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应该是张衡《思玄赋》末的系诗,而不是晚了百年之久的曹丕的《燕歌行》。关于这一问题,拙文《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辨》(见《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已作简论。张衡的这首七言诗,明冯惟讷《诗纪》曾予收录,可见他也确认它是一首诗。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逯先生的辑校完备谨严,比起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可谓“后出转精”。但在该书中,逯先生收录了《思玄赋》的一首歌(四言),却未收那首七言系诗。他颇不以《诗纪》收录《思玄诗》(即赋末系诗,题目为冯惟讷所加)为然,在按语中,他认为那是“《思玄》系辞”,  相似文献   

2.
乐府诗中有很多以“行”和“歌行”题名的歌诗,可是“行”及“歌行”之本义一直没有确解。《尔雅》及其注疏资料表明“行”有“言”义或“语”义,由此可以知道,“歌行”的本义为“歌辞”。  相似文献   

3.
《冬日归旧山》一诗,最早被搜录在《文苑英华》(以下简称“英华”)中,《彰明县志》也有记载。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却认为“英华”所录李白“五言《雨后望月》一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日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语。”对前三首,笔者不打算涉及,这里仅就《冬日归旧山》为李白一辩。  相似文献   

4.
李白诗风,从总体上看,复古倾向较为明显。兼之他又有一些这方面的议论,故古今论言多以之为复古派或“以复古为革新”的诗人。《古风》其一即为常所征引的重要依据之一。 胡小石先生在《李杜诗之比较》一文中引孟綮《本事诗·高逸》载白:“(兴寄深徽)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之说而评之云:“这是他崇经的门面话,他所作以七言诗最好,五言次之,四言最坏。”实事求是,深中肯綮。继又引“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大我而谁(与)?”及《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数语,并联系李白现存的九百多首诗“古诗占十分之九以上,而内中且有一首只六句”的创作实况,说李白“是一位复古派的健将”,并以所引《古风》其一中语为李白“论诗的大主张”。  相似文献   

5.
阮籍是魏晋交替时代正始文坛上的代表作家,所以清人宋长白说:“建安七子之后,断推阮公第一.”阮籍的诗歌创作,主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另外《艺文类聚》二六有他的二首四言《咏怀》诗(《全三国诗》辑为三首),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与五言相比,因此我们讨论《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只是就五言而论.我认为阮籍的诗歌创作,原来并不都叫《咏怀》,而是各有其题.《晋书》本传就说过他“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但是臧荣绪作《晋书》,已说他“作五言诗《咏怀》八十余篇”,可见此时阮籍的诗作已统称《咏怀》了.大约在阮籍生前,为了避祸,已把原来的题目如《豪杰诗》者一概删去,而以《咏怀》统一之.没有了题目,诗里所咏的事实就更难以指认,欲因其对时事的可否而致之罪者如钟会之流就更难以下手了.吴汝纶说:“要其中八十一章,决非一时之作,吾疑其总集平生所为诗,题之为《咏怀》耳.”吴氏虽是推测之词,但却是合理之说.  相似文献   

6.
《关雎》是一首思妇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关于《关雎》有多种解释,我认为它是一首思妇诗。“雎鸠”二字,涵容着民族历史文化意蕴,它甚至带有生殖崇拜文化意味。傅道彬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指出《关雎》以雎鸠起兴,旧注“雎鸠”多误。他认为“雎鸠的意思是雄性的鸠鸟,雎鸠就是男根的原型”。《关雎》以雎鸠关关鸣于河洲求偶为兴,其暗示出来的男欢女爱意味是不言自明的。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集传》)。《关雎》首言雎鸠以喻雄性,象征君子。如果按照朱子之说,这显然言的是“他物”——神圣男根。那么雎鸠又引起谁的所咏之辞呢?我认为是诗的主人公:淑女。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诗近三千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他众多的篇什,分编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大多是在他作谏官时写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或同情劳动人民,或揭露统治阶级,笔锋犀利,尖锐泼辣,往往一针见血,莫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态度,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精英。七言歌行体《琵琶行》和另一首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被编在《感伤》一类中,也都是白居易很具  相似文献   

8.
《古风》五十九首是李白的代表作,后人研究李白,很少不提到《古风》的。历代学者一致指出它是对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的继承,但对《古风》的评价却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对《古风》备极推崇,如刘克庄说:“太自《古风》与陈子昂《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之诗人皆在下风”(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唐宋诗醇》说:“白古风凡五十九首……其间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岂非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乎?”陈廷焯说:“李白一生大本领全在《古风》五十九首”(《白雨斋词话》)。这  相似文献   

9.
<正>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历来编在一起.这十二首诗是否同时所作,其说不一.清人温汝能说:“年谱义熙十年甲寅,公年五十.此诗(按;指‘昔闻长老言’一诗)是年所作,故云‘奈何五十年’也.计其弃官归来,至是得十年,故下章又云‘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也.”(《陶诗汇评》卷四)他以为属同时之作.与他同时的蒋薰则提出了不同意见:“《杂诗》十二首,前七首皆是‘岁月不待人’意;‘代谢’以后,却有谋生羁役之感.至末‘袅袅’六句,恐非《杂诗》,或《拟古》之十,亦缺落不全者.”(《陶渊明诗集》卷四)到王瑶先生则首次将其析而为二,以前八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后四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辛酉(公元401年)并指出最后一首“诗意隐晦,无从确定年代”,但从编次顺序看可能与前面的三首“为  相似文献   

