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鉴定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模型的一种客观可靠的方法。方法在间接检眼镜下用氩激光光凝有色家兔视网膜,分别于光凝后7、14、21、28天时行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荧光血管造影(FFA),并做组织学检查。结果光凝后7、14天时,OCT检查见光凝斑视网膜变薄,脉络膜反射被遮蔽,FFA未见荧光渗漏,光镜检查见视网膜神经层变薄。光凝21天后,OCT检查见光凝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射光带增厚,光凝后21和28天时,FFA检查分别有55%和35%的光斑有点状荧光渗漏,光镜检查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结论OCT检查与FFA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符合,OCT及FFA检查可作为鉴定是否有CNV形成的客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类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其中Ang-1和Ang-2与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结合后构成的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是治疗湿性ARMD的重要选择,主要有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等,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是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该文就临床上主要使用的anti-VEGF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许多视网膜疾病的病理特征,例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甚至致盲。目前抗血管新生的疗法已成为一大热点,其主要方法为应用血管新生抑制因子来恢复被打破的血管内动态平衡。最近研究发现,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BP)是一种新的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可通过抑制激肽释放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KBP具有抗血管新生、抑制炎症、调节血压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KBP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多效的神经营养因子和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其在视网膜的生长发育及许多疾病病理过程中起着神经分化、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并可抗肿瘤和调控一些炎症反应。本文主要是综述目前对PEDF的生物学特点、作用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状况,并推测其可能作用机制,展望其在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内皮抑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对以肿瘤血管为代表的活跃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有强烈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且无毒性、无耐药性,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新生血管类似,内皮抑素已成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性眼病的一种潜力药物。该文将结合内皮抑素的结构特点,围绕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着重对其可能用于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糖引起DR的机制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等。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DR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最近研究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拮抗AGEs生成、抗氧化、抗炎以及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由高糖引起视网膜损害的一种新方法。该文就PPAR-γ防治DR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性生长因子,具有促细胞分裂、增生、迁移以及分化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再生、胚胎发生、血管生成和肿瘤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目前H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白点状视网膜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的进行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多在幼年时期发病。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眼底白点状改变,夜盲症和视野缩小。白点状视网膜变性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证实与RHO基因、RLBP1基因、RDS基因的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本文就白点状视网膜变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PV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研究表明其与多种生长因子密切相关。为探讨PDGF在PVR过程中作用,并对临床防治PVR提供理论据。本文对PVR形成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工作正在积极地向前推进。同时也感到缺乏具有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储备项目也不多。已经批准的项目很少是靠市场投资实现的。这种情况是长期计划经济影响和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大项目的生成机制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项目的生成机制应当改革。发改委、经委所提出的项目计划,大部分项目是由下面报上来,经过汇总后形成的,科技厅列入各类研发计划的项目也是由下面报上来的。这种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的模式,工作方式不改革就难于有突破,虽然发改委成立了大项目办。抓项目前期工作,科技厅要求各专业处室设计项目,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仍然没能从项目的生成机制上进行根本改革。  相似文献   

13.
首先简述电子商务中软件质量风险的生成机制,然后研究政府应采取何种规制措施降低交易者信息不对称和交易契约控制力不对称引起的质量风险,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靖  朱建华  陈军 《科学咨询》2010,(13):40-41
高职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源于对大学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的适应不良,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本文从适应教育、职业辅导、管理服务、互动机制、校园文化五方面探讨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的推进,我们进入了在新课程指导下的新一轮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生成可分为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发达国家中是造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DME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多种因素在DME的发展中起作用。针对各种致病因素,新研发的药物主要围绕抗血管活性因子、抗炎症反应、基因治疗等进行,新的治疗理念将为DME的治疗翻开新篇章。本文对在I/II期DME药物临床实验中的药物作综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虚拟供应链的可拓利益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虚拟供应链为背景,基于可拓理论研究了利益分配冲突的定量评估方法,提出了根据成员企业在不同阶段所承担的成本和风险状况动态调整的可拓利益分配模型,并重点介绍了可拓模型中的分配方案生成机制和方案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家良  张其伟 《管理世界》2019,35(8):110-120,154
在中国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相关研究中,长期缺乏对地方治理结构下民间志愿组织的关注,而聚焦于在大城市活动的科层制、专职化组织,造成对中国社会组织呈现"依附式自主"状态等片面认知。针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生成机制研究的不足,本文从民间志愿组织角度入手,基于组织机构、资源和行动3个自主性评判维度和自组织属性、地方治理结构两个自变量,生成民间志愿组织自主性生成机制的初步解释框架。个案研究发现,关键群体的建立可以为民间志愿组织提供稳定的核心志愿者资源、内部化治理结构,并提升服务能力以创造同党政部门的共容利益,有效提升组织自主性。而参与地方治理的中心工作,则能使民间志愿组织身份得以重构,反向吸纳精英人力资源,高效聚合支持资源,并完成活动领域与活动地域的双重扩张,实现自主性的生成。两者共同作用,最终形成民间志愿组织的整合式自主性生成机制。民间志愿组织的自主性生成过程反映出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动向,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社会组织开始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发病机制,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成聪  钱岩松 《决策》2000,(11):26-27
从目前企业家选拔和管理的现状来看,一方面存在选,拔任用行政化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生成机制;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激励不足和约束乏力的问题,不利于激发企业家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创造业绩的内在动力和合理约束企业家的行为。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干部人事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三个机制”,即选拔任用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