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分割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的痛苦,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否及其完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发展水平。我国《国家赔偿法》中长期没有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堪称我国国家赔偿体系的一大缺陷,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论述在国家赔偿制度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目前立法现状,结合我国民法领域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经验和实践成果,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展开,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的出台结束了国家侵权可以豁免的历史,但国家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并未纳入到国家赔偿法中,这对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相对人合法权益相当不利.我们应当从扩大责任承担形式、扩大赔偿范围、确定赔偿数额、确定归责原则等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加以完善,并修改《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国家赔偿范围内,以期达到国家与相对人利益之平衡.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有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讨论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来源、方式及其重要性,以期待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尽快建立建全,使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宋瑞芳 《经营管理者》2011,(4X):280-280
纵观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到"怎样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过程。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只规定"损害赔偿"而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2009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的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不得不说这是我国法制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也是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会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出发,以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基础,更全方位的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解读,从而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精神性人格权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不以人身为载体却与人格密不可分的权利,其体现的是人的社会性的一面。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笔者从佘祥林案入手,分析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重要性,并以图寻求我国《国家赔偿法》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于配偶之间暴力侵权的婚内损害赔偿缺乏明确立法,学界也存在争议。本文拟从我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关于婚内损害赔偿的立法实践,指出婚内暴力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具有必要性,并主张受害人有权依据民法通则和婚姻法提出损害赔偿,且有必要加快反家庭暴力防治的立法,明确婚内暴力侵权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对国家责任的肯定与确认,而国家赔偿法则是公民获得国家赔偿的重要的途径,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的具体实行。不加限制地扩大或缩小国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都是对一个法制国家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合法权益的损害。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是国家赔偿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必须具备主体、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四个要件。本文拟从四个要件的地位、具体类型等方面进行粗略分析,并对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特点作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8.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基本要义。在行政侵权赔偿领域,公务员行政赔偿责任制度涉及到公民、公务员和行政主体三方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法国公务员行政赔偿责任制度作一简要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构建和完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吕磊 《决策与信息》2013,(11):28-28
婚内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其内容就是被侵权配偶请求侵权配偶赔偿损失的权利和侵权配偶承担赔偿被侵权配偶损失的义务。根据侵权配偶所赔偿损失的性质,婚内损害赔偿分为婚内人身损害赔偿、婚内财产损害赔偿和婚内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的基本理论,然后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法理学角度分析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构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环境彩票的构想,以期对环境侵权受害者以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国现行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却不完善,理论界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着眼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一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并就我国民法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亟待完善。本文从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完美效果,笔者从现实的案例出发就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作一浅显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格利益的侵害在性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大部分人格利益的损害,在立法缺乏规定的情况下,通过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实现救济。人格财产范围的扩大扩张了侵权责任法保障的范围,尤其侵害人格利益中的精神利益所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丰富了侵权责任法中损害赔偿的内容。因此,侵权责任法对于人格利益的救济将会直接决定人格财产的实际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展的物质基础,但传统的环境侵权法侧重于对人身和财产的损害赔偿,忽视对环境本身的损害救济。为了人类的世代发展和代际环境公平,对环境侵权所造成的生态损害,有必要从立法的层面明确其法律责任,建立并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救济制度,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环境损害救济。  相似文献   

16.
黄伟明 《科学咨询》2006,(17):27-28
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展的物质基础,但传统的环境侵权法侧重于对人身和财产的损害赔偿,忽视对环境本身的损害救济.为了人类的世代发展和代际环境公平,对环境侵权所造成的生态损害,有必要从立法的层面明确其法律责任,建立并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救济制度,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环境损害救济.  相似文献   

17.
赵睿涵 《经营管理者》2011,(2X):324-325
国家赔偿制度是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目前大部分的学者和务实工作者对国家赔偿的研究都集中在行政赔偿领域,对司法赔偿的研究虽然也不少,但是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通过对我国司法赔偿程序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使我国司法赔偿程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闫川 《决策与信息》2008,(12):81-81
本文根据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结合实际案例,对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界定范围和赔偿标准进行评析,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也是法学讨淹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其归责原则以及赔偿数额的相关问题研究,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提出以国家制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级别规划为主,辅以法官的自由栽量权的方式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三鹿奶粉门”备受瞩目,最后以三鹿集团的宣告破产草草结案。在被受关注的赔偿中,作者认为当三鹿奶粉存在严重的质量瑕疵时,质检总局对于自己的行政不作为应承担因侵权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并提出《侵权责任法》中应该规定有关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