10.
一 古代许多诗论家对杜甫诗歌的古体、歌行和律诗推崇备至,对于绝句却颇有微词。有人甚至说:“子美于绝句无所解,不可法也”,绝句“五七言俱无所解者少陵。”(胡应麟《诗薮》)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且看下面的绝句: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曾巩诗》中涉及赵扌卞的六首诗之题目有讹。《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中“悦道”为“阅道”之讹。《寄赵宫保》、《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和赵宫保别杭州》等诗之题中“宫保”为“少保”之讹。  相似文献   

12.
在方回的诗学著述中,《文选·颜鲍谢诗评》(以下简称《诗评》)比其《瀛奎律髓》更为重要。但“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唯《永乐大典》载之,《四库全书》收之,向无单行本,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瀛奎律髓》选录唐、宋五、七言律诗二千九百九十二首(重出二十二首,未计算在内),按题材分为四十九类,每类以时代先后为次,编为四十九卷。是书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五代至两宋时期律诗繁荣的盛况和演进的轨迹。清吴汝纶评《瀛奎律髓》说:其“网罗唐宋诗人至数百家之多,可谓巨观;每诗附以评骘,于诗家派别言之綦详,其著论亦有精语”(14)。日本山本信有也说:“俗士辈往往帝唐奴宋”,“方万  相似文献   

13.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义取XX”“言XX”“多取首章之义”等标明断章取义之所在。研究《左传》用《诗》之杜注,可从中窥见杜预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读完七十九首鲁迅诗歌,不难看出它们与楚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我查对了一下,六十八首旧体诗中,就有十七首(占四分之一)直接使用了楚辞的词语(见附录).另外,有几首诗的形式完全是“骚体”,如《祭书神文》、《战哉歌》、《哈哈爱兮歌三首》.有几首则通篇运用楚骚的形象和词句,如《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等.还有的诗虽未直接运用其词语,但那诗意却显然由楚辞点化而来.如《哀范君三章》中的“独沉清冽水,能否涤愁肠”?“大圜犹茗芋,微醉自沉沦”.联系范爱农的遭遇和他生前给鲁迅先生的信:“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我们不禁想到《渔父》中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三闾大夫的身影,好象伴随着范爱农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鸱鸮》旧解质疑《诗序》说:“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意,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这说法是根据《尚书金滕》篇的记载。从汉儒到清儒,这是权威的定论,没有人怀疑过。这首诗,“毛传”、“郑笺”都以为是周公托为鸱鸮之言,朱熹《诗集传》又以为全诗是周公托为“乌言”,“鸱鸮”是指受害之乌发出的呼唤。但无论是“鸱鸮言”或“乌言”,从汉儒到现在,都一致认为它是一首“禽言诗”、“寓言诗”或“童话诗”,也算是定论了。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好友严武,也是一位诗人,但作品流传较少。明正德刊本《严武集》,明铜活字本《严武集》,都只有六首,内容完全相同。《全唐诗》也收六首,但有一首和上述《严武集》不同,合起来算是有了七首。 严武诗并不只此,《蜀中名胜记》还保留着他的两首诗。 严武任过巴州刺史,他崇拜佛教,修过巴州(今四川巴中县)龙日寺西龛,并在西龛石壁上题了一首五言古诗,其中有“嗟余参符守,汉主远分忧”的句子,证明是在巴州刺史任内的作品。诗中还有“远江崩涛喧,复涧微雨休。嘹唳猿响谷,参差峰入流。碧烟曳篁径,白日悬沙洲”等句,写巴中雨后初晴的风景,宛然如画,风格也清新真切,应该算是好作品。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祥(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有《孟浩然集》四卷,存诗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在当时名气很大,与王维并称“王孟”,其田园山水诗,形成一种流派.李白赞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说:“清诗句句尽堪传.”但他诗的境界不够开阔,缺乏社会意义,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这话颇切中其弊.王仕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他“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五言诗中,又以五律成就更高.《过故人庄》,正是五律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歌行”有广、狭二义。广义之歌行泛指唐以前以“歌行”或“歌”、“行”命题的乐府诗,故可连称乐府歌行。狭义之歌行又称七言歌行,特指唐代及以后文人按照乐府诗的风格创作的,具有和传统乐府相似的诗题,但又不用乐府古题的七言或兼有七言句的杂言古体诗,它是由古乐府发展而来的一种诗体。“选材豪劲,命意深远”是歌行体在题材及思想内容方面的特征。忧国忧民是歌行体经常表现的主题。对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是歌行体的另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中文系黄瑞云教授新著《诗苑英华》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录自西汉之初至清代之终两千多年间五七言诗近四千首 ,分五卷 ,即两汉魏晋南北朝卷、唐代卷、宋金卷、元明卷和清代卷 ,计二百七十万字。每卷都有评述这一段诗歌发展概貌的长文 ,五篇合起来就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五七言诗史。入选诗人都系有小传 ,每首诗都有注释。书中写有五百多条“星评”(评文之前有五角星标志 ) ,合之即为一部精湛的诗话。《诗苑英华》集诗史、诗选、诗注、诗论于一书 ,对中国五七言诗具有总结的性质 ,就其所选诗歌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选录之精、…  相似文献   

20.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年,杜甫举家“往同谷、寓同谷不盈月。十二月,入蜀,至成都。”自秦州至成都路上,杜甫有感于山川形胜,写下了三十一首山水行旅诗。除《寓同谷县七歌》属七言歌行体外,其他二十四首均为五言古诗。这组山水行旅诗可以称为入蜀诗。入蜀诗的出现,使我国古典山水诗的发展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