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鲨鱼的天敌     
陈之杂 《社区》2011,(17):47-47
一支海洋生物科考队在西太平洋的海面上发现了两具成年鲨鱼的浮尸,无数幼小的鲦鱼围聚在鲨鱼旁,啄食着腐肉。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5年2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有两位教授在他们合著的新书中,提出了一种名日“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的新型商战理论。作者形象地把为防鲨鱼侵袭而围网设圈的那部分供游人安全海上活动的区域,称之为“红海”(即,已知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厦门板鳃类的分类以往曾有伍献文(1929),汤(?)信(1936)等的研究,尤以汤氏致力最多,他所记厦门之板鳃类共四十四种,其中鲨鱼占二十一种。此外,外国学者如肯特(Günther)、白立克(Bleeker)、福莱(Fowler)等亦有记载。厦门位于亚热带,为我国出产鲨鱼的重要港口,数量种类均多。如果仔细调查,当有更多发现。本文为厦大海洋生物研究室集体研究鲨鱼工作之一部分。目的不在对厦门鲨鱼之种类作一详尽之调查,而仅仅收集一些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因此本文所叙述的种类很少,共仅十一种。在此十一种鲨鱼中,属于鬚鲨科与双髻鲨科者各有一种,而属于真鲨科者九种,其中有五种为厦门的新  相似文献   

4.
雨薇 《可乐》2008,(5):14-14
即使滑到绳子的尽头,也要打个结继续抓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头绑"加油"的白丝带,疯狂学习或工作;清晨,他们会站在窗口大喊:"加油!努力!"即使频频失败,依然愈挫愈勇。无论何时,他们永远是人群中最精神抖擞的那一个,永不言败地冲在奋斗的路上。他们信心百倍,他们是时下最具活力与热情的GOGO族。  相似文献   

5.
看过梦工厂出品的《鲨鱼故事》(Shark Tale,2004)的人肯定不会忘记影片中那条“素食鲨”兰尼一这条不吃荤的鲨鱼与海中的其它鱼类和睦相处。这听起来似乎荒谬,可又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照海明威自己的话说是“过了写作上的算术、平面几何与代数而进入微积分阶段”后写下的一部力作。小说情节很简单: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后来在远海中总算钓到一条大马林鱼。他与之苦战两天两夜,终于把马林鱼杀死并用绳索将它捆在船边。但在返航途中,死马林鱼不断遭到鲨鱼群的袭击,老人奋力拼搏。等到他回到岸边时,那条马林鱼被鲨鱼啃得只剩下一具骨架了。继《老人与海》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桑提亚哥这位硬汉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中外文论家的评论中。对这个典型人物的分析与评价,总括起来大概有下列三  相似文献   

7.
鲨鱼破案     
《阅读与作文》2009,(1):15-15
古往今来,鲨鱼一向以凶狠残暴著称,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它还有一种奇特的本领,那就是食物可以在肚子里存放十几天甚至半个月,也不会消化掉。 鲨鱼在吃食物时,只是一个劲儿地猛咬和猛吞,它的胃口大得惊人,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化。可是谁能想到这一奇特的本领,竟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帮助大洋洲当局破获了一起惊人的“鲨鱼人臂谋杀案”。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法律机制即运用系统观念,以整体、结构和过程的视野,关注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法所关涉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法律调整功能的实现过程;从自然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机制两大部分,重新认识和构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爱意悠悠     
盲鳗盲鳗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很小且有残疾的鱼,但它对付鲨鱼却很有一套办法。盲鳗的口是个椭圆形的吸盘,里面长满锐利的牙齿。盲鳗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一点点地向鲨鱼的腮边滑动,不知不觉中盲鳗就钻进了鲨鱼体内,然后盲鳗就开始大肆吞食鲨鱼的内脏。  相似文献   

10.
鲨鱼的弱点     
鲨鱼的攻击性极强,只要被鲨鱼发现,很少有人能够逃生。不过,奇怪的是,海洋生物学家罗福特对鲨鱼研究了多年,经常穿着潜水衣游到鲨鱼的身边,与鲨鱼近距离接触,可鲨鱼好像并不介意他的存在。罗福特介绍说:“鲨鱼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见到鲨鱼,自己就先害怕了。”  相似文献   

