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正> 我国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教授,字子亭,号半坡,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从二十年代起,即从事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工作。自一九三○年始,曾历任金陵大学、世界书局、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上海临时大学等高等学校与学术机构的研究员、教授、编辑。一九五一年至山东大学任教,历任中文系与历史  相似文献   

2.
旅鄂之次年、戊子,华中大学傅懋勣教授以马幼初先生茈湖精舍诗集见示,嘱为之序。读竟而喜幼初,洱源马东初先生哲嗣也。东初工诗,辛亥、壬子之交,与鹤庆蒋心月及余住碧鸡台下,相与唱酬无虚日。东初怀才数奇,以县令终,余未得临其丧。今获读幼初诗,悲喜交搏,不知涕之何从也。然东初有子矣!幼初既承庭训,又常从钱子泉(基博先生)问学,  相似文献   

3.
"国学"概念,始于清未.其从广义讲,是指中国的固有之学、传统之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从狭义讲,则专指与西方学术相对、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及其特点的形上之学、文史之学.就传统知识内容而言,其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和经世之学;就所涉及的古代典籍来说,则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融通,以及"新国学"观念的兴起,国学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它的理解和诠释仍多有歧叉,所讲述的内容之界域、重点以及章节纲目等,差异不小,难有定规,并无所谓标准之国学.从当代中国文化的知识背景和时代特征来认识国学,除了要了解传统的经、史、子、集之学外,还要把握中国学术史的变化,以思想观念为经,以时代嬗变之脉络为纬,弄清楚国学的发展历史、主要思潮以及核心的价值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厘定国学在当代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戴兆国  耿芳朝 《东岳论丛》2015,36(1):107-110
在《大学章句》中,朱熹主要引用了郑玄、程子和吕大临的注。解读朱子引郑氏注,可发现汉儒、宋儒解经之别,以及朱子训诂与义理并重的解经方法。朱子引程子注则兼采训诂和章节刊定裁分,并且和会二程子意以注《大学》。引吕氏注则彰显朱子解经治学不流于学统门户之见、广博援引各家学派观点的解经思路。  相似文献   

5.
暨大历史系与珠海市政协联合主办的唐绍仪史料研讨会,于1986年12月21--24日在珠海市香洲望海楼举行。珠海市政协何海主席、李长青副主席与暨大副校长李炳熙教授,暨大历史系主任唐森教授主持会议。应邀到会的有: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民国史主编李新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专员沈醉、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及南京、复旦、中山、华中师范等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中华书局、广东社科院、上海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广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小野和子教授之《明季党社考》评介张正明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小野和子教授新著《明季党社考》(日文版,同朋舍1996年版)的出版,引起了中国历史学界的重视。小野和子女士原为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1995年退休后被日本京都橘女子大学聘为...  相似文献   

7.
张舜徽教授,湖南沅江县人。生于1911年8月5日。靠家学渊源,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三十岁前,在长沙雅礼、兑泽、文艺等高级中学任文史教师。三十岁后,到公私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国立师范学院讲师、北平国民学院教授、国立兰州大学教授、西北师范学院教授。解放后,在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任教,遂并入中华大学,旋即改为华中师范学院,任历史系教授。1983年,主持成立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现为名誉所长。执教六十年(1932年至今),培养大批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历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十年,现为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10):56-56
9月2日,《中国地域文化通览&#183;安徽卷》组委会、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大型丛书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集全国文史研究馆员和专家学者之力编撰。“安徽卷”由省长王三运任组委会主任,由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美学家、微州学家郭因教授担纲主编。  相似文献   

9.
著名古文字学家──姚孝遂教授姚孝遂教授生于1926年,湖北省武汉市人。1950年毕业于华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1年吉林大学甲骨文、金文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0.
王芬  唐仲明 《文史哲》2022,(2):2+169-170
<正>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考古学科是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优势学科之一,作为国家考古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山东大学考古学科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1928年,身为齐鲁大学助理教授的吴金鼎在考察途中发现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揭开了龙山文化研究的序幕,也代表了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开端。1932年,加拿大籍甲骨学家明义士教授(JamesMenzies)加盟齐鲁大学文理学院,  相似文献   

11.
何炳松传略     
一九八六年十月的从香港、浙江、无锡、上海等处,云集一百多位暨南大学校友,在沪举行了故校长何炳松先生逝世40周年的追思会.会上,当今著名史学家沈炼之,王正平、褚绍唐、钱金昔和著名教育家陈科美、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风教授等,都分别对何先生在现代史学上、教育上的卓越成就,作了充分的认识与肯定.香港文汇报特约主笔金尧如君特从港赶来,亲自撰联曰:“岂独裁桃植李,让百花齐放,莺歌燕舞;坚持抗日战争,许诸子自由,龙腾虎跃.”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1738-1801年),曾撰《文史通义》等书。他不仅独创文史校雠之学,大论作史的原理和体例,主张史学经世,强调“史德”、“史意”,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治学理论方面,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在今天仍有它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本着占为今用和批判地吸收占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神,将章学诚的治学思想归纳为八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4):F0002-F0002
由浙江树人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共同组建的国内第一所现代服务业学院,于2009年3月23日在浙江树人大学成立。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担任名誉院长,著名服务经济学家、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郑吉昌教授担任院长,夏杰长研究员、夏晴教授、姜红副教授和姜文杰副教授出任副院长。  相似文献   

