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引文中存在文字错讹、句读失当、异文处理欠妥等问题。兹举上述各类疏误21例予以辨析,其中3例(叉、仗、緐)为第二版新出现的讹误,其他各例两版皆同。今后该字典修订中应注意加强引文核校工作,尤其注意克服形近而误的问题;对存疑的故训,应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予以考实,避免误会和肢解;对文献异文应甄别去取,或加必要标注,以求字典内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约15首(篇),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并列举笔者的编年新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正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集韵》中的“某某读”并不都是指前代经师的特异读音,为数不少的“某某读”是《集韵》编纂者错误地沿用前代经师音注中的特殊音切而造成的:一是误把“注非其字”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一是误把“非注音”的直音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直音。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疏误再议朱城对于《汉语大字典》中偶尔出现的疏误,笔者曾撰《〈汉语大字典〉疏误举隅》一文,作了一点拾遗补阙的工作[1]。尔后在翻检中,又发现疏误若干条,在此试作再议。一、书证偏晚例卒(3)步兵;后泛指士兵。《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  相似文献   

5.
《元稹年谱》事关元稹通州行踪谬误计约31处,在标示《年谱》疏误之后,扼要指出《年谱》疏误所在,并列举新说及其理由,表述了元稹通州行踪的本来面貌,为理解元稹行踪及其通任内的诗文原意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 35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具体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列举笔者的编年初探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 2 6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列举笔者的编年新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一书的出版结束了此时期碑刻无注释的历史.此书内容宏丰,注解涉及广泛.但万密难免一疏,就其文字的注解方面,指出了《元思墓志》中“迷”、《慈香、惠政造像记》中“遥”、《王浚妻华芳墓志》中“留”等字的误释情况,最后依据实例总结了在释读古文献的过程中,应注意从语境、材料、本校他校、事理推断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对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归纳分析,针对《汉语大词典》中的一些问题,如释义疏误、书证时代较晚、标点不确等作了订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32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补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大雅·卷阿》就是由于错简将原来的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考察诗的描写内容、句法形式、叠咏特征、人物身份的不同,援引《诗经》内证,纠正《卷阿》的错简,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相似文献   

12.
盐城地名的语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城市的地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盐城地名的语词结构情况,得出盐城地区大部分地名是和当地的地理历史、淮盐文化等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3.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过程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条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道路",而传统的认识论和单向度的认识论都取消了"第二条道路"。自然认识过程包括科学认识和技术认识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社会认识过程也包括理论认识和社会试验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邓家水井村和本寨村都位位于西秀区西北方向,距离安顺市中心城区不远,两村的苗族都操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邓家水井村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落,而本寨村是一个苗族与汉族大杂居的村落,由于两村与当地汉族人民交往的程度不同,导致两村的苗语在汉语借词和汉语借音量上有所不同,本寨村苗语在本来有词的情况下也借用汉语词,导致汉语借词越来越多的趋势,令人产生苗语逐渐消失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文章指出汉语语言及其各地方言固有的语言习惯是产生这些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学会区别汉英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发音特点,摆脱母语旧的发音习惯的影响,形成新的发音习惯。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AB/BA式异序词。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全部异序词,发现每组中的A1和A2、B1和B2的读音有相同和不同两种情况,意义方面有相同、相近、相关、无关等几种类型,不同的意义类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且与词性、结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 ,历代所传《大雅·大明》诗的两种不同体式就是这种错简的表现之一。考察《诗经》风、雅、颂的分类特征、《大雅》诗的乐章类型以及《大明》诗的章句构成和诗义解读 ,考辩《大明》诗两种不同体式之正误 ,可以得出《毛诗》所传体式为误 ,《诗集传》所遵体式为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民国元年教育部设立读音统一会,其宗旨在于统一字音。民初国音(老国音)与清初《音韵阐微》音系有着明显的历史渊源关系。它与清末官话音系十分相近,而与北京音区别显著。老国音实是明清官话音的尾声。五四之后促成北京音取代老国音的重要条件是: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确立北京音为现代汉语标准音是国语统一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说文》“读若”性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读若"是全书惟一的注音体例,其性质历来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重视,分歧也一直存在。列出自清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和争论焦点所在,认为在计算机时代这个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