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在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尤为突出。关于词类活用,几乎每本古汉语著作都要谈到,但是对于词类活用的原则、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兼类词的活用以及有些语法现象是否属于词类活用等问题则谈得不多,或者谈得很笼统。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不单单是一种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而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方式、目的的继承,是现代汉语丰富词汇意义、增添新鲜语义内容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汉语丰富词语的语法意义拓展词语使用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词类活用”说的提出是研究者在语法观念上以外律中,以今律古的结果,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活用”说要想建立,必须从理论上规定“本用”、“活用”、“兼类”的区分标准,但这些标准根本就无法建立,使用“词类活用”说进行教学实际上也是姑妄言之,应当通过对汉语语法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多角度的微观考察,对其族系生成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排序,树立起历史的观点,彻底抛弃“词类活用”说,排除它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带来的烦扰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湖不清 ,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 ,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定义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定义在称呼此种语法现象时所用术语不同,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词类活用的条件,只不过是拿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作比较的产物,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未涉及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致使在其范围的确定上意见不一;把词类...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类活用”说是古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理论,倡导者是陈承泽。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使动用法固然可以用使成式词语解释,但也不能因之否定它的存在。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可偏执一端  相似文献   

7.
论词类活用的修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词类活用的修辞效应张帜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长期以来,人们把对于词类活用的研究框定在语法范畴之内。实际上,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又是一种修辞现象。对于词类活用,仅从语法角度认识它的组合配置规律是片面的、肤浅的,只有从修辞方面进一...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较常见的语法现象。通过对词的活用,在特珠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使之起到不同的语法作用。但由于词类的活用,情况较为复杂,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运用中,存在着把"词类活用"概念外延扩大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古代汉语教材中"词类活用"范围过宽的具体体现,目的是把"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表达得更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9.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的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而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的现象。现今语法界判定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标准一般有两点:一、词类活用不是一个词所固有的基本功能,而是它的临时性功能;二、所谓词关,就是词性,词类活用是某一个词在具体场合中改变词性的灵活用法。但是,这种认识与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首创的词类活用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陈氏判定词类活用的依据是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活用类型大都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反映了语言的连续性;汉语的古今演变又使活用的类型产生了新陈代谢,折射出了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认为:从语境的角度可以寻绎出“活用”这种看似不规则语言现象的规则,活用词由于语境中相邻语法成分功能的同化而“转类”。  相似文献   

11.
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原本是一个表示类别、种类的哲学术语,但也常用于语言学领域,如词类范畴、语义范畴、语法范畴等。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的核心是词义范畴,词义范畴跟义类、语义格本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词义范畴包括层级不同的各种类型;词义范畴一般表现在义位搭配中,通常可以从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搭配的选择性表明词义范畴存在类型对立,"人"和"动物"范畴的对立在语言中是典型而普遍的范畴对立。  相似文献   

12.
范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知的基本概念。对范畴的研究,经历了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到维特根斯坦的现代范畴理论,即原型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与现代范畴理论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前者认为范畴具有客观性,范畴成员由一组充分必要特征所决定,范畴边界是清晰的;后者认为范畴与人的体验有关,范畴成员的地位不相等,范畴边界是模糊的。对比二者不难发现,现代范畴理论更接近人类的认知方式,更具科学性和解释力,其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两者又具有互补性,在某些方面,可以共同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分类的心理过程通常被称为"范畴化",而范畴化的产物就是"认知范畴".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模糊的认知过程.世界上的任何范畴都是模糊范畴,语法范畴也不例外.认知范畴与语法范畴在典型与边缘、范畴与范畴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认知范畴的边界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范畴边界的不同认识体现了认知范畴观与经典范畴观的对立。经典范畴观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认知范畴观却认为这个边界是模糊的,同时又是多样的、重叠的,可以通过语用的手段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界对“价”范畴属性的认定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配价虽然与句法有密切的关系,但“价”既不属于句法范畴,也不属于句法-语义或语义-句法范畴。动词的价是语义范畴的概念,属于词汇意义平面。词汇意义最终在句法结构中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动词的价可以在句法结构中进行形式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目录学和文献学的有关知识,论述《艺文类聚》四个子目中运用的类目注释,指出了其所属的类型,详细分析了主要子目与附属子目下资料的编排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早期关于汉语时间的研究多着眼于语法标记形式,汉语“有体无时”的观点盛行已久。近几十年,汉语时间研究经历了由侧重语法范畴“时制”到侧重语义范畴“时间”的转变。今后相关研究的突破点在于对不同时间表达形式在使用和表时功能上的描写,以及对不同时间表达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对语言模糊性根源的研究,分析了古典范畴理论在语言范畴化中的缺陷及其原因;根据罗什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泰勒的语法范畴理论,认为语法范畴具有模糊性;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提出语法范畴化的理论,剖析了语法范畴模糊性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19.
妙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文学艺术中富于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范畴。妙在文化、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审美等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的目的范畴内在隐含着因果性,同因果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的范畴主要表现为主观倾向性,含有预期性及能动性;而因果范畴表现为客观倾向性,不含有预期性及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