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现实是残酷的,许多企业在盲目扩张和多元化过程中,将企业带上了不归路。 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改革开放近30年来确有不少民企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康庄大道。如四川的希望集团、浙江的万向集团、内蒙的蒙牛乳业等。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在盲目追求规模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将企业带进了一条死路。如珠海的巨人集团、沈阳的飞龙集团等。而这些民营企业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这些民营企业家从理念上错误地解释或判断企业扩张的概念。因此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来说,面对商海,“背山”即为公司顺利生产提供源源不断支持的后勤部门。公司的“背山”本来是两座,一座叫“行政”,一座叫“人事”。从前,行政山的高度大,范围广致使人们的眼里只能看到它,而把不显眼的人事山都归属到其中去。但此时不同彼时,企业的发展,市场的竞争,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性地位日益重要。可是,现在仍有许多企业,把两者合二为一,带来的是种种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人事干部要善于“通情”“达理”■傅顺斌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因为工作的需要、人事干部在具体经历业务工作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掌管着一定的权力,常遇到诸如三朋四友、五亲六戚、七姑八舅或拐弯抹角的熟人等为办某件事的“搭桥者”、“牵线人”...  相似文献   

4.
用人新理念     
B级人做A级事这种做法的意思是让低职者高就,目的是压担子促成长。传统做法是量才使用、人事相宜,什么等级的人就安排什么等级的事。让B级人做A级事这种做法既不同于人才高消费,又有别于人才超负荷,比较科学,恰到好处,即使员工感到有轻微的压力,但又不至于感到压力过大。工作职位富有挑战性,有助于激  相似文献   

5.
经营人才     
最近,笔者有幸拜会了一位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在与他的交谈中,他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关注,就是在谈到他的经营诀窍时,他说:“企业”这两个宇很有学问,“企”字上面是“人”,如果把上面的“人”字去掉,那你的企业就算到头了。很明显,这位企业家的意思是:经营人才是经营企业的第一目标。确实,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经营企业的核心就是经营人才。经营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营人才的过程。经营人才应该成为企业的立足点,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古人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老板经济”,中国市场经济这座大厦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式的中国“老板”来支撑。人才难得,“老板”难求,中国将如何营造一大批“老板”;做为“老板”,又将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社会,需要职业“老板” 吴邦国最近指出,企业的好坏,关键在领导班子。要鼓励企业家把创立和发展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企业家应该是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专家。要积极探索在党管干部的基础上,市场配置经营者,聘用企业家的问题,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建立高级人才的管理机制。企业家的收入要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使企业家成为一支受人尊重的职业化队伍。尽快造就和培养一批政治思想性强、敢于经营管理,懂业务和技术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众所周知,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同他们有一个企业家阶层有莫大的关系。这个阶层是在市场经济中由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的人才组成的,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受聘于各类企业,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高效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也造就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但数量太少,远远没有形成一支职业化  相似文献   

7.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在“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逐渐成为共识的同时,不少人把“下”者当成了平庸、无能、不称职的代名词。这种偏见增加了“下”者的心理障碍,使“能下”者显得举步维艰。在此情况下,真正做到“能下”的干部实在难能可贵。 最近我们参与某部门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工作,一位较为出色的科长,在这次竞争中却落聘了。这位同志和我们谈心时恳切地说:“有能力更强的同志担任我过去的职务,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很高兴。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下一轮的竞争上岗。”简短几句话,令我…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日本的一些企业纷纷提出“全球型企业”、“多国籍化企业”以及“企业国际化”等一系列口号,作为本企业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方针和目标。同时,对本企业职员则提出当“企业人”、“经济人”、“社会人”等要求。日本电气公司又向职员提出了争当“国际人”的口号。所谓“国际人”,即人的国际化,能够适应国际化时代要求的现代人。 日本电气公司塑造的“国际人”形象具有以下特征: 一、对工作肯干,但不蛮干; 二、能融洽各种人际关系,不以自我为中心; 三、具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知识丰富; 四、行动迅速,办事雷厉风行; 五、意志刚强,富有忍耐力; 六、具有出色的外语能力,并乐意与外国人打交  相似文献   

9.
数字表明:很多国有企业的亏损——管理不善是其主要原因。企业改革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企业家队伍。 焦点之一:企业家供需之间造成越来越大的缺口,其自身素质问题成为企业家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北京一家大型服装进出口公司要办一个服装商场,登报招聘商场经理,广告登出好几天,应骋者寥寥无几。于是又在人才市场设摊招聘,一天之内也仅有10来人报名,而引起聘方兴趣的只有1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计和营业员很快就招满了。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些欲招聘经理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映:要找一个真正能干的经理实在太难。 据悉,应聘者具有学历和专业知识的不少,但具备企业家素质,有两年以上中、高层管理经验者就少了。  相似文献   