11.
战时,他们战于无形;战后,他们守口如瓶;如今,他们终于说话了。猫头鹰——侦察机,鲨鱼——驱逐舰,八字胡须——希特勒,大葫芦下巴——墨索里尼……这是曾经回荡在太平洋上空的纳瓦霍密码,伴着湿润的海风,传到远方。编写这些密语的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萨姆·比利森作为纳瓦霍密码员协会的主席,提起当年往事,仍历历在目。黄昏后残阳如血的战场,嘀嗒作响的发报机,交织出了二战中一段埋藏已久的传奇。  相似文献   

12.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什么生物能伤害它们,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得很好。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  相似文献   

13.
鲨鱼黑帮     
《新少年》2012,(10):40-41
大白鲨唐·里诺统领着一群鲨鱼黑帮,在大海深处四处肆虐,把生活在珊瑚礁镇的小鱼小虾吓得个个谈"鲨"色变。每当有鲨鱼游过礁镇,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残暴冷酷的里诺虽然一肚子坏水,却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法兰克和兰尼非常疼爱。他希望两个儿子能一同  相似文献   

14.
给你三十秒     
男人和女人吃完晚饭,然后,男人搭了车,直奔机场。他要去一个遥远的城市出差,飞机是不等人的。可是他们的晚饭精致并且丰富,一点儿也没有马虎。全是男人喜欢吃的,全是女人的拿手好菜。女人用了大半个下午的时间,让桌子上摆满海鲜。男人就像一条鲨鱼般喜欢海鲜。可是男人的风格,却一点儿也不像鲨鱼。他举止优雅,是一位优秀的男人。  相似文献   

15.
与鲨鱼同眠     
正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条鲨鱼被捕杀,鲨鱼总数也急速下降,其中一些种类的鲨鱼甚至濒临灭绝的境地。事实如此令人警醒,虽然禁止捕鲨的法律也相继获得通过,但却鲜有成效。基于此现状,水下摄影师、鲨鱼环保主义者Fred Buyle这些年一直致力于鲨鱼保护的事业。他想吸引更多人来关心鲨鱼的处境,可是该从哪里入手才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Fred始终没  相似文献   

16.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在他们的诗歌中均表现出忧郁这一重要特征.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死亡"来表现他们的忧郁情结.李金发写死亡,可以清晰感到他的忧郁,他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表现个人的忧郁情感;波德莱尔是自然地诉说着死亡,与人们交流着死亡的经验,他诗歌中的忧郁充满思辨和哲理,是一种时代的批判.他们诗歌中的忧郁情结都是他们身世经历的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17.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结构人类学》中提到过一种“拆半表现”的艺术规律。他的意思是,一个动物从正面看去未必能够看全他的双眼及其身体的两个侧面。若沿其尾部向上剖,一直剖到鼻嘴,再将剖开的两身体侧面“一”字形展开,那么就可看清其全部了。比如弗·博厄斯《原始艺术》一书中搜集的熊画即是如此犤1犦。但是如果被表现的动物是鱼蛇类的纵长身体,剖开展现后就往往形成“一头双身”的视觉效果。列维·斯特劳斯举证了一副海达人的鲨鱼画。鱼头呈正视图,显出鲨鱼的特征。鱼身分剖拉开,平置在头的左右两侧,乍一看去像是一条“一…  相似文献   

18.
加布林鲨鱼     
约翰逊是美国海洋协会的会员。一年春天,他和同事吉拉等一行12人进入了一艘性能优异的潜水艇,开始了大西洋海底之旅。带队的是50岁的弗吉尼亚大学的生物教授戴蒙先生。发现鲨鱼大西洋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在潜水艇经过的地方,能看到成群的鲱鱼、鳕鱼和丑陋的毛鳞鱼游过。就在这时,约翰逊突然发现窗口右侧的鱼群忽然四散逃去,一大一小两个阴影游了过来。天啊,那是什么样的鱼,灰色的闪着金属光泽的鱼皮,长相非常丑陋凶狠,鼻吻比凶猛残忍著称的虎鲨还要长、还要尖,那锐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直立的三角刮刀,寒光闪烁,样子十分狰狞可怕,让人不寒而…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和沈从文是两位不能不提到的人物,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被时代潮流赋予了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然而,家庭、自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差异,又给他们各自的思想打下了特殊的印记.也正是这种差异,使他们所走的文学道路大不相同,从而从不同的角度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得不书上浓重笔墨的两位人物.  相似文献   

20.
在浩瀚的海洋,鲨鱼堪称“杀戮机器”。作为最凶猛的鱼类之一,鲨鱼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游弋所及其他鱼儿无不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一个冬日的午后,一条鲨鱼吃饱了在海底溜达,看着远处抱头鼠窜的小鱼小虾,它好不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