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一书作了深入的研读和评述。认为该书拓展了研究视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把冼夫人文化引向了深入。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冼夫人家族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且,将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结合起来,这样,历史人物和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互相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高凉文化。书中详尽的史料和中肯的分析,对高凉、高州的历史沿革有清楚的交待,可以释却众多疑惑。对高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如冼夫人的精神内核、物质基础、文化韵味等,都作了较为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冼夫人如何成为“巾帼英雄第一人”入手,分析了冼夫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当时的文化背景。从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等方面展开探讨;冼夫人所处的南北朝那样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是其中一个因素;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冼夫人的智勇双全成就了她的生前身后名。  相似文献   

3.
张亚军 《中州学刊》2012,(5):184-186
正史《文苑传》这一体例创始于范晔《后汉书》,《梁书》、《陈书》中均设有《文学传》,其中《梁书.文学传》纳入传主二十四位,《陈书.文学传》纳入传主十四位。较之前史而言,梁陈二史对梁、陈文人的记载更广泛、更集中,例如《文学传》中史传人物数量明显增多,史传人物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变化,史传人物文集的辑录情况等等。史臣着重记述传主的文学活动,注重时人品誉,并最终确立了前序后论的史学体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梁陈二史不仅存留了丰富的文学史料,而且,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何火权 《南方论刊》2009,(12):95-95,92
多年来,作为我市特色文化的重要品牌——冼夫人文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都希望能有一本收录古今、兼容各家的资料性书籍。现在,随着《冼夫人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的出版发行,这一愿望已成为现实。这样一本涵括冼夫人研究丰富资料的《全书》,必然为我市更好地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立下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姚小鸥  孟祥笑 《云梦学刊》2012,33(5):157-158
车晴的《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以下简称《年谱》,《年谱》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无论是从谱主身份、编撰水平,还是从编辑特色来说,都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好书。众所周知,中国史传之体,自古即有纪传与谱谍之分。纪传、谱谍,各有所长。纪传以描写生动见长,而往往以作者之见解对史料有所取裁。谱谍则要求全面准确,不以作谱者自己的意志与好恶为史料取裁的标准。从客观性来说,人物年谱是更为重要的一种历史记载。  相似文献   

6.
冼夫人是茂名地区土生土长的著名历史人物,其爱国爱乡、维护统一、民族团结、护佑百姓、改造社会、发展经济的历史功绩,为世代传颂。本文梳理了国内冼夫人研究成果,概括了冼夫人文化内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冼夫人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识别,建立了SWOT战略分析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冼夫人文化旅游的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7.
“冼文学”乃是“冼文化”的重要部分,冼夫人在文学中的形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冼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词和小说,本文主要谈谈这两种文体中的冼夫人形象问题。一、诗词中的冼夫人形象1、民国以前的诗词主要表达方式。列举冼夫人之典型功绩,然后加以赞颂,这种赞颂主要以歌颂其智慧、贤能和忠君爱民思想为主。所以冼夫人的形象主要体现为一个古代政治道德的典范,如忠君,守德,爱民如子等。苏轼的诗《咏冼庙》有这样的句子:“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群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  相似文献   

8.
历史原型的产生是由史书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神话原型的效力。《史记》战争人物系列中分别形成了帝王、军师、战将等历史原型。只有经过时间筛选出的历史典型,才会成为历史原型。历史原型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并对后世历史人物与文学形象具有规范作用。原型的美学冲击力是巨大的,我们能从历史原型身上触摸到民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9.
要打造一种品牌,文化必须先行,以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专家陈雄所著的《冼夫人在海南》为例,很好地说明这一观点。该部专著,系统全面介绍冼夫人在海南功勋、轶事传说和有关遗迹。让人更好地了解冼夫人对海南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海南人民对冼夫人的纪念及崇拜。当地采取“引导、改造、开发”的政策,对于流行于民间的冼太崇拜的活动进行疏导和引导,并以此打造成文化品牌,这对于冼夫人家乡——茂名市当前正在打造冼夫人特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纣王本是一个功过参半的悲剧人物,但在后来的文化典籍中却越传越坏,以至于言暴虐不仁之君必举纣王。宋元以降,在讲述武王伐纣故事的系列作品中,纣王因失德而失天下的暴君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但又同中有异:《武王伐纣平话》中的纣王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列国志传》中的纣王形象呈现出向正史回归的倾向;《封神演义》中的纣王形象则是"善端"与"虐政"的化合体,深受宋明理学尚德斥法、崇王黜霸及"君心"决定论等思想的影响,纣王形象发展至此基本定型。在此后的其他宫廷或民间说唱演绎作品中,对纣王形象的塑造基本沿袭了《封神演义》的写法。  相似文献   

