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这一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人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必须遵循以人民为旨归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场域为基点的实践逻辑和以整体思维为引领的历史逻辑,是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全方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研判世界变化大格局、推动中国发展大历史、实现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社会调查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实证社会科学的方法自觉。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方法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以群众生活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方法,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社会调查方法论的中国化发展坚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调查研究工作传统,通过广泛深刻的社会调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群众需要出发理解中国社会现实,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社会调查方法论将在人民群众话语权保障、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和民生治理工程推进等方面得到更为深入的运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站在世界历史的交汇点上对世界之问的深刻回答,这一理念既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与转化,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时代变局中灵活运用,具有丰富的哲学方法论意蕴。主要体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两个大局”,科学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世界问题,系统分析法优化世界整体与中国部分,坚持人为主体的唯物史观关照人类命运,创造性运用理论与实践统一法促进世界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系统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方法论运用,对于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方法论意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归纳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方面或基本方面。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显现出“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长期以来,其方法论中的“特殊性”受到特别重视,而“一般性”被忽视。对待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如何研究前人的理论;2.对经济现象的因果概括;3.党性原则;4.经济关系;5.经济历史观;6.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辩性与数学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制度分析,马克思建立了动态的经济发展理论,能够对社会的长期发展趋势做出较好的预测。马克思经济学的这一优越性和特点归根到底是依托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方法论具有整体性、现实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它使得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或许对经济学中长期存在的方法论之争和目前经济学走出困境都具有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6.
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批评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了一种普适性的哲学,并指认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真正理论基础的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此断言历史唯物主义已根本过时。作者正面应答了鲍德里亚的种种批评和挑战,通过科学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当代性,进而捍卫了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这一问题曾有争论,争议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视角予以辨析,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直指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扬弃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历史哲学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马克思注重发展自身理论的历史科学性,主动深入人类史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地回应了思想史上“使历史成为科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话语革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最后成果”,在历史阐释的起点、过程和目标中具体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体系,进而给予马克思历史哲学以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与以往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是人类历史实践智慧的结晶,它基于现实人的立场,不仅合理地解释了现实世界,而且改造着现实世界。具体表现在:基于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以理论这一思想武器对以往“无人”的哲学理论进行批判,即马克思哲学“求真”的实践智慧;基于人的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亲身参与政治斗争,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行斗争,即马克思哲学“求善”的实践智慧;在理论批判和政治斗争中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现实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进而预示新社会形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表征了马克思哲学“真善美”统一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进行战略设计和总体运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并立足于现实中国实践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改革方法论,这就是中介方法论。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到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从经济成份比重的变化到产权总量的控制,等等,所有这些变革并没有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改革是在“中介”层次上进行的。中介方法是我国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方法论层面的重要原因。一、作为一般方法论的“中介”方法的逻辑分析对经济改革方法论的研究,不仅需要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读中国梦战略,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方法论问题。对中国梦战略的解读,应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理路,即以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倡导的实践思维方式去解读,以主体的实践作为理解中国梦战略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从而才能够阐释出中国梦战略的“基本内涵、出场意义和实现途径”等所富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呈现出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意蕴,由之所开拓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梦战略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它把“中国梦战略”理解为一个受具体实践规定而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把实现“中国梦战略”理解为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地协调处理一系列重要矛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实践的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它在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将实践概念置入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历史范畴中加以研究。至此,实践更加强调社会变革之维度,历史概念在实践论中得以凸显。实践概念从哲学层面到生产层面的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旧的唯物主义哲学转向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而,研究哲学,马克思旨在废弃旧的理念,构建新的体系。于是,历史维度逐渐在马克思的实践论中呈现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得以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主义并非实践哲学之本体,实践也并非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提出与运用,使哲学研究彻底超越了外在的、抽象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探索董德刚恩格斯说过,唯物史观是“我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疑必须在这个“核心问题”上多下功夫,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就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历...  相似文献   

13.
第二国际时期,作为正统派考茨基和梅林从方法论的维度上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考茨基立足于"唯物主义",将之解释为考察一切事物的唯物主义辩证方法;梅林则立足于"历史",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解释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以此为基础,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适应范围及其与旧哲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也不尽相同。两种阐释方式虽各有不足,但在当时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解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对当今学界重新思考与评价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理解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8,(3):30-35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重释与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理论上预设了"社会现象是个体理性的加和"的观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科学的历史观,也是科学的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只有从人所生活的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这是马克思历史主义方法论的应有之义,其实质是以实践思维为基础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崇尚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解释框架,实质上混淆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在本体论上陷入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陷入一系列技术困境,并最终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与歪曲。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经过了两次方法论的提升。首先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辩证法为武器,批判改造了黑格尔哲学及其在当时的代言人青年黑格尔派,但这种仅是简单的主宾颠倒的方法未能达及深层次的社会历史领域。经过后来的历史学确证和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以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与物质生产等范畴建构起了科学的、革命的历史辩证法,从而实现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视域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并对未来社会作了科学预见。长期以来,这一建立在科学立场上的方法论视角被大大弱化了,传统思路对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的线型解读及本体论化、体系化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马克思学说本身的性质要求及学说的历史命运——“老年马克思、青年马克思、晚年马克思之争”等角度,阐发了科学理解马克思学说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强调了其前提是克服教条主义式的研究,论述了科学理解马克思学说的正确的方法论应是;歧义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是过程”和“真理的全面性”的辩证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具体理论观点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我们走近马克思”和“马克思走近我们”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措辞学、批判实在论和因果关系整体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措辞学采用的是一种反实在论的立场,但它并没有完全忽略现实。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上的“真实层”,但并不能保证经济理论能完全符合实际或“经验上适当”。因果关系整体论注意到了经济理论和现实的关系,但它留下了不一致的地方。措辞学为当代经济学辩护,而批判实在论则对之严厉批评,因果关系整体论则对二者进行折衷。这三种理论都对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出了批判,而将它们结合有可能形成一种指导经济学实践的多元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精神使命,其中隐含的逻辑是现实世界还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考虑到人类的历史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其思想之主轴,所以,此处的现实世界应理解为人类仍处于不解放的状态。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是人类迄今为止仍然处于历史虚无主义迷雾的笼罩之中,历史虚无主义仍然或显或隐地阻碍着人类解放的实现。基于此,马克思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在批判中完成了对它的超越,进而创建了新唯物主义。其主要体现是:确立真实的历史前提;生成具有社会精神的人;形成自觉的历史意识;从事现实的历史实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这些深刻见解为我们反思与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语文—历史的方法与批判—哲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从与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的关系看 ,他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理解马克思1845年哲学变革的两个要义;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除实践主题外,还有现实社会历史的主题,特别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视点,脱离一定社会历史形式谈论实践不是马克思的本义;二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已进一步从实践规定深入到社会历史发展中现实的物质生产层面,由此形成从一定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联结为理论中轴的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