位、塌陷现状、崛起战略、行业发展、省份经济和率先崛起等。  相似文献   

4.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在未来5年,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破解的矛盾与问题是: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怎样增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等.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在农村综合改革、区域经济合作与市场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增长极培育等方面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据此,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并大力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非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中部地区省际开放与合作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中部地区改革发展中的九省产业发展为参照系 ,通过省际之间产业发展的数据处理及对比分析 ,考证中部地区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位置 ,认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致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只有部分地区和指标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沿海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下 ,中部地区应根据自身位置走具有中部地区经济特色的效率改进型的产业发展模式 ,并在不断冲击和磨合中寻找出一条完成工业化发展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产业集群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列举了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实例。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及其竞争优势。探讨了地方政府在集群规划中的角色定位 ,指出江西在中部崛起必须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并提出了政府可以采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部六省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著名的红色景区景点,如井冈山、瑞金、韶山、大别山等均分布在中部六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给中部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本文着重探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中部主要经济指标、政策、三农问题、文化崛起、行政能力建设、绿色崛起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认为红色旅游与中部崛起两者在发展进程上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应充分发挥中部各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为中部崛起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与财政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在剖析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财政制度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大对中部地区的资金投入、改革现行财税体制、调整税收优惠措施、在中部试行资源税改革等对策建议,以有效推进中部地区健康、快速发展,并促进我国中部崛起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对产业集群的讨论主要针对东部地区,而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关注较少。产业集群不应该仅仅是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空间组织的重要形式,而且也应该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讨论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成都武侯鞋业集群为例重点讨论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地方政府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协调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它虽然兼顾了企业与市场的双重优势,但在公共产品提供、负外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政府作为规制经济活动的外部力量,应承担起弥补其不足、推进其发展的重任。"推进者"角色是政府在产业集群成长运行中的理性定位。通过对政府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认为积极的基础设施投资行为,不仅为地区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能使政府获得更多的税费收益。出于对本地资源优势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考虑,政府的理性选择应是不实施地方保护。政府对集群成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可使集群成员在追求更高收益的过程中选择帕累托最优行动,最终有效降低集群成员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低耗能、高技术、高集聚、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中部六省必须避免产业同构化的低层次竞争,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即通过行业分工机制、地区协作机制和地区信任机制的建立实现省际和谐发展;通过城市圈经济的产业链中心作用和县域经济的产业链支撑作用实现省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因为如此,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催生产业集群成长的方式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而政府促进产业集群成长的有效性,则要以政府角色与功能的正确定位为前提;而政府功能定位和政府的具体行为又要视不同区域、不同制度环境中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客观需求而定。换言之,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政府功能定位与具体行为,要视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内生需求而定。企图设计出一种或数种政府行为的具体模式.是不切实际的;产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行为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13.
黄淮四市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是我国政府在本世纪初实施的一大重要战略,作为中部六省之一的河南要实施这一战略,就必须加快黄淮四市的经济建设,而目前黄淮四市总体经济结构较为合理,但产业竞争力弱,且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发展特色产业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德元 《理论界》2006,(12):71-72
中部六省是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部六省又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不发达。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妨碍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企业聚集呈现脆弱性,产业集群经济不稳定;西部地区主导产业链缺损严重,企业分工外包意识差;西部地区只注重吸引外部产业,对自身优势产业开发不足;西部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规模大而不强。转变思想观念,对政府功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培育先导性企业,扶持关联企业快速成长;突出产业特色,打造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加速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煤炭产业集群典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产业集群化是"十二五"乃至中长期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模式,是推动"十二五"规划关于"主体功能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煤炭产业集群具有空间跨区域性、发展过程强政策关联性、集群要素强资源依赖与地理根植性、类型轴轮式模式、演化路径复合性、系统动力政府推动性、生态的高碳性等内在典型特征。促进煤炭产业集群化发展,应利用低炭政策,延伸煤炭产业链,促进集群内企业竞合;制定跨行政区域的集群政策,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大科研投资,推动企业创新,提高集群整体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创造良好的企业公平竞争氛围;严控开采使用权,保证集群公共物品属性,形成群内企业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陈雄 《学术探索》2005,(6):25-29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经济的竞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现象日益引起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纷纷加以研究和推广。有鉴于此,从理论上研究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产业集群在更宽、更广的区域和领域中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特别是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集群形成、产业类别、产业水平、中介机构、分工协作以及社会网络等方面对我国产业集群与意大利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尚处于相对较低发展层次的结论。借鉴意大利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增强我国集群竞争力,对于进一步培育发展我国集群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彬 《江汉论坛》2006,(2):60-62
我国中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当前的制度环境与中部崛起战略不相适应的现状,文章论述了有效率的制度应是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保障,分析了中部地区制度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是提供有效率制度的基本途径,并在制度形式设计及产权制度、市场主体确立、合理吸引外来制度等创新内容方面展开研究,阐述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中部崛起战略顺利实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组织模式不合理是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探寻和采用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是西部地区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发展伦理视角,全面审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组织模式。因循环产业集群具有特殊而深刻的价值意蕴,必将成为西部产业组织模式演进的重要方向。只有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协同机制,破解集群生态链中的技术和效益问题,强化集群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复能力,健全完善集群管理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循环产业集群的高效有序运行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