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正义 《山东社会科学》2023,(9):98-104+111
从预成性思维方式向实践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前提。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的演进历程是不断实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生成过程,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过程。共产主义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实践的生成过程中,人的发展、历史演进和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了逻辑与现实的统一。当前,实践生成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在实践生成性的视角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谭培文 《学术研究》2003,1(6):52-57
本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实质和核心,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本身的发展,即个人自由个性的生成、培育和建构。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实际是指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首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格尔哲学解体之后 ,许多哲学家一再宣告哲学的终结。经过一百多年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反思和清理 ,哲学终结的真实意义逐渐清晰起来 :哲学是对人性的反思和自觉 ,传统哲学是对人性固有的思维和理性能力的自觉 ,是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它把世界和存在思想化、逻辑化 ,并把思想的、理性的生活方式绝对化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传统哲学的生活理想是建立在社会分工、阶级对立基础上的精神贵族的理想。在工业化、世俗化、群众组织化的时代 ,个人的感性幸福成为现实的追求 ,人性的丰富性、全面性成为文化的自觉意识 ,作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哲学独断终结了。但思维和理性却是人性最重要的机能 ,哲学仍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作为重要的生活维度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荷 《理论界》2014,(4):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他们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指出共产主义理想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达到个性自由的理想人格。他们的理想观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把理想性与现实性真正统一起来主要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中形成的.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解决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问题至少经历了两个思想上的飞跃首先,从理性过渡到人性,并以此为基础从人性的解放过渡到人类解放,再把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解放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理想的现实力量;其次,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础上,从现实经济关系中完成了从"人的本质力量"到"生产力"的飞跃、从"类"的关系向"交往"(生产)关系的飞跃,找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从而找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途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人自身发展的本己性价值诉求。个人是自由发展的价值主体。自由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因而是人成其为人的本质规定,亦即人性。这人性既是普遍存在的,又是通过实践而生成的现实的、历史的人性。人的自由发展就建基于自由的人性,是对自由人性的认取,其实质是人性的实现或复归,即在个人自主活动中实现自由人性的历史性生成。  相似文献   

7.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原本就是"人"的教育.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说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表现在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教育意义在于,教育必须以人的本质属性为依据,全面拓展人性,从而达到自然、社会、精神诸属性的浑然一体.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目的设定的重要理论基础.只有以"现实的个人"、"有生命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来关注人、培养人才具有现实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性、应用性的人才为目的的,因此,究其根本仍然是培养人、发展人.  相似文献   

8.
康欣 《理论界》2014,(7):22-24
人性的假设与制度的设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共同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人性假说是制度设计的前提,而社会制度环境又从根本上制约着人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对人性假说与制度设计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思想家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和理想设计去思考人的本性,在他们的理论思考中,渗透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现实矛盾及其时代要求,人性假说是同时代变革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上的各种社会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永远不会失却其超越现实、高于现实的理想性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质,是由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体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特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实现条件及其根本特点决定的。确认并深刻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性质,有利于我们摆正人的全面发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对人的发展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对近代自由主义应得正义批判入手,马克思对正义的运思以现实正义和高阶正义双层结构同时展开,他以现实正义解释和揭示正义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性,又以高阶正义实现对现实正义的批判,历经三次视角转换:从思辨理性向现实视角的转换,从普适永恒向历史过程视角的转换,从“物质所得”向“人的自我实现”视角的转换。马克思正义观指涉自由、权利、人的全面解放等多重价值,“人的自我实现”是其对正义的终极理解。马克思在转向对正义的现实性、历史性理解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理想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也没有失去其批判和建构功能,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三重向度的交叠融合和有机统一,强化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科学性基础和批判性力量。这对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义问题,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亢安毅 《天府新论》2006,3(4):17-21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是理解和连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中介和平台。主体条件通过个人生存自觉的注重、个人生存空间的扩大、个人生存感受的丰富等奠定实现的基础;生产实践条件则主要通过消灭旧式分工、增加自由时间以及生产劳动同智育的结合等途径提供实现的可能;外部客观条件通过物质发展及其运用方式、周围人的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榜样及同化作用等达到实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社会理想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决不是空想,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资本发展的理性分析上的。在资本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造就出高度文明的人,这即是未来理想社会和未来社会自由人产生的现实前提;在资本发展中不时出现的破坏因素及全面的社会异化,也表明资本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局限和历史极限的。随着资本将生产力发展到社会个人的发展成为生产和财富的基础,资本将促使自身解体,从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提供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正义理论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理想性准则,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自身生存方式及社会关系是非、善恶、美丑的理性反思.正义既是指规范,又是指美德,既是内在于人的,又是外在于人的;既是关于人类的,又是关于自然宇宙的;既是关于个人的,又是关于社会的;既是认识问题,又是实践问题.理想的抉择是正义理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就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对苦难历史中个人困境的表达,对现实表层中幽暗人性的探索,一直占有核心的地位.但是,他们对生存困境或幽暗人性的执着表达,不仅仅是为了书写生存的荒谬或无奈,更多地还是在体恤的同时,为超越这些局限寻找某种拯救之途--尽管在很多时候,拯救并不那么乐现.与此同时,作为时这种存在困境的一种反拨,他们同样也没有忘记一份诗意的幢憬,一份对理想生命形态的渴慕与寻求,并在具体创作中(如苏红柯、潘向黎、陈昌平、叶弥等人的很多作品,甚至包括北村后期的一些小说)对这些理想给予了高度自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代学科发展的多样性和研究的深入,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体现出多重性,但其基本涵义仍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把握:首先,人的全面发展应视为作为"个人"的人和作为"类"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统一;其次,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出发,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一个人在人的活动和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等各方面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整、由贫乏到丰富、由潜在到现实的发展;最后,从当前我国人的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应当在理论上正确区分作为未来理想社会价值目标和作为一种历史发展过程及现实运动过程的人的全面发展概念,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这个前提出发去考察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现实的劳动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个体,同时个人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在社会历史中和现实条件下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着促进自身发展的条件.因此,分析和考察现实的个人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立足于现在的社会现实去展望和思考理想社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它通过提倡辛勤劳动、崇尚科学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全面丰富和发展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来实现对人性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是人对"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从现实的人及其人的主体性出发,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荣辱观教育固有的规律,才能取得最佳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杨庆毓 《学术探索》2003,46(11):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历史责任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点的准确把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西方人的现代化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内容与中国特色,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问题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思想家都给予深切的关注和探求。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考察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开始,即从现实的、历史的个人出发,通过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过程的研究,最终使每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的人我分离现象,即评价他人用较为理想的社会道德认知标准,而评价自己则用相对现实的个人道德认知标准,这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道德的理想化与人们行为现实化之间的冲突。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提升人们行为道德性的同时,还得让理想道德向现实有所下放,即在改进思维方式、承认人性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建构全面、合理的道德认知系统,以提高道德评价原则的可渗透性,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