11.
吴兆奇 《南方论刊》2004,(4):26-27,34
冼夫人生于岭南,活动在岭南,然而她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载于中国辞书、史册,以及地方志书和大量的古今研究文字资料、著述,这在历史巾帼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简略地罗列起来,最有价值的如:《辞源》、《辞海》,唐代名臣魏征的《隋书》、李延寿的《北史》,宋代  相似文献   

12.
说支遁     
说支遁徐正英支遁(314──366),东晋名僧,本姓关,字道林,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其生平及著述可参见梁代慧皎《高僧传》卷四《支遁传》。本文拟综合有关史料,纠正和补充本传几个问题。-、相貌丑异《支遁传》载:“陈郡殷融尝与卫交,谓其神情俊彻,后进...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多年来我从事近代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使我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的史料,并对许多历史人物,至少有几十个历史人物作过评价.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的都有。我对洪承畴这个人物也曾从宏观上发表过一些议论.’‘’尽管后来王宏志《洪承畴传》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史料和问题.可以深入地引为思考,但这个起初的宏观的看法却至今没有改变。由于我还缺乏对洪承畴某一历史阶段或事件进行微观分析的条件,在许多专家面前我不能班门弄斧,只能从宏观角度就洪承畴评价问题再谈几点看法:其一,洪承畴评价问题是个学术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4.
卢诚 《南方论刊》2013,(12):94-96
首先阐明冼夫人文化是一个由本土农耕文化、中原儒家文化和海洋包容文化相结合的复合生成体;其次是阐明了冼夫人文化的内涵,从思维、伦理上看,“冼夫人文化”文化内核表现在“忠”缘文化和“仁”缘文化;从现实表现形式来看,“冼夫人文化”是物缘文化和神缘文化的有机组合;最后是揭示冼夫人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尚永亮 《云梦学刊》2003,24(1):126-128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建构却相对滞后,其间虽出版过潘树广的《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徐有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这两本大著都是通论性质的,而具体涉及某一时期的文学史料学专著却未能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九十年代中期,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和时任总编的傅璇琮倡议策划,拟编纂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由傅任主编,邀约国内各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头撰稿,以期尽快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6.
冼夫人文化是茂名市的一大品牌,在茂名地区保存着许多与冼夫人有关的丰富历史文化遗迹。作为茂名人,我们曾于2004年7月带队回家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调研了茂名冼夫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时隔两年,我们借今年暑假回家乡的机会再次参观了冼夫人  相似文献   

17.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兆奇 《南方论刊》2009,(12):91-92
经过将近4年时间的努力,在市委宣传部几任部长支持下,《冼夫人文化全书》终于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应该是茂名市冼夫人研究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茂名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书面文学的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族书面文学中,小说和散文作品占主要地位。这些作品,含蓄深刻,通过众多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突出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文学团结统一之主旋律,很早就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蒙古民族的小说作品,始于13世纪。其1240年成书的蒙古族代表作《蒙古秘史》,刻画众多典型形象,再现了500年间的蒙古历史,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学巨著。在其后的近两个世纪内,由于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局面的出现,蒙古族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创作出了《孤儿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箭筒士阿尔嘎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