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西藏人口流动规模也逐步增大,导致留守儿童现象日益显著。西藏留守儿童规模和性别结构地区差异性比较明显,以日喀则、昌都、拉萨为主,同内地大部地区一样,其监护人主要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为了统一全国的邮政,于1909年(宣统元年)从北京派遣邮政巡察供事邓维屏前往西藏筹办西藏邮政。1910年(宣统二年)设西藏邮政总局于拉萨。在江孜、帕里、日喀则、亚东、昌都设立邮局。第二年正式成立邮政管理局,邓维屏担任局长,下设八局一所。为了适应西藏当时邮政的需要,于1911年(宣统三年)1月11日,将1898年1月28日(光  相似文献   

3.
刘波  邹敏 《中国藏学》2012,(2):245-246
昌都本地的知名学者土呷(图嘎、土嘎)先生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研究藏学长达30年的西藏学人,他的新著《西藏昌都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昌都》),作为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大庆献礼图书以及西藏自治区2010年的重点出版物,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正式出版。《昌都》系作者个人的研究总集,全书452页,约50万字。正文分12部分,对西藏昌都的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舞蹈艺术、民俗、旅游资源、地方志、《格萨尔》、政协文史资料、宗教、近现代知名人物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包括文化考察侧记性质的《昌都游记》与《随笔》。该著对昌都文化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可谓"西藏昌都文化史的小型百科  相似文献   

4.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共西藏昌都地委、《中国西藏》杂志社10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出版座谈会,并藉此纪念昌都解放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5.
昌都地区的历史是西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演进过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刻理解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昌都地区遗存的珍贵文物和藏汉档案文献为主线,分别从昌都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因素,以及昌都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昌都地区在推进西藏归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揭示出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土呷 《西藏研究》2016,(4):10-15
昌都卡若区具有5000多年的社会发展史,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西藏东部门户"之称,建城从初具规模迄今亦有570多年的历史,2014年昌都成为地级市,将原昌都县的行政区域划为卡若区。通过大量藏汉文资料和实地考察,梳理还原昌都古城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昌都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申报昌都卡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好昌都新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民翘首企盼的党的十五大已经胜利召开,作为西藏昌都地区参加十五大的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团结、进步的社会主义新昌都。 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下,昌都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陷于被剥削和被压榨的痛苦深渊,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50年,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决定。10月1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藏的东部重镇昌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昌都上空升起,昌都人民获得了新生。 西藏和平解放46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资料,西藏境内史前石棺葬的分布情况如下:山南地区:隆子县斗玉乡夏拉木石棺葬一座、库久塔五座,三安曲林乡玛尼当五座,列麦乡聂荣十座,松巴乡秋俄一座,下洛乡乌坚古如一座产另外,在隆子县南部的乃东结桑村三座②拉萨:曲贡村二座。③日喀则;仁布县让君村四座。④昌都:小恩达遗址一座。⑤林芝:都普七座。③根据李永宪先生对西藏新石器遗存的类型划分,可把西藏新石器时代各类遗存划分为四个文化类型:卡着文化类型;曲贡文化类型;林芝文化类型;藏西北文化类型。①这种划分方式,显然是针对西藏新石器时期的整个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9.
自13世纪起,尼泊尔工匠成为西藏中部地区铜佛像制作工匠的主流,极大地影响了藏传佛教铜佛像艺术的整体面貌.昌都工匠群体源起于西藏东部昌都的嘎玛、柴维,铜佛像制作传统与历史上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兴起有关.昌都铜佛像工匠群体在20世纪自东向西大规模迁徙拉萨,这与20世纪20年代十三世达赖时期遣散尼泊尔工匠启用西藏本土工匠的政策有关.20世纪中期以来,来自西藏东部昌都的铜匠在拉萨的铜像制作业中占有垄断地位,成为西藏本土铜佛像制作工艺传统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昌都是西藏东部重镇。自吐蕃王朝崩溃后,包括昌都一带在内,各地方政教势力各据一方,自成体系,形成割据的局面。藏传佛教格鲁派形成以后,虽然达赖、班排两大系统成为西藏最大的两大领主,但他们的统治范围主要限于卫、藏及相邻部分地区,对昌都一带,1918年以前尚无政权隶属关系,仅有宗教影响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裘丽岚 《民族学刊》2014,5(4):59-62,120-121
拉萨和日喀则分别是西藏第一和第二大的城市,在西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经济联系强度和区域影响断裂点两个分析工具对近年来拉萨、日喀则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拉萨-日喀则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率增加,而两市之间的断裂点出现在距拉萨191.27km~217.75km附近。因此,加快西藏自治区的城市化建设,应注重保持和加强拉萨-日喀则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及重点扶持断裂点附近县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在广大农区实行免费医疗制度.1997年西藏开始在农区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出了在免费医疗框架下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设想.1998年,提出在全区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实施办法.此后,西藏开始实施以农村合作医疗为模式的公共医疗服务.本文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调查,详细了解目前西藏农牧民所享有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农牧民的满意度和有关农村合作医疗在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日喀则,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开放口岸樟木口岸在日喀则,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帕拉庄园在日喀则……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扎什伦布寺,也在日喀则。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扎什伦布寺坐落于日喀则市城区西边的尼玛山南坡,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名寺之一,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谈到扎什伦布寺的发展历史,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根敦珠巴、罗桑却吉坚赞。  相似文献   