14.
正闽江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原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和原闽江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闽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6月前称为闽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位于福州市风光秀丽的闽江之畔(工业路校区),与著名的西禅古刹和景色恰人的北江滨公园毗邻,为原闽江职、业  相似文献   

15.
从1938年4月到1945年7月,闻一多先生在云南度过了整整8年岁月。8年间,尽管环境艰苦异常、生活困顿不堪,但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斗士,闻一多先生的人生都是多姿多彩、成就卓著、光芒四射的。在1943年以前,作为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的精力和时间主要放在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上。闻一多给中文系学生讲授“易经”、“诗经”、“楚辞”、“乐府诗”、“庄子”、“尔雅”、“唐诗”、“上古文学史’:等古典文学方面的课程,同时还讲授全校各院系学生必修课“国文”。由于讲解精深新颖,闻一多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外,闻一多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古典文学研究工作,撰著了《楚辞校补》、《庄子内篇校释》、《乐府诗笺》、《伏羲考》、《神话与诗》等著作,其中《楚辞校补》1943年获教育部学术论著二等奖。闻一多的古典文学研究方法新颖、功底深厚、见解卓绝、成就杰出。对此,闻一多的学生、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这样评论说:“从纯学术的观点看,大多数的文史学人都公认闻一多是用西方方法和多学科工具,配合传统训诂音韵考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最富创意最有成果的典范。”(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83-184页)1943年后,闻一多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百物奇缺,全家的生活陷入困顿之中,闻一多不得不为全家的日常生活而劳苦奔波;另一方面,随着时局的变化和个人思想的转变,闻一多转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昆明地区的民主运动中。从物质生活来说,在抗战后期,由于供应短缺和通货膨胀,昆明地区的教授和其他劳动阶层一样,生活上陷入清苦贫穷的状态之中,而闻一多家由于家口较多(全家共有8口人),其生计更为艰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闻一多靠挂牌治印和到中学兼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困难。关于当时的生活困难情况,闻一多曾在一封家书中作这样的记述:“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关于闻一多到昆华中学兼课的来龙去脉,何炳棣作了这样的回忆:1944年春,何炳棣在联大新校舍遇见闻一多,言谈中何炳棣说起自己在昆华中学兼课事,说学校为自己提供了一间住房,条件较好;闻一多说自己住到乡下本为躲避日机轰炸,进城往返20多里很不方便,如果昆华中学能供给两间房子,他可以考虑去兼课。何炳棣将闻一多的意愿告诉了昆华中学教务主任李埏(著名经济史学家、云南大学教授,时任云南大学文史系讲师兼昆华中学教务主任),李埏和校长徐天祥十分欣喜,将昆华中学原作医务室的小楼房屋全部提供给闻一多全家(在西仓坡联大宿舍建好后,闻家搬至西仓坡教师宿舍居住),并给予专任教师的待遇,报酬是每月1石(100斤)平价米和20块云南银币“半开”(两个“半开”合一个银元)。何炳棣回忆说:“这20块‘半开’是我们一般兼课的人所没有的,银元在当时是非常‘顶事’的,更何况闻先生已开始以篆刻收入补家用,所以那时闻先生全家的生活并不是像一般回忆文章所说的那么困难。”(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第183页)关于闻一多挂牌治印事,1946年联大学生自治会编印的《联大八年·闻一多事略》这样说:“自湘桂战争失利后,昆明生活程度,一日千里,高于全国。先生薪给有限,家庭负担甚重,乃不得不日以继夜代人治印以博升斗,但闻先生操守极严,有所不为的,好些以贪污或杀人起家的权贵重金请他治印,都为他严词拒绝。”在这一时期,闻一多所刻印章达数百方。从民主活动来说,闻一多是抗战胜利前后一段时期大后方著名的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民主斗士历程始于’(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16.
钱穆先生,原名恩(钅荣),民国元年改今名,字宾四,以今名行。一八九五年七月三十日生,江苏无锡人,学识淹博,兼治四部,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尤以治学术思想和文化史驰名中外,被誉认为国学大师。曾获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名誉人文学博士。宾四先生早年在大陆历任小学、中学教职及燕京、清华、北大、北平师大、西南联大、华西、四川、江南等大学教授,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昆明五华学院文史研究所,主编《齐鲁学报》。后在香  相似文献   

17.
李伯约 《学术界》2006,(5):292-294
《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1〕一书的作者张春树先生是当今著名的海外汉学家,早年求学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随后负笈海外,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其间并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特聘名誉教授。骆雪伦(Shelley Hsueh-lun Chang)教授是张先生的夫人和学术同道,他们共同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中国传统学术贵通,不仅是古今贯通,而且也是文史贯通。所谓跨越…  相似文献   

18.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1):F0002-F0002
金建忠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62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82年7月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化工系。现任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负责人、浙江省化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单汝鹏徐复教授,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1912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南门乡,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黄侃(季刚)先生,攻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精研古代典籍,学识深湛。1935年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研...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中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于4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树人大学承办,主题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问题研究。来自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50余位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集聚一堂,共同商讨民办(私立)高等教育研究尤其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的课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著名前辈潘懋元先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国内比较高等教育研究著名专家徐辉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南照教授,浙江树人大学校长朱玉教授分别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晋峰教授,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长陈伯璋教授,日本著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金子元久教授和西井泰彦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副教授和鲍威博士等出席论坛。为展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最新课题和成果,本刊特刊发本次论坛部分专家的发言稿(经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除个别情况外,以发言先后为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