10.
许多地方兴办了人才市场,既解决了人才的流动问题,又为一批人就业提供了条件,受到了多方人士的欢迎,称赞人事、劳动部门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但也有些地方把人才市场办成了关系市场,有的事先商量定了,后到人才市场去,只是办个手续而已;有的本身不是人才,而有权的父母、亲戚是人才,因那些有权者许愿要替某一地方办件事情,就把他们要安排的人通过人才市场收下来。那些一无亲、二无故,手中又无钱和礼的人,即使有真才实学,到了人才市场也无单位接受。 把人才市场办成关系市场,不仅使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反而给那些会搞关系学的人找到护身符,明明是他们的关系户,经过市场一走就变成了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谁能当老板?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一些大老板大权在握、财大气粗、花钱如水的派头让人们开了眼界。想办企业当老板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党政机关“下海”的干部,有从国营、集体企业跳出来的“能人”,有下岗人员和待业青年,有农村来的打工仔打工妹,有先寄居别人篱下后翅膀硬了飞出来的“野心家”。他们想办企业当老板,一为自主自立,二为挣钱。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差距,得到的结果却大不一样。有的人把企业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老板当得神气活现、出尽风头,有的人却把企业办得冷冷落落、死气沉沉,甚至破产、倒闭,老板当得脑闷肠愁、心憔力悴。这就告诉我们,企业不是个个都能办的,老板不是人人都能当的。据工商部门披露,私营企业倒闭率在一般地区高达30%以上,即使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等地也达20%左右。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宜办企业当老板呢?笔者通过对数十家成功企业的调查和对十数家倒闭企业的剖析,深深感到要想办好企业当好老板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12.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要全面理解人才的含义,新形势下,那些具有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为企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都可称之为企业人才。在人才的管理、培养、使用和开发等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达到人事相宜,用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08,(5):98-99
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沟通不善造成的。可见,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生产要素“人、财、物”中,人是摆在首位的,作为人力资源经理,沟通更是一门必修课,一个优秀的人事经理,必须构建好“三级沟通网络”。  相似文献   

14.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20世纪末,我国不少企业顺利完成了“将”与“帅”的大印交接。除去国企由政府任免的“企业家”之外,由企业自主换“将”的波澜大概兴起于高科技企业,且大有因此而引爆“多米诺效应”之势。在IT企业,四通、联想换了“将”,方正王选淡出,同时网络英雄“揭竿而起”;在家电企业,海信周厚健引退;长虹倪润峰“退居二线”;科龙王国端刚出任掌门人尚不经年即再传帅印于新总裁徐铁峰……或许是竞争太激烈;或许是到了“坎”,或许是国人根本不清楚什么是企业家,也或许是正应着“中国没有企业家”的隐语。总而…  相似文献   

15.
广东步步高电器公司总裁段永平的学位在中国企业家里算是最高的了。他先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接着又拿到人民大学经济学的硕士。最近有传媒报道他每两周飞北京一次,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MBA。为此,记者询问他再次“充电”的动机,段永平认为:“与国外大企业家相比,我们的企业家在层次上的差别非常大。人家是职业选手,我们是业余选手,正因为没有受过基本的训练,我们的企业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对职业选手来说,是不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3,(9):52-53
这是开发人才的一种成功做法,意思是让低职者高就,目的是压担子促成长。我们的传统做法是量才使用,人事相宜,什么等级的人就安排什么等级的事,让b级人做a级事这种做法既不同于人才高消费,又有别于人才超负荷,比较科学,恰到好处,既使员工感到有轻微的压力,但又不至于感到压力过大,工作职位稍有挑战性,有助于激励员工奋发进取。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的风险企业的发起者,都是出于竞争感而萌生创办风险企业念头的,这些被经济学家称作为“竞争型人才”的人很可能早已在一家有名的大公司里谋到一个颇为不错的职位,但他们一旦发现自己面临创办更重要、更有前途的风险企业的机会时,便会毅然决断离开待遇优厚的大公司,去从事一项艰苦并且充满风险的事业。 创建风险企业,赚钱多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美国有一位年轻的风险企业家,他在28岁时创办了一家风险企业,当企业进速发展起来后,他将其卖出,获得一大笔利润,32岁时,他再一次创办企业,4年后又卖出,此时他已积蓄了3000万美元的财产,按说他此生已吃穿不尽,可以尽情享受了。然而,38岁时他又开始创办新企业,新企业与前两次办的企业一样,都是在新的科技领域里进行挑战。毫无疑问,什么障碍也阻挡不住这样的竞争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在提到自己的战略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迅速做大做强”。而国际一流企业却不会这么提,为什么? 首先,战略最重要的是差异化。不同的企业应该有只适合自己、不容易被模仿的战略。“迅速做大做强”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因而只能是一句励志的口号,而不该放在企业的战略里。 其次,战略的精髓在于选择,在两难的困境下,企业必须做出痛苦而果断的取舍。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很轻松地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样的选择不可能形成战略优势。正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相似文献   

19.
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可见,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生产要素“人,财,物”中,人是摆在首位的,作为人力资源经理来说,沟通更是一门必修课,一个优秀的人事经理,必须构建好“三级沟通网络”。  相似文献   

20.
让b级人做a级事这是开发人才的一种成功做法。意思是让低职者高就,目的是压担子促成长。我们的传统做法是量才使用、人事相宜、什么等级的人就安排什么等级的事。让b级人做a级事这种做法既不同于人才高消费,又有别于人才超负荷,比较科学,恰到好处,既使员工感到有轻微的压力,但又不至于感到压力过大,工作职位稍有挑战性,有助于激励员工奋发进取业绩最佳时立即调整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做法。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人的才能增长是有周期性的,通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