14.
昌都清代的四大呼图克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土呷 《中国藏学》2001,(4):39-51
清代,为了比较有效地统治西藏.以隆重的礼节,优待西藏各地的宗教首领.并册封其中的一些大活佛。自清开国之后,朝廷对昌都地区的不少大活佛给予封号并赐印。其中昌都帕巴拉、察雅切合罗登西饶、类乌齐帕曲、八宿达刹济咙等四大活佛被称之为“康区四大呼图克图”。[1]  相似文献   

15.
西藏墨竹工卡县民间制陶业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器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史前陶器发现于昌都的卡若,林芝的云星、红光、居木、加拉马,墨脱的背崩村、马尼翁,拉萨北郊的曲贡村,山南乃东的钦巴村,阿里的扎达等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均地处藏南各地,是存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新石器后期遗存”。其中,卡若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是目前有据可查的西藏最早的陶器。卡若遗址位于昌都镇卡若村,出土陶片两万多,均为夹砂陶,大部分表面经过打磨。陶色有红、黄、灰、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达马拉山下,常常可以看到几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细心地给藏族群众理发。他们就是某部汽车团驻昌都修理站的战士,藏族社员都亲切地叫他们“畏额扎夏肯”(义务理发师)。某部汽车团驻昌都汽车修理站的同志是修理汽车的,为什么又给藏族社员理发呢?这里有一段故事。自1971年以来,这个汽车团一直担负着繁重而紧张的进藏运输任务。为了建设团结、文明、富裕的新西藏贡献更大的力量,团党委在昌都设立了这个汽车修理站。这里比较偏辟,不少藏族社员常常因为跑很远的路去理发耽误半天劳动。这个问题引  相似文献   

17.
昌都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党中央、自治区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从历史上看,昌都是康区乃至整个西藏的重要门户,地缘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此,昌都的贫困受到政界的极大关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每年拨给大量财政补贴和其他非常设的扶助资金(针对具体项目而划拨的计划外资金)。但是,我们也应知道,事实上过去的扶贫一直是从稳定的角度出发,从政治层面上考虑和实施的,脱贫与发展首先不被视为经济问题。深刻理解有关昌都的扶贫政策,发现其中有三点基本假定:第一,在各级政府执行扶贫工作任务时,贫困被阐释为一种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8.
“朵麦基巧”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昌都设置了"朵麦基巧"(昌都总管)这一行政建制.但学术界对昌都总管府的设立时间、管辖范围、历任总管情况及其政治、经济、军队、司法、邮驿制度等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文章在查阅大量藏汉文史料书籍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西藏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简要回顾西藏是唯一没有执行全国统一税收制度的省区。1952年昌都解放委员会在昌都颁布实施了《昌都地区临时商业税暂行办法》,西藏其他各地仍然沿用和平解放前的赋税制度。1960年5月,随着“平叛”的结束,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工商业税暂行办法(草案)》及实施细则,在西藏统一了社会主义税收制度,彻底地废除了农奴制度下的苛捐杂税。随着西藏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工商业税收制度进行了数次改革,不断地进行了修订、补充、调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是一个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民情风俗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特殊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能否坚持一切从西藏的实际出发,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政策措施,是关系到能否发挥西藏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活力,切实将西藏经济文化建设搞上去的根本问题。为此,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开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讨论,并专发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在全区开展